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Ⅰ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目前我國世界遺產(chǎn)已達53處,歷史文物更是______。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其背后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不可估量。本著對國家、民族、子孫后代負責的態(tài)度,每個人都應擔起責任,讓文化遺產(chǎn)______不絕,讓中華記憶______。
A.不計其數(shù)??傳承??歷久彌新
B.不計其數(shù)??傳遞??生生不息
C.目不暇接??傳遞??歷久彌新
D.目不暇接??傳承??生生不息
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一個知識分子在面對文化遺產(chǎn)時,必定會覺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腦子里,照我看來,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①不過我以為它的來源更值得尊重
②這些東西是數(shù)千年來人類智慧的積累
③所有的文化遺產(chǎn)都是它的沉積物
④當然是值得尊重的
⑤那就是活著的人們所擁有的智慧
⑥這種東西就如一汪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②③④①⑥⑤?B.②④①⑤⑥③
C.①⑤②④③⑥??D.①②⑤④⑥③
3.下面是在不同地點的四幅對聯(lián),對應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①春來堂上琴書潤?花滿階前幾席香
②蓮座涌祥云名剎宏開登凈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舊規(guī)模有客來游歌利涉?蔚成新氣象行輪無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邐曲徑通幽深有致?嘉樹蔥蘢臺榭低昂靜無嘩
A.①園林??②橋梁??③寺廟??④宅第
B.①園林??②寺廟??③橋梁??④宅第
C.①宅第??②園林??③寺廟??④園林
D.①宅第??②寺廟??③橋梁??④園林
4.下列對漫畫寓意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積累增加,一氣呵成。
B.武器放下,和平誕生。
C.點燃創(chuàng)意,成就作品。
D.繪畫采用火藥,效果出人意料。
二、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東坡先生墓志銘
蘇?轍
予兄子瞻,謫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內(nèi),澤及鳥獸。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歸。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吳越之民,相與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太學之士數(shù)百人,相率飯僧慧林佛舍。嗚呼!斯文墜矣,后生安所復仰?公始病,以書屬①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鞭H執(zhí)書哭曰:“小子忍銘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嘉祐二年,歐陽文忠公考試禮部進士,疾時文之詭異,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時與其事,得公《論刑賞》,以示文忠。文忠驚喜,以為異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間,常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少安。高麗入貢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勢驕橫,至與鈐轄亢②禮。公使人謂之曰:“遠夷慕化而來,理必恭順。今乃爾暴恣,非汝導之,不至是也。不悛,當奏之?!毖喊檎邞郑瑸橹£?。吏民畏愛,及罷去,猶謂之學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時河決曹村,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入。公履屨杖策,親入武衛(wèi)營,呼其卒長,謂之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宜為我盡力?!弊溟L呼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效命之秋也?!眻?zhí)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公廬于城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聞。復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以虞③水之再至。
