譚克明
1931年2月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為了防備蔣介石的飛機轟炸,紅一軍團指示紅軍學校工兵連,在毛總政委的住所旁挖個防空洞,確保毛總政委的安全。命令下達后,工兵連的戰(zhàn)士們按照毛總政委的身材挖了個比較深的防空洞,好讓毛總政委安全而又舒服地在里面掩蔽、辦公和休息。為了使防空洞更厚實、更保險,戰(zhàn)士們還加強了洞內的支撐,并把洞頂的泥土鋪了一層又一層。
延安時期,為了保護黨中央的安全,朱德、彭德懷電令劉伯承等“擬從太行山抽工兵兩個連回延安,愈早到愈好”。兩個工兵連到延安后,主要任務就是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打窯洞、挖防空洞,保護首腦機關的安全。防空洞大都與窯洞連在一起,在窯洞里工作、生活的首長,一聽到警報,就可以直接進入防空洞掩蔽。
毛主席的窯洞就是和防空洞連在一起的,他的辦公桌側面就是防空洞的入口。一開始,防空洞的入口沒有遮擋,時間長了毛主席感到肩、背、腰不適,經醫(yī)生診斷和現場分析,確定是防空洞里吹出的涼氣所致。警衛(wèi)人員便安了個門把洞口擋上,需要時再打開。
西柏坡時期,蔣介石加強了對黨中央機關的轟炸。為了確保毛主席和中央領導人的安全,每到一處都要挖防空洞。
1948年4月11日,毛澤東一行來到河北省阜平縣晉察冀軍區(qū)所在地,太行山腳下的城南莊便成了中國革命的指揮中心。5月18日上午,有國民黨空軍的一架飛機在城南莊以北的沙河一帶活動,引起了聶榮臻的警惕。那時候,敵機飛來飛去是常事,要在以往,他不會太在乎;可是毛主席在這里,他必須格外警惕。不一會兒,兩架國民黨空軍的飛機飛臨城南莊上空。意識到大事不好的聶榮臻,立即向毛主席的房間跑去。此時,習慣于晚上徹夜辦公的毛主席正躺在床上休息。聶榮臻急切地呼喚道:“主席,敵機要來轟炸,請你快到防空洞去!”可是,醒來的毛主席卻坐在床上不愿意離開,還風趣地說:“不要緊,沒什么了不起,無非是投下一點鋼鐵,正好打幾把鋤頭開荒?!币娒飨辉敢庾撸l(wèi)員想起了彭德懷的話:“在危急的情況下,不管主席同意不同意,你們把他架起來就跑,到了安全的地方再講道理,主席是會原諒你們的?!庇谑?,聶榮臻和警衛(wèi)人員一起,一溜小跑用擔架將毛主席抬進了房后的防空洞。毛主席剛進防空洞,炸彈就落了下來。敵機共投了4枚炸彈,其中一枚把毛主席住的房間門窗震飛,房里的兩個暖水瓶炸碎,買來的雞蛋也被震得稀巴爛。如果晚走一步,后果不堪設想。
毛主席從西柏坡來到北京城,先是住在香山雙清別墅。為了防備空襲, 工兵某營奉命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人修建防空工程。全體指戰(zhàn)員感到莫大光榮,情緒高昂,工效日增,預計3個月的任務,僅用43天就提前完成。中共中央辦公廳獎給該營“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錦旗一面。
每到夏天,毛主席和黨中央還習慣到華北某地集體辦公休假。為了安全,那里也要修建相應的防護設施。1954年4月21日上午11時左右,毛主席在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等同志陪同下,來到施工現場。營長劉文彬、教導員李振民在營門口迎接,他們向主席敬禮、問好。毛主席面帶笑容,與他們一一握手。毛主席從工事里出來,與陪同人員站成橫排,當攝影記者舉起照相機時,毛主席發(fā)現工程指揮部的幾位同志沒有站過來,就向他們招手示意。指揮部的幾位同志立即跑了過來,站在橫排的右端,同毛主席合了影。
照完相后,毛主席又興致勃勃地走進工兵營營部。他從墻上掛的一面錦旗上發(fā)現 ,該營是曾給自己挖過防空洞的部隊,便風趣地說:“噢,我們是老朋友了?!苯又?,毛主席又關切地詢問施工部隊的生活情況:“施工部隊的任務重,戰(zhàn)士們吃飽吃不飽?每天能吃上肉嗎?體質如何?”劉文彬一邊回答,一邊從墻上把食譜取下來,雙手遞給毛主席。毛主席看后微笑著點頭。
毛主席還了解了一些機械的性能,然后又問:“機械夠用嗎? 壞了能修嗎? 我們自己制造的機械好用嗎?”劉文彬 一一回答。毛主席看完機械還要去看看戰(zhàn)士的住處。此時,陪同人員看了看表,已到下午3點,便對主席說,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于是,毛主席上了汽車回住地。毛主席這次視察待了整整四個小時,仔細察看了工程兵部隊的工作和生活,這體現了毛主席對工程兵戰(zhàn)士的關懷。
為了確保毛主席回韶山居住期間的安全,工程兵在滴水洞也為他修了防護工程。該工程現已成了滴水洞的參觀景點。
毛主席不僅注重國家的安全,還特別重視打起仗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對人民防空有過許多具體指示。
1956年2月,他在聽取重工業(yè)各部門匯報時就說:“建地下防空室,這筆錢不能省?!?/p>
1965年1月,他在聽取長遠規(guī)劃設想時又提出:“老百姓怎么辦?就是每個房子都挖個洞,自己挖,平時當倉庫,藏東西,戰(zhàn)時飛機來了當防空洞。有的地方,地下水位高,不允許挖得很深,能挖三尺就三尺,五尺就五尺。今天挖一點,明天挖一點,就成了。當然,也要搞個計劃,搞點簡單設計,幫助解決點工具。挖出的土方如何處理,也得有個辦法。一家挖一個洞可以,幾家挖一個也可以,有什么了不起?”這時有人提議先在北京試驗一下。毛澤東說:“不,各大城市都開始搞!”
