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小學階段是作為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語言積累能力培養(yǎng)成長的黃金時段。只有充分豐富的語言運用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語言積累質(zhì)量和效果。強化關聯(lián)學習是強化小學生語言學中用,用中學,提升語言積累成效的關鍵。
關鍵詞:語言積累;關聯(lián)學習;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言積累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方面,是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重要途徑,豐富的語言積累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深厚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喜歡事物充滿興趣,記憶力處于人生黃金時段,小學階段天然地是人的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但學生常常遇到的是學生需要運用所積累的語言時卻用不上,撓破頭皮就是不能及時、恰當?shù)匕哑饺招量啾痴b積累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體現(xiàn)在自己的作文中去,體現(xiàn)在語文試卷中;“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僅僅說的是積累不夠的問題,更反映的是我們語言運用的問題,或者說語言積累的方法技巧問題。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咱現(xiàn)象?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只有對記憶的東西不斷的“提取”,才會記得牢固、才會記的有用,才會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否則記憶的知識再多,往往就仿佛我們把平常用不著的東西壓在箱底一樣,需要用它的時候死活就是找不到。不斷的“提取”——運用是強化鞏固記憶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語言積累效率和效果,解決語言積累不能為我所用的關竅。語言積累其實就是一個學中用,用中學的反復強化過程。在這方面,筆者認為開展關聯(lián)學習應用是其關鍵。
所謂關聯(lián)學習,其實就是當遇到語言積累及應用問題時及時以問題為中心進行關聯(lián)、拓展、擴散學習。比如像“到了中秋月圓之夜,我抬頭看著明月,不由思念起家鄉(xiāng)來,此時此刻,我心里默默地吟誦唐代詩人的名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這就是最簡單的關聯(lián)學習;再比如讓學生進行描寫雪花片斷寫作練習時,我們可以找到岑參、劉長卿、毛澤東等人詩句、老舍、余秋雨等人寫雪散文的詞、句、段來進行揣摩學習;我們還可以經(jīng)常性進行課文中片斷、一句話進行仿寫、改寫,同樣我們可以找來相應片斷進行參照。另外我們還可以進行相反相對式的關聯(lián)學習積累,比如古人寫到“離別”一般都是“人生自古傷別離”、“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但同樣有許多詩人筆下的別離卻充滿了對朋友知己的寬慰、鼓勵及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例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等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學生充分運用聯(lián)想,及時提取應用所積累的語言。
以筆者在多年小學語文課堂實踐中經(jīng)驗來看,提高和改善學生語言積累成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充分立足語文教材進行專題學習?,F(xiàn)在的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圍繞一個相對集中的主題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體系化語文學習。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為例,第六單元選的三篇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以及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訓練也是“父母之愛”;從語文能力讀、寫、語句段運用到口語能力訓練都統(tǒng)攝于“父母之愛”這一主題之下;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材編寫體例優(yōu)點,進一步圍繞單元專題進行開掘的拓展,比如課文所選“父母之愛”都是現(xiàn)當代散文,那么我們可以利用“日積月累”這塊田地,要求學生進一步圍繞“父母之愛”搜集相關詩、詞的名篇名句。
進行專門的專題積累。教師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導力量,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專題語言積累儲備。語文素養(yǎng)訓練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語文教師素養(yǎng)及其課堂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很難想象教師沒有豐厚的語言積累卻能夠有效改善學生語言積累。教師圍繞教材單元教學進行有意識地主動而充分語言積累將為課堂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事實上中,古人寫詩作文的方面的做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jīng)驗。古代詩詞創(chuàng)作講究字錘煉字句,講究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講究“點鐵成金”、“無一字無來處”式的語言運用的豐厚韻味內(nèi)涵的體現(xiàn),但是對于普通讀書人、科場士子來說,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學富甚于五車,才華高過八斗;即使有也往往學而不能用,學而不善用,成為“美不外現(xiàn)”的“兩腳書櫥”。古人考慮到一般學子的需要,除了強調(diào)從小通過《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四書五經(jīng)”等教材進行語言積累外,這就是古代大量類書的出現(xiàn)和應用。所為類書,就是分專題、分條目把相關知識材料輯錄成冊以備檢索。像在寫詩作文方面大型的類書有元代陰時夫編的《韻府群玉》、明代凌稚隆《五車韻瑞》等,特別是到了清朝達到了鼎盛高峰。像《佩文韻府》《駢字類編》《詩韻合璧》《詩韻集成》等作為“詩文淵藪”的典故辭典性質(zhì)大型類書異彩紛呈,應接不暇;相對作為普及入門教材的類書有《龍文鞭影》《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供學生使用,這其實和我們所說的關聯(lián)學習道理相通,方法一致。比如在描寫動物方面,描寫動物形態(tài)的詞、句、段,描寫動物詩詞有哪些,還可以進一步具體到描寫狗的詞、句、段及詩詞有哪些?在這些方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精講課文學習、在作文訓練、在課外綜合語文實踐學習的時候可以隨行就市,因勢利導,在授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前進行材料搜集,搜集、分類整理就是語文積累和應用的過程;假以時日,教師積累越豐富,指導學生語言積累和應用也就越是得心應手。
充分開展綜合語文實踐。語文新課標不僅強調(diào)語文實踐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更強調(diào)“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肮Ψ蛟谠娡狻?,豐富精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語言積累必將催化和改善學生語文素養(yǎng)訓練質(zhì)量。筆者所在學校各年級語文實踐活動常見的主要有開展圍繞古詩名句、歇后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積累應用開展的“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學生手抄報、讀書報告會、演講朗誦、詩詞大賽、作文競賽、名勝古跡體驗游學等語文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