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肖飛
(解放軍第960醫(yī)院 婦產科,山東 淄博 255300)
宮頸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最容易患有的腫瘤之一,雖然其本身不屬于惡性腫瘤,但有發(fā)生潛在轉移癌的可能,手術治療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圍手術期護理是手術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觀察組33例宮頸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接受的宮頸癌手術患者中,抽取66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33例,其中宮頸癌III期6例、II期11例、I期49例。對照組中,年齡28-52歲,平均(40.0±12.0)歲。觀察組中,年齡28-53歲,平均(40.5±1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結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給予生化指標檢查、生命體征監(jiān)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出院指導等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圍術期臨床護理路徑:①患者入院當天及時為其分配相應的責任護士,帶領患者進行宮頸癌相關檢查、對其心理狀況、身體對手術耐受程度等進行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②患者入院第2天為其進行宮頸癌相關健康知識宣講,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原理、治療成功率、優(yōu)勢以及手術、護理過程中需要其配合的地方;③由于疾病帶給病患的不安全感,以及對癌癥的恐懼,使得患者容易陷入焦躁不安、抑郁的情緒中,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建立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幫助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④手術當天清晨為患者再次進行子宮頸細胞學、陰道鏡等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工作,進入手術室后協(xié)助患者,將身體適當正確暴露以便手術順利開展;⑤術后及時將患者送回病房,使用溫水輕柔地為患者擦拭干凈皮膚上殘留的血跡、藥物等并幫助患者穿好衣物,并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嚴密觀察;⑥術后護理多涉及患者隱私部位,護理前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待其同意后方可進行護理,并拉好床簾進行遮擋,注意其隱私的保護;⑦術后第2天為患者提供科學的飲食計劃,并根據(jù)其恢復情況制定科學的康復方法,指導患者定時在病床上進行小范圍活動;⑧術后第3天根據(jù)恢復情況可下床進行適當活動;⑨護理人員整個護理期間及時按照護理路徑表對護理操作情況進行標記和記錄,直至患者出院。
1.3 觀察指標。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和依從度評價表對兩組患者護理期間滿意度、依從度情況以進行觀察,以及觀察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生活質量QOLQ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理職能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標準:1-5分,1 分為無癥狀,依次遞增5分為癥狀最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本研究66例患者滿意度、依從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納入SPSS 21.0分析,應用(%)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示,采用χ2對比檢驗;應用對劑量資料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依從性、并發(fā)癥對比。由下表1 分析可見,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依從度均顯著高于對照,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比較結果P<0.05。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依從性、并發(fā)癥對比[n(%)]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由下表2分析可見,觀察組患者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生理職能等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比較結果P<0.05。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組別 n 環(huán)境 心理狀態(tài) 生理職能對照組 33 2.41±0.33 2.57±0.46 2.55±0.38觀察組 33 1.14±0.21 1.26±0.34 1.28±0.24 χ2 - 18.651 12.553 16.232 P - 0.000 0.000 0.000
宮頸癌在全球女性中的發(fā)病率位于第三位,早期臨床常表現(xiàn)為陰道流血、宮頸肥大等,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尿毒癥、貧血等癥狀,常發(fā)病于30-40歲的女性,具有漸進性、轉移性,是婦科常見疾病,手術是宮頸癌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手術切除范圍大會對患者盆腹腔臟器造成較大干擾,術后容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不利于預后[1]。
蔡一波[2]等人在研究中對宮頸癌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患者健康知曉率、治理能力恢復率以及滿意度均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有效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本研究中對宮頸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患者依從度、護理滿意度均得到了顯著提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得到了明顯降低,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3]。臨床護理路徑從患者入院開始至出院期間按照計劃表實施的具有預見性的護理方案,為患者減輕病痛、促進其早日康復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通過分配責任護士有效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從而促進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的提高;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講、心理疏導等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療、護理的依從性;通過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隱私、細節(jié)等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通過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康復計劃有效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促進了患者預后,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