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珠海市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 廣東珠海 519000)
長期以來,政府投資項目存在的決策失誤、投資效益不高、投資浪費等問題,一直是政府尋求解決的課題。國家投資體制改革以后,按照誰投資誰負責的原則,在政府投資項目前期論證階段,通過設立相應的評審程序,嚴格把關,在項目開工前切實控制工程建設規(guī)模和項目總投資。
項目評審是確保項目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投資控制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其結論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及參考,實現了控制投資、提高效益的項目管理目標。為了避免重復建設、低水平建設等情況,項目評審必須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功能定位、建設標準、建設規(guī)模、總體技術方案以及投資估算等進行嚴格把關。通過對設計方案的審查,修改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真正做到優(yōu)化設計方案,最大幅度地減少項目投資,為政府節(jié)約資金,讓政府利用有限的資金為百姓辦更多的實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財政投資效益。
為確保評審工作的科學嚴謹、客觀公正、優(yōu)質高效,政府投資項目的評審工作的應遵循以下原則:
(1)有增有減,實事求是。評審工作不以核減作為業(yè)績考核,經評審的項目有否決的項目,有核減投資的,也有合理核增的。
(2)有依有據,科學合理。評審時從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及適當的前瞻角度出發(fā),重視項目的綜合效益,如實提交項目存在的問題,評審時注重原則性、靈活性在決策環(huán)節(jié)的體現;同時以評審業(yè)務為抓手,加強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3)控制投資,推進項目。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太快,普遍存在先天不足的情況,評審工作需加班加點及時完成審查工作,通過審查對其進行查漏補缺,盡最大可能保證項目能夠順利實施,使得評審工作者真正成為納稅人錢袋子的守護者、項目建設的推進器、助跑器。
建設項目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和任務各不相同,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前,應依據基建程序,復核前置工作完成情況,確定是否具備評審條件。對依據文件的時效性及適用范圍進行分析,查找存在問題。
政府投資項目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整個項目的影響至關重大,前期工作的質量對整個項目投資的影響達到70%~85%。為了避免重復建設、低水平建設等情況,評審工作應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功能定位、建設標準、建設規(guī)模、總體技術方案以及投資估算等進行嚴格把關。通過精心組織、科學論證,在評審時限內高質量完成評審任務。下面我通過一個工程案例來談談自己對建設工程評審的認識。
某市有軌電車1 號線工程是當時該市委、市政府決策重點推進的重大交通項目。該項目建設規(guī)模大、投資大、技術復雜,一經提出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該項目的評審難點主要來源于項目的規(guī)模投資大、技術難度高以及社會效應顯著。受限于人力及經驗不足,評審任務艱巨。
3.2.1 項目規(guī)模投資大
建設單位首次申報的1 號線工程包括1 條主線及2 條支線,全長40.39km,總投資估算75.98 億元。建設規(guī)模和投資規(guī)模超過該市歷年的政府投資項目。
3.2.2 項目采用國內先進技術
1 號線是該市第一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也是國內首條采用100%低地板,鋼輪鋼軌,DC750V 地面(TramWave)牽引授電(車輛段場內采用架空接觸網授電)的現代有軌電車項目。該技術在國際上應用不多,國內尚屬首例,幾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大大提升了評審難度。
3.2.3 政府、社會關注度高
作為該市委、市政府決策建設并重點推進的重大交通項目,一經提出廣受社會各界關注,來自各方的意見不盡相同,支持和反對聲不絕于耳。如何讓各種意見充分表達,從中汲取有益意見,同時保證客觀公正、科學嚴謹的完成評審任務,對評審工作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
3.3.1 主動跟蹤、提前介入
評審機構高度重視該項目評審工作,充分調動一切技術力量,從項目前期研究階段開始提前介入、密切跟進。①在項目正式申報前加強與建設單位的互動和業(yè)務對接,及時給予政策指導和技術解答,主動做好申報工作的跟蹤服務;②提前熟悉項目情況,梳理評審重難點,廣泛接觸國內知名權威專家,及時請教溝通;③會同相關部門、參建單位赴上海、蘇州、廣州等城市有軌電車在建項目考察學習,積累經驗。
3.3.2 巧用資源、優(yōu)勢互補
為彌補人力及經驗上的不足,評審機構與國內權威咨詢機構強強聯合,同時力邀國內行業(yè)頂尖專家共同開展項目評審工作,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優(yōu)勢互補。在評審過程中,評審機構積極引導專家直抒己見、碰撞火花、實事求是對項目作出客觀評價,確保了評審結論的公正性和科學性。
3.3.3 及時匯報、科學決策
對于專家評審會作出的重大補充、修正意見,評審機構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進行了工作匯報,由于依據充分、論證有力,得到市政府的支持和采納。在指導建設單位完成方案調整后,評審機構本著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再次組織了專家評審會,對方案作了進一步論證,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優(yōu)質高效的技術支持。
3.3.4 公示聽證、廣納民意
該項目自提出建設動議以來,所有重大決策過程公開、透明,市政府通過召開聽證會、網絡問政、決議公示等方式集中民智、廣納民意,拓寬市民參與渠道,讓社會的不同意見得到充分表達,不同訴求得到充分尊重,反對之聲漸漸平息,社會認可度大大提高。
3.4.1 提高政府投資效益、降低風險
原1 號線工程包括1 條主線及2 條支線,范圍全長40.39km,總投資估算75.98 億元。經專家評審,認為工程線路過長、規(guī)模過大、工期較長(45 個月)且偏緊,項目實施風險過高,建議選擇其中一段工程作為項目的示范段先行建設,為后續(xù)建設積累工程經驗和技術標準。該意見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調整了建設思路,新1 號線首期工程線路全長8.917km,總投資14.86 億元,大大降低了工程實施風險,為國內同類項目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思路。
3.4.2 推動民主化、制度化建設進程
國內頂尖專家通過科學評審,對項目的規(guī)模和實施計劃提出重大修改意見,市政府在例行公示及聽證程序以及廣納民意基礎上,尊重并采納了評審意見。該項目評審充分體現了政府決策的“公開、公正、透明”,并實質性的推動了該市重大決策公示及聽證制度的出臺。
3.5.1 梳理評審要點
為了確保順利圓滿完成評審任務,評審機構組織國內頂尖專家團隊從不同角度對可研報告進行反復研讀,結合他市考察學習經驗,歸納出四大方面的評審要點,作為下一步論證的關鍵切入點和著力點:①與規(guī)劃的符合性問題;②項目建設標準,建設規(guī)模,線位比選,技術標準等的合理性問題;③建設方案(包括車輛、供電系統及國產化方案)的可行性問題;④投資估算、資金籌措、經濟效益和財務評價問題。
3.5.2 評審難點逐個擊破
評審機構精心組織了兩輪高規(guī)格的專家評審會,經過專家們激烈的思想交鋒、觀點碰撞,新思路不斷涌現,觀點共識逐步達成,難點逐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