其于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于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shù)困于世,然終不以為恨??鬃又^伯夷、叔齊古之賢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實有焉。
(選自《東坡樂府箋》,有刪改)
[注] ①屬:囑咐。②亢:匹敵。③虞:準備,防范。
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生安所復仰???仰:敬慕
B.屬文日數(shù)千言??屬:連綴
C.不悛,當奏之??悛:悔改
D.然終不以為恨??恨:怨恨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文才過人。他年少時即發(fā)奮讀書,成人后通曉經(jīng)史,參加進士考試時被主考歐陽修認為是奇才。
B.蘇軾心系百姓。他曾穿草鞋,持手杖,跑到武衛(wèi)營要求禁軍盡力抗災,并親自率領部下?lián)屩|南長堤。
C.蘇軾見義勇為。他遇見好人好事就極力贊譽,遇見壞人壞事就盡力斥責,雖然因此一生常常困頓,卻始終不以此為遺憾。
D.蘇軾深得人心。他因病在毗陵去世后,各地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那些賢能的君子也在家祭奠,為他嘆息流淚。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文忠驚喜,以為異人,欲以冠多士。
譯文:
(2)卒長呼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效命之秋也?!?/p>
譯文:
8.蘇軾任職杭州通判時,為什么能使“吏民畏愛”?請簡要概括。(4分)
答:
三、古詩詞鑒賞(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9~10題。
送客還江東
韓?翃
還家不落春風后,數(shù)日應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鴨欄,橋邊雨洗藏鴉柳。
遙憐內(nèi)舍著新衣,復向鄰家醉落暉。
把手閑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鷓鴣飛。
[注] 鷓鴣,鳥名?!懂愇镉洝吩唬骸捌渲緫涯希槐贬抟?。”《本草綱目》記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p>
9.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友人還鄉(xiāng)的歡愉之情的?請根據(jù)前三聯(lián)簡要概括。(6分)
答:
10.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__________________ 。(莊子《逍遙游》)
(2)__________________ ,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離騷》)
(5)塞下秋來風景異,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漁家傲》)
(6)春冬之時,__________________ ,回清倒影。(酈道元《三峽》)
(7)究天人之際,__________________ ,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太史公自序》)
(8)__________________ ,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
五、現(xiàn)代文閱讀(一)(15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題。
菊?癡
凌鼎年
菊花種類繁多,黃白紅紫中,品種也不勝枚舉。唯綠色菊花極為少見,而綠色品種中,“綠荷”花朵最大,綠意最濃,一向被認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貴品種都嬌貴,“綠荷”也極難培植,只少數(shù)大公園才有此品種,其珍其貴顯而易見。私人有“綠荷”品種的更不多見,但老菊頭有。
說起老菊頭這個人,可算一怪——他一輩子單身獨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鶴子”,自謂“菊妻菊子”,愛菊愛到如醉如癡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帥旗”“墨十八”“綠刺”“綠水長流”“楓葉蘆花”“鳳凰轉(zhuǎn)翅”“貴妃出浴”等等,簡直就是一個小型菊展。數(shù)百品種中,老菊頭最寶貴的自然是“綠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綠荷被他養(yǎng)得高不盈尺,枝不過三,棵壯葉大,底葉不焦,每枝一花,同時競放;花綠如翡翠,花大似芙蓉。遠觀,花葉難辨,綠溢盆沿;細瞧,蒼翠欲滴,綠意可掬——此乃老菊頭命根子也。