毛澤東還反復強調:“防空主要是群眾問題。”
1972年,毛主席經常思考:在外患如此深重的背景下,一個國家將如何生存和發(fā)展?1966年,他提出了“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戰(zhàn)略口號。其含義:第一是備戰(zhàn),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先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然有槍炮,卻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到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備,依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zhàn)爭,困難更大。第三要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備戰(zhàn)備荒。
“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主要還是立足于國內、立足于自身,號召全黨要準備打仗、要準備度荒、要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墒且粋€國家要生存要發(fā)展,不僅要搞好國防建設、經濟建設,還必須考慮內外關系,確定一個大國防觀,形成一個總體的國家安全發(fā)展戰(zhàn)略。
究竟該如何概括這個戰(zhàn)略,這個戰(zhàn)略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毛主席想到了朱元璋曾經采用的一個策略。在打下徽州時,老儒朱升告訴朱元璋三句話:“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币馑际且谝混柟毯蠓剑诙l(fā)展生產,第三縮小目標,長遠打算。朱元璋采納了朱升的意見,最后取得民心,得了天下。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短短九個字,闡明了一個新生政權的生存發(fā)展戰(zhàn)略,高度概括、明白易懂。毛主席反復思考:何不仿其形式也提出個戰(zhàn)略思想?高筑墻,是講防御、備戰(zhàn)、增強軍事實力。隨著武器裝備的發(fā)展,防御工事已轉入地下,不僅要挖洞,而且還要深挖,不妨叫作深挖洞。廣積糧,是講發(fā)展生產,增強綜合國力,搞好戰(zhàn)爭儲備,這三個字仍能準確概括搞好戰(zhàn)爭儲備的意思,就借用。緩稱王,是講外交策略,要韜光養(yǎng)晦,等待時機?,F如今,中國雖然國際生存空間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多,但不能稱霸,要始終與第三世界站在一起,共同反對霸權主義。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涵蓋了國防建設、綜合國力、外交策略三個方面,把它作為一個國家的安全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來,指導國家的長遠建設,很有必要。想到這里,毛澤東立即讓周恩來到菊香書屋商談。
周恩來最關心的是主席的睡眠,一見面就問:“主席昨晚睡得好嗎?”
“大兵壓境,哪還睡得著覺啊。”
“主席,從西方的報道看,勃列日涅夫集團有對我導彈基地作核手術的圖謀……”周恩來正說著。
毛澤東似乎有意要避開總理的這一話題。他突然拿起茶幾上的《朱元璋傳》,用紅鉛筆敲了敲說:“朱元璋麾下有一個謀臣叫朱升,此人雖是秀才出身,卻極富謀略。當年朱元璋打下南京及江浙一帶重要城鎮(zhèn)后,詢問大臣如何成就霸業(yè)時,朱升獻上九個字‘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頗有遠見。我把朱升的話略微改動一下,就叫‘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你看如何?”
談天說地之間,毛澤東已把對蘇聯(lián)陳兵百萬、大兵壓境的對策,用短短的九個字概括出來。
周恩來不禁為主席的博學多才所傾倒,興奮地說:“主席真是點石成金呀。主席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這是一個長遠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是一個國家安全發(fā)展的大戰(zhàn)略,提得好。建議主席把這個戰(zhàn)略思想批示在中央即將下發(fā)的關于糧食問題的文件上,以便更好地指導當前的戰(zhàn)備建設、經濟建設和外交斗爭?!?毛主席笑了笑說:“那好,聽總理的。我這也是從故紙堆里受到一點啟發(fā)嘛?!?/p>
就這樣,“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成為當時國家安全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想,成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尤其是深挖洞,迅速在全國大中城市展開,一場防護工程建設的人民戰(zhàn)爭在中國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