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群體興起寫真風(fēng)
臺灣學(xué)者蔣勛先生曾在一檔電視節(jié)目上借宋畫講述宋朝文人的生活——
大家看一下,這張畫里最有趣的是,他的屏風(fēng)掛了一張畫(像),這個畫(像)剛好是他自己的自畫像。我們從來很少知道,宋朝的文人家里是掛自畫像。一個文人會把自己的自畫像掛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掛皇帝的像,表示說他覺得他自己存在的意義很重要,你要每天反省你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一個人自我凝視的時候,他(才)有反省的力量。
蔣勛先生所說的“這張畫”,是指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人人物圖》(見下圖)。將自個兒肖像繪入圖像,掛于書房或客廳,在宋代士大夫群體中是很常見的事情。這類肖像畫,宋人稱為“寫真”。
宋朝士大夫群體中的寫真風(fēng)氣,就如今人熱衷于拍寫真集、玩自拍,宋朝的士人也喜歡請畫師給自己畫個肖像掛起來,并且題寫幾句“畫像贊”,自我評價,自我調(diào)侃,自我勉勵,自我反省。這是宋朝文人的習(xí)慣。
我們從宋詩中可以檢索到非常多的“畫像贊”“自贊”,這顯示了寫真在宋朝文人圈的流行。北宋黃庭堅(jiān)曾一口氣寫了五首《寫真自贊》,毫無疑問,黃庭堅(jiān)家中肯定掛著自己的畫像。南宋楊萬里也寫過一首《自贊》。陸游也有寫真畫像,因?yàn)樗麑戇^好幾首《放翁自贊》。
專業(yè)的寫真畫家
存世的宋人自畫像還有桂林伏波山的米芾自畫像石刻。米芾是北宋的著名畫家、書法家,長于自寫真。
多才多藝的蘇軾也“嘗于燈下顧見頰影,使人就壁畫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對著自己的影子勾勒出畫像輪廓,蘇大學(xué)士果然腦洞不是一般的大。蘇軾的朋友、著名畫家李公麟也擅長自寫真,他給蘇軾畫了一幅肖像,然后在蘇軾像旁邊畫上自己的畫像,蘇學(xué)士覺得很有趣,“故贊云:殿以二士”。
蘇門弟子黃庭堅(jiān)等人看了此畫像,也請李公麟給他們畫肖像。
而專門給他人畫肖像圖的宋朝畫家(相當(dāng)于今天的人像攝影師)就更多了。除了郭拱辰、吳伸、吳倫、劉訥,還有“牟谷、元靄、尹質(zhì)長于寫貌,筆能奪真”;金陵人陳懷立,善傳神,曾經(jīng)為蘇軾畫像,得蘇軾贊賞:“南都人陳懷立傳吾神,眾以為得其全者。”還有一位叫妙善的畫師,畫過皇帝御容,許多人都排長隊(duì)請他寫真,追隨者中包括蘇軾。
另一位畫過御容的畫家朱漸,京師人,生活在宣和年間。
由于他畫的肖像太逼真,坊間傳言:“未滿三十歲不可令朱待詔寫真?!睘槭裁??“恐其奪盡精神也”。同樣生活在宣和年間的畫師李德柔,也是“寫真妙絕一時”。還有金陵人李士云,也是善傳神,嘗為王安石畫肖像,王安石寫詩相贈:
衰容一見便疑真,李子揮毫故有神。欲去鐘山終不忍,謝渠分我死前身。
宋朝出了這么多專業(yè)的寫真畫家,直接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群體請人畫肖像的需求量之大。而宋代肖像畫的發(fā)達(dá),還催生出了供畫家描摹的“模特兒”:
使人偉衣冠,肅瞻胝,巍坐屏息。仰而視,俯而起草,毫發(fā)不差,若鏡中取影。
今日的畫家畫人像素描不正是如此嗎?不過,蘇軾反對這種畫法,認(rèn)為這么繪畫只能“寫真”,不能“傳神”。
(摘自《風(fēng)雅頌》吳鉤/著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