據(jù)傳聞,此綠荷品種出自清廷御花園。故老菊頭一向以擁有御菊親本、正宗綠荷而自傲。
老菊頭最煩別人要他參加什么花卉協(xié)會,似乎一入會,綠荷名菊就難保了。
他腦子里只有菊花,別的,對不起。他每見報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費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尋覓有無綠荷品種展出。若有,他必賞看再三,臨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綠荷!”
于是,洋洋得意之情難抑?;丶液笥l(fā)對那棵綠荷愛護備至。
老菊頭為了保存這棵正宗綠荷,可謂煞費苦心。這綠荷品種他每年只種一盆,絕不多種。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選取一棵最壯實的保留,其余的連同老根一起毀掉,以免謬種流傳,正宗不正。
老菊頭的這盆綠荷猶如郵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許多菊花愛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計想得之,但任是軟的硬的,一概碰壁碰釘子。
多少年來,他家的菊花只準看不準要。誰若不識相,開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動腦筋分個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給你好臉色看,隨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時候,老菊頭的侄女帶著一英俊瀟灑的青年來看望他。老菊頭向來把侄女當親女兒待的,見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萬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幾眼。這一多看,老菊頭發(fā)現(xiàn)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終于記起來了,這青年就是曾勸他加入縣花卉協(xié)會最起勁的那位,對了,好像記得他是公園的什么技術(shù)員。想到此,老菊頭立即警覺起來,連神經(jīng)末梢也像長了眼睛似的,防賊似的注意起了這青年的一舉一動。
好呵,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來了,看來和我侄女談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這想法后,老菊頭對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頭被風聲雨聲驚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綠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綠荷搬進屋,不料地濕,腳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頭怕跌壞綠荷,倒地時硬是護住了綠荷,故而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來。過后,檢查下來是尾骨骨折,需臥床靜養(yǎng)。
于是,照顧老菊頭,照顧菊花的責任,義不容辭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頭對侄女的熱心生出了幾分懷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綠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這盆綠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雖然竄出了幾個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侄女幾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陽光,老菊頭終因放心不下,堅持不肯。后來,眼看這盆綠荷要活不成了,老菊頭才無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伤灸艿馗杏X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進來,慌慌地細數(shù)著那僅有的幾根芽缺了沒有……
終于,綠荷一縷芳魂去矣。老菊頭傾注一生心血養(yǎng)之護之的所謂御菊親本、正宗綠荷,就此絕種。
(選自《文學港》2013年第2期,有刪改)
12.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第三段對老菊頭的介紹,突出了他愛菊之極,也為后文寫他摔傷后侄女照顧他和菊花埋下了伏筆。
