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宋廣星,孫召君
(天津市現(xiàn)代天驕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301800)
羊尿結石是由于尿道中鹽類結晶凝結形成不同大小、數量不等的結石而引起的一種疾病,結石會導致泌尿器官發(fā)炎,影響機體正常排尿。尿結石以尿道結石最為常見。該病成年公羊容易發(fā)病,且任何季節(jié)都可發(fā)生。 近年來隨著羊圈養(yǎng),以及對舍飼育肥方法的推廣,舍飼羊的尿結石發(fā)病率逐年升高。 引起羊尿結石的原因復雜多樣,且死亡率高,給育肥羊產業(yè)帶來很大的困擾及損失。
1.1.1 日糧中的鈣、磷比例失調,鈣低磷高。我們如果給羊飼喂過多的精飼料, 就會因為其中的谷物飼料中磷含量過高而造成日糧的磷含量高而鈣含量不足,造成鈣、磷比例失調(4:1~6:1),對于育肥肉羊正常鈣磷比例應在2∶1 左右。 鈣離子能夠抑制腸道中磷的吸收,當日糧的鈣低、磷多,鈣的含量嚴重不足時,就會導致腸道中磷的吸收增加,使本該隨糞便排出的磷,被吸收進入血液,然后經腎臟自由尿液排出體外,增加了羊得磷酸鹽結石的概率。
1.1.2 日糧中鎂離子含量超標, 超過羊每天采食干物質的0.3%。 鎂離子能夠促進羊尿道磷酸鹽結石的形成, 即使日糧的鈣、磷比例正常,但是日糧中鎂離子的含量超標,也會形成磷酸鈣或磷灰石結石[1]。
1.1.3 日糧蛋白水平過高,因為羊體內酶的作用,蛋白質是被分解成核苷酸的下一級嘌呤及嘧啶之后再吸收的, 嘌呤可以被進一步被氧化為黃嘌呤和次黃嘌呤,在低蛋白日糧下,尿液中的黃嘌呤和次黃嘌呤會被重吸收用于蛋白質的合成, 彌補蛋白不足。 但是日糧中粗蛋白過高,由尿液排出的嘌呤量會增加,尿液呈堿性,增加了尿酸鹽析出的可能性。
1.2.1 飼喂過多的精料;現(xiàn)在養(yǎng)殖過程中,養(yǎng)殖戶為了加快育肥速度,大量飼喂精飼料。 當羊采食粗飼料時,可刺激口腔產生大量的唾液,也濕潤飼草利于反芻,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磷,這些磷隨著食糜最終經糞便排出體外, 精料不能刺激口腔產生大量的唾液,使這些磷只能在血液中,經腎臟過濾,由尿液排除體外,引起羊患磷酸鹽結石,另一方面飼喂大量精料會引起羊瘤胃的pH 值下降,養(yǎng)殖過程中會加入碳酸氫鈉中和瘤胃的酸,正常量添加的碳酸氫鈉是很好的中和產酸的物質, 但是如果超量添加,超過日糧組成的1.5%就會造成體內鈉離子超標,大量的鈉離子經尿液排除體外,就會引起鈉鹽的析出,造成鈉鹽的結石。
1.2.2 飲水不足
當羊飲水不足時, 就會引起尿液減少, 尿液中物質濃度上升,使得尿中的磷酸鹽、鈉酸鹽、草酸鹽等本應隨尿液排除的礦物質,因濃度上升處于超飽和狀態(tài)而析出,形成尿結石。 羊喜食干凈水,夏季應勤換水,保持水源干凈避免被糞便污染,冬天應提供羊溫水,以加大羊的飲水量,也可在水中加入一些食鹽,提高羊的飲水量。
1.2.3 運動不足
羊由放牧改為圈養(yǎng),運動量大減;正常運動情況下,可以促進一些小的結石由尿液排出,圈養(yǎng)導致羊運動量不足,使這些小的結石排不出去,長期下來就會小結石變?yōu)榇蠼Y石,堵塞尿道,形成結石。
1.2.4 飼喂方式不當
羊在限制飼喂的情況下,比如每天定時飼喂2~3 次,就會引起大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釋放量加大,使尿液的排放量減小,間接地濃縮了尿液的濃度,導致晶體物質的析出,增加了結石生成的風險[2]。
如果羊本身患有尿道炎癥,膀胱炎癥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使得一些病原菌在尿道中聚集, 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會對這些炎癥因子進行包裹、鈣化,漸漸形成結石。
大量研究表明結石基本以公羊為主,母羊幾乎沒有。這可能是因為公羊因為閹割過早導致性激素缺失,引起尿道發(fā)育不良,直徑較小,使得尿結石更容易發(fā)生。
羊的尿結石主要以預防為主,調整飼養(yǎng)管理,控制飼料中蛋白質的攝入量以及微量元素, 特別注意維生素A 的補充、VA 缺乏會引起尿道上皮細胞的角質化而脫落,形成結石的前提物;飼糧中鈣磷的比例要合適,盡量在2:1 左右,給羊多吃粗飼料,精粗料的比例控制在4∶6。 給羊提供充足的飲水,可以在飲水中加入食鹽,可以促進羊的飲欲,增加其飲水量。 要保證羊有充分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還要控制紫花苜蓿等豆科草料的飼喂量,不要長期大量飼喂豆科飼草,尤其是在出現(xiàn)尿結石的癥狀時,要停喂豆科牧草,改為優(yōu)質禾本科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