B.小說中“侄女”及其“男友”這兩個人物的出現(xiàn),既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使老菊頭的性格特點得以充分展現(xiàn)。
C.老菊頭愛“綠荷”與它“出自清廷御花園”的身份有密切關系,所以這種愛完全是一種追慕名氣的庸俗之愛。
D.這篇小說通過富有個性特征的活動片斷刻畫人物,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人物形象豐滿,作品意蘊豐厚。
13.小說第八段用四個“必”,寫出了老菊頭怎樣的心理?四個“必”連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6分)
答:
14.小說結(jié)尾說“老菊頭傾注一生心血養(yǎng)之護之的所謂御菊親本、正宗綠荷,就此絕種”。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這一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題。
《人間詞話》標舉境界,以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同時又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疁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按照王國維的理論(實際也是如此),有“無我之境”的都是佳作。而這些作品既是“以物觀物”的結(jié)果,似乎作者只需靜觀默照,不必也不應有感情參與其間。但如仔細考慮一下王國維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
第一,所謂“有我之境”,并不是就詩句中提及的那些具體事物而說,而是就其所構(gòu)成的總的境界而言。例如其所引“可堪”二句,其中“孤館”“春寒”“杜鵑”“斜陽”都無從證明只是秦觀“以我觀物”的結(jié)果:只要那館驛附近沒有其他的房屋,只要當時雖是春天卻比較寒冷,那自然是孤館、春寒;至于春天之有杜鵑,晴日之有斜陽,更毋庸詞費。那么,為什么這兩句詞是“有我之境”呢?他在《人間詞話》的另一處,稱這兩句的境界為“凄厲”。這顯然是就此二句的總體而論。而其所以被視為“有我之境”,當是因為在王國維看來,雖是較為寒冷的春天薄暮,又處在孤館之中,其景色也不應凄厲若此;秦觀這樣寫,乃是以“我之色彩”涂于景物上的結(jié)果。
第二,“有我之境”既是就其總的境界言,“無我之境”當然也是如此。而詩詞中的境界全都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就被王國維作為“無我之境”例證的“采菊”兩句(出陶淵明《飲酒》)和“寒波”兩句(出元好問《穎亭留別》)來看,都具有寧靜、淡遠之致。這大概也就是其境界之所在。不過,就是以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寧靜、淡遠也都只是人的主觀感受。自然,有些景色本身所具的特點有可能引起某些特定的感受,但卻并非一定要引起這樣的感受。例如,古代詩人中有不少人贊美過秋天的寧靜、淡遠,但也有許多人感慨過秋天的寂寞、凄清,很難說哪種感受更符合秋天景色的本身特點。換言之,即令人的主觀感受與景色的某些特點確是相應的,但為什么他所產(chǎn)生的是跟某種景色中這些特點相應的感受,而不是跟同一景色中的那些特點相應的感受呢?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歸根結(jié)蒂還是人的主觀——“我”。何況在這過程中移情作用又往往難于避免。就說被王國維作為“無我之境”的那幾句詩吧:“白鳥悠悠下”的“悠悠”,是悠閑自在的感覺,但鳥在這樣飛翔時到底是否悠閑自在人是無法知道的,只不過人在看到鳥這樣飛下來時產(chǎn)生了悠閑自在的感覺,就把它加到了鳥的身上,所以,這正是“以我觀物”而非“以物觀物”;至于“悠然見南山”,既可解釋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也可解釋為見到悠然的南山,只有采取后一種解釋才與“無我之境”相合,而以“悠然”形容山正與以“悠悠”形容鳥一樣,也是移情作用。由此可知,所謂“無我之境”,其實并非“以物觀物”,它跟“有我之境”一樣,都是“以我觀物”,從而都“著我之色彩”,只是“有我之境”的這種特征鮮明一些,“無我之境”則隱蔽一些而已。
第三,這些被認為寫“無我之境”的作品,雖因其多具寧靜、淡遠之致而易使讀者誤會為作者并無強烈的感動,但在作者的內(nèi)心卻充盈著對其所寫這種生活內(nèi)容的摯愛。
總之,即使是被認為寫“無我之境”的作品,仍然離不開作者深沉、濃厚的感情。讀者在讀這些非虛構(gòu)性的詩詞時,無論是被其“無我之境”抑或“有我之境”所打動,都是在感情上與作者共鳴。
(改編自章培恒《“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區(qū)別》)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人間詞話》一書標舉“境界”,提出了“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的觀點。
B.只有把“悠然見南山”解釋為“悠然地見到南山”,才與“無我之境”相合。
C.按照王國維的詩詞理論,有“無我之境”的詩歌都是佳作,其實未必如此。
D.被認為寫“無我之境”的作品,因其全部具有寧靜、淡遠之致,容易使讀者誤會為作者并沒有強烈的感動。
16.關于“無我之境”“有我之境”的異同點,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兩者都是就詩句中提及的那些具體事物所構(gòu)成的總的境界而言。
B.所謂“無我之境”,跟“有我之境”一樣,都是“以我觀物”,從而都“著我之色彩”。
C.“有我之境”“著我之色彩”的特征要鮮明一些,而“無我之境”則深藏而不露。
D.無論“無我之境”還是“有我之境”的作品,都離不開作者深沉、濃厚的感情。
17.文章第三段是如何闡明“詩詞中的境界全都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的?請結(jié)合文意分析。(6分)
答:
七、現(xiàn)代文閱讀(三)(1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題。
音樂處方
王?溪
我們能在心中為自己留下一片空明地帶嗎?我們能在寂靜無人時心無牽掛地面對自己嗎?音樂,可以讓我們做到。
音樂和人體的神秘呼應,來自兩者之間節(jié)奏的共鳴。音樂的基礎之一便是節(jié)律,如果音樂節(jié)奏和人體的某些生理節(jié)奏和諧,生理共振就產(chǎn)生了。緊接著,我們的皮膚溫度、心跳速度、呼吸頻率都有可能發(fā)生變化,最終產(chǎn)生快樂、興奮和幸福感。在《同一首歌》的演唱會上,聽眾們狂熱地揮舞熒光棒,便是音樂帶來的興奮迷醉的效應;我們每個人在幼兒時期,聽著母親嘴里哼的搖籃曲安然入睡,便是音樂的安神靜心的作用。
音樂是生活賜予人類的特種維生素,一張完美的解壓處方上一定會有它。這張?zhí)幏降牡谝恍袘搶懴滤脑瓌t:選擇一種與你當時心境比較契合的音樂,然后慢慢改變音樂風格,使之與你想要達到的心境相吻合。比如,如果你是一個遭到打擊的中年男子,不妨聽一聽劉德華的《男人哭吧不是罪》,在劉德華抑郁的吶喊中,你能找到類似的心境,從歌聲中得到共鳴,讓自己徹底放松。然后你可以選擇一些稍微平靜的曲子,可以是羅大佑的《戀曲1990》,可以是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也可以是各種輕音樂。最后再慢慢過渡到你喜歡的輕松歡快的曲子上去,這樣你的心情會慢慢地由壓抑沉痛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這張?zhí)幏降牟“Y一欄,得由你自己填。是睡眠有問題,還是精神不振作?癥狀很多,但都有對應的音樂療法。如果你恰好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這里有一份簡單的對你胃口的音樂處方:若想催眠,請聽《平湖秋月》、舒曼的《夢幻曲》、莫扎特的《催眠曲》、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德彪西的《栗色頭發(fā)的少女》;欲解抑郁,請聽《喜洋洋》《江南好》;想除悲愴,請聽海頓的《創(chuàng)世紀》、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d小調(diào)——悲愴》、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c小調(diào)——命運》;振作精神,請聽《金蛇狂舞》《步步高》;若去煩躁,請聽《梅花三弄》《塞上曲》《空山鳥語》;促進食欲,請聽《花好月圓》《青春舞曲》;為降血壓,請聽《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蘇行》。
其實,大自然是一個更大的音樂寶庫,人類創(chuàng)作的音樂正是對自然界各種音響的復制。金秋時節(jié),漫步在林陰道上,且聽風吟,細品鳥語,靜謐的自然空間里,連樹葉在空中的舞蹈都伴隨著音樂的妙響。耳朵帶領著心靈,自由地旋轉(zhuǎn),暢快地呼吸。山間林畔,溪流潺潺,泉水叮咚,靜謐祥和的快樂是那樣的隨處可得。海邊沙灘,波濤翻涌,拍擊岸石,又帶給人一份開闊浪漫的心緒。大自然的音樂之美遍布各處,就是早晨初醒打開窗戶聽到的第一聲鳥鳴,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寧靜和清新。
音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瓶復合維生素,讓我們時不時拿一顆出來咀嚼一番吧!
18.根據(jù)文意,以下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音樂能讓我們在心中為自己留下一片空明地帶,在寂靜無人時心無牽掛地面對自己。
B.音樂的節(jié)律作用于人體,能始終使人產(chǎn)生快樂、興奮和幸福感。
C.一種樂曲只有一種療效,如舒曼的《夢幻曲》可催眠。
D.若要去煩躁,必須先聽《梅花三弄》,再聽《塞上曲》,最后聽《空山鳥語》。
19.下列各項中,對音樂是“復合維生素”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音樂是生活賜予人類的特種藥物。
B.音樂是一張完美的解壓處方上一定會有的。
C.音樂能使人產(chǎn)生自己需要的心境。
D.音樂對人具有多種療效。
20.依據(jù)原文,回答問題。(6分)
(1)根據(jù)文章有關內(nèi)容,概括天然音樂的主要功效。
答:
(2)一個人希望從痛苦的陰影中走出來,試為他提供選聽音樂的細則。
答:
八、作文(70分)
21.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瀑布是壯麗的。水要成為壯麗的瀑布,需要什么條件呢?有一句話叫“水到高山叫瀑布”。也就是說,水要成為瀑布,必須“登”上高山,讓自己擁有一定的高度,擁有一定的實力和水平。
語文Ⅱ(附加題)
一、閱讀材料,完成22~24題。(10分)
余友賀方回,博學業(yè)文,而樂府之詞,高絕一世。大抵倚聲而為之,詞皆可歌也?;蜃I方回好學能文,而惟是為工,何哉?余應之曰:是所謂滿心而發(fā),肆口而成,雖欲已焉而不得者。若其粉澤之工,則其才之所至,亦不自知也。夫其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祛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蓋有不可勝言者矣。
(節(jié)選自張耒《強村叢書》)
22.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4分)
23.文中的“屈宋”分別是______、______。(填寫姓名)(2分)
24.根據(jù)文意,概括賀方回詞的特點。(4分)
答:
二、名著閱讀題。(15分)
25.下列有關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紅樓夢》中李紈倡導成立詩社,起名為“海棠詩社”。第一次詠白海棠,寶釵奪魁;第二次史湘云起社作菊花詩,林黛玉才情傾倒眾人。
B.《邊城》中爺爺在聽歌的第二天,找到天保,鼓勵他繼續(xù)唱歌,回來后又委婉勸翠翠要“懂歌中的意思”,表明他為有人向翠翠求愛而高興。
C.《茶館》結(jié)尾,王利發(fā)、常四爺和秦仲義在茶館互訴不幸,慨嘆世道的不平,知道這個世界容不得他們,含著眼淚撒紙錢來“祭奠”自己。
D.《狂人日記》中精心構(gòu)思了一個“語言雜錯無倫次”的狂人,語言似雜亂而實敏銳,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點,又道出了被壓迫者的心聲。
E.《哈姆萊特》中克勞狄斯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想要借機處死他以絕后患,哈姆萊特察覺后裝瘋賣傻,克勞狄斯的陰謀未能得逞。
26.簡答題(10分)
(1)說說《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中,導致寶玉挨打的幾件事分別是什么。(6分)
答:
(2)《阿Q正傳》寫阿Q被綁赴刑場時,他“無師自通”地說出半句從未說過的話:“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這時從周圍人叢里發(fā)出豺狼嗥叫一般的叫好聲來。請簡要分析當時阿Q和周圍看客的不同心理。(4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題(15分)
閱讀材料,完成27~29題。
從古人各種著作里收集自己詩歌的材料和詞句,從古人的詩里孳生出自己的詩來,把書架子和書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爾向人生現(xiàn)實居高臨遠的憑欄眺望一番,內(nèi)容就愈來愈貧薄,形式也愈變愈嚴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義發(fā)達到極端,可以使作者喪失了對具體事物的感受性,對外界視而不見,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魚,生活在一種透明的隔離狀態(tài)里。據(jù)說在文藝復興時代,那些人文主義作家沉浸在古典文學里,一味講究風格和詞藻,雖然接觸到事物,心目間并沒有事物的印象,只浮動著古羅馬大詩人的好詞佳句。我們古代的批評家也指出相同的現(xiàn)象:“人于順逆境遇所動情思,皆是詩材,子美之詩多得于此。人不能然,失卻好詩;及至作詩,了無意思,惟學古人句樣而已?!边@是講明代的“七子”,宋詩的病情還遠不至于那么沉重,不過它的病象已經(jīng)顯明。譬如南宋有個師法陶潛的陳淵,他在旅行詩里就說:“淵明已黃壤,詩語馀奇趣。我行田野間,舉目輒相遇。誰云古人遠?正是無來去!”陶潛當然是位大詩人,但是假如陳淵覺得一眼望出去都是六七百年前陶潛所歌詠的情景,那未必證明陶潛的意境包羅得很廣闊,而也許只表示自己的心眼給陶潛限制得很褊狹。這種對文藝作品的敏感只造成了對現(xiàn)實事物的盲點,同時也會變?yōu)閷ξ乃囎髌返幕糜X,因為它一方面目不轉(zhuǎn)睛,只注視著陶潛,在陶潛詩境以外的東西都領略不到,而另一方面可以白晝見鬼,影響附會,在陶潛的詩里看出陶潛本人夢想不到的東西。這在文藝鑒賞里并不是稀罕的癥候。
(選自錢鐘書《宋詩選注·序》,有刪改)
27.文中所說宋詩之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請加以概括。(6分)
答:
28.文中畫線句子是個比喻,請用平實的語言說明這一比喻的含意。(3分)
答:
29.根據(jù)材料分析:如果一個寫詩的人眼前心里只浮動著前代詩人的好詞佳句,那會導致什么樣的結(jié)果?(6分)
答:
參考答案
語文Ⅰ
1.A(不計其數(shù):無法計算數(shù)目,形容極多。傳承:傳授和繼承。歷久彌新:經(jīng)歷長久的時間而更加鮮活、更顯價值。)
2.B(從邏輯關系看,④后應為①。⑥③應在最后,與橫線后的“活水”連接。)
3.D(“堂上”“階前”可見是宅第,“蓮座”“名剎”“法雨”“普渡”有寺廟的特點,“行輪無阻”與橋梁相關,“石林迤邐”“曲徑通幽”“嘉樹蔥蘢”“臺榭低昂”是園林的特征。)
4.B(“鴿子”與“橄欖枝”是和平的象征。)
5.D(恨:遺憾。)
6.D(由原文可知,是“吳越之民,相與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而非“各地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那些賢能的君子也在家祭奠,為他嘆息流淚”。)
7.(1)歐陽修又驚又喜,認為他是奇才,打算在眾多士子中把他取為第一。(“以為”,認為;“異人”,奇才;“冠”,動詞,位列第一。)(2)卒長喊著說:“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們作為平民百姓,這是舍命報效的時候了?!保ā靶镆病?,判斷句;“避”,逃避;“吾儕”,我們。)
8.①他常常依法變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②他還警告、管束那些仗勢驕傲專橫的使臣,使他們稍微收斂了自己的行為。(每點2分)
參考譯文:
家兄蘇子瞻,貶官海南島。四年春正月,當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澤遍及鳥獸。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歸。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吳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當?shù)氐木釉诩壹赖欤烙崅鞯礁鞯?,無論賢者還是愚人都嘆息流淚。幾百個太學生,相繼到慧林寺院施飯給僧人。嗚呼!當世文豪殞沒,年輕人還敬慕誰呢?家兄剛得病時,寫信囑咐我說:“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寫墓志銘?!蔽夷弥趴拗f:“我哪忍心替我兄長寫墓志銘!”
家兄十歲時,父親到外地宦游。母親親自教援詩書,他聽到古今成敗的事,總能說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發(fā)奮努力,有用世之志。母親高興地說:“我有個好兒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曉經(jīng)史,每天能寫幾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歐陽修主持禮部進士考試,厭惡當時浮華不實的文風,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梅圣俞當時參與這件事,得到家兄寫的《論刑賞》,拿給歐陽修看。歐陽修又驚又喜,認為他是奇才,打算在眾多士子中把他取為第一。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變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麗進貢的使者蔑視、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勢驕傲專橫,直至同上級官吏分庭抗禮。家兄派人對他們說:“外國人向往教化來到我國,按理一定會謙恭和順,現(xiàn)在(高麗使者)竟然這樣強橫放縱,不是你們誘導,他們也不至于到這地步。如果你們不悔改,我們就要上報朝廷?!苯哟?、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斂。官吏心服,百姓敬愛,等到家兄離任,還稱他為學士,不稱他的姓。
家兄從密州調(diào)到徐州。這時黃河水沖決曹村,徐州城墻將要被毀壞。富有的市民爭著出城躲避水災。家兄說:“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動搖,我和誰守城?我在這里,大水絕不會沖毀城墻。”又把富有的市民趕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親自跑到武衛(wèi)營,呼喊他們的卒長,對他說:“河水將毀壞城墻,情況急迫,你們雖然是禁軍,也應該替我盡力抗災?!弊溟L喊著說:“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們作為平民百姓,這是舍命報效的時候了?!蹦弥靼糇哌M隊伍,率領他的部下短衣光腳拿著簸箕鐵鍬出營,搶筑東南長堤,起于戲馬臺,尾部同城墻相連。家兄住在城上,過家門而不入。派官吏分墻而守,最終保住了城池,把事情報告朝廷。家兄又請求調(diào)撥來年服勞役的人增筑舊城,防備洪水第二次來襲。
家兄的為人,遇見好人好事就極力贊譽,遇見壞人壞事就盡力斥責,遇見正義的事情就奮勇去做,而不顧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頓,但始終不以此為遺憾。孔子認為伯夷、叔齊是古代的賢人,說:“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還怨恨什么呢?”家兄確實有這樣的美德。
9.示例:歸家之速;美景襯托;居家之樂;人情之美。(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10.示例: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對友人歡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2分);暗喻詩人歸鄉(xiāng)不得的悵惘之情。(1分)
11.(1)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
(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4)雖九死其猶未悔
(5)衡陽雁去無留意?(6)則素湍綠潭
(7)通古今之變?(8)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
(注意重點字的寫法,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12.C(錯在“這種愛完全是一種追慕名氣的庸俗之愛”。)
13.(1)①視綠荷為“命根子”;②擔心正宗綠荷不是自家獨有;③對其他綠荷品種不屑,以擁有正宗綠荷而自傲。(意思對即可。)(2)語氣極其肯定,突顯了老菊頭唯恐正宗綠荷非己獨有的心理。(意思對即可。)
14.要點:①和前文中綠荷的茁壯美麗形成強烈的反差,增強悲劇效果;②含蓄地揭示了正是老菊頭偏執(zhí)的喜愛、狹隘的占有,才導致了綠荷絕種這樣的悲劇;③引發(fā)了人們對正確的愛的方式的思考;④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情感態(tài)度:否定老菊頭的做法,同情老菊頭的遭遇,惋惜綠荷的絕種。(答出三個要點,意思對即可,每個要點2分。)
15.A(B項,應為“只有把‘悠然見南山解釋為‘見到悠然的南山”;C項,王國維以為“有‘無我之境的都是佳作”,本文作者對此表示認同——“實際也是如此”;D項,錯在“全部具有寧靜、淡遠之致”,應為“多具寧靜、淡遠之致”。)
16.C(錯在“而‘無我之境則深藏而不露”,原文為“則隱蔽一些而已”。)
17.①首先指出被王國維作為“無我之境”例證的“采菊”兩句和“寒波”兩句,都具有寧靜、淡遠之致,而寧靜、淡遠也都只是人的主觀感受。②其次,分析指出有些景色本身所具的特點有可能引起某些特定的感受,但卻并非一定要引起這樣的感受,人的主觀——“我”在這里起決定作用。③再次,結(jié)合“白鳥悠悠下”的“悠悠”以及對“悠然見南山”可有兩種解釋,指明在這過程中移情作用往往難于避免。④最后得出結(jié)論。⑤全段運用例證法,有力地說明了王國維對“無我之境”的解說是不夠準確的。(意思答對即可。)
18.A(B項,錯在“始終”,原文為“最終產(chǎn)生快樂、興奮和幸福感”;C項,錯在“只有一種療效”,如《平湖秋月》就不止一種療效;D項,錯在“必須”,原文為“請聽《梅花三弄》《塞上曲》《空山鳥語》”。)
19.D(“多種”扣“復合”。)
20.(1)讓人感到寧靜和清新;使人的心靈自由、暢快;給人靜謐祥和的快樂。(3分。有關“天然音樂”的介紹見原文第五段。)(2)首先選聽一種與心境比較契合的音樂,以使自己徹底放松;然后選聽一些稍微平靜的曲子,以便平靜下來;最后再慢慢過渡到自己喜歡的輕松歡快的曲子上去,使心情慢慢地變得輕松愉快起來。(題目問的是“細則”,不是要求列出曲目;應依據(jù)原文第三段概括作答。)
21.立意角度參考:一、水要成為瀑布,光擁有一定的高度是不夠的,還要經(jīng)得起摔打和挫折,遇到懸崖和絕壁,不畏懼、不退縮、不回避,一往無前地去克服困難,去戰(zhàn)勝挫折。二、一個人,如果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水平,具備了一種經(jīng)得起摔打和挫折的剛毅品質(zhì),就能成就一番人生壯麗的風景。
語文Ⅱ(附加題)
22.夫其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祛/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蓋有不可勝言者矣(每處1分)
23.①屈原②宋玉(每點1分)
24.①詞倚聲而作,可以歌唱。②詞作飽含真情。③語言豐富華麗。④格調(diào)高潔悲壯。(每點1分)
25.A E(A項,李紈應為探春。E項,哈姆萊特在出使英國前就已經(jīng)裝瘋賣傻。)
26.(1)一是寶玉因金釧兒投井自盡暗自傷神,以致見賈雨村時精神萎靡,垂頭喪氣。后來撞到賈政又應對失據(jù),使得賈政已有了三分氣。(2分)二是正巧此時忠順王府來人索要琪官,賈政因此得知寶玉私下結(jié)交王府伶人蔣玉菡,更是氣得目瞪口歪。(2分)三是又有賈環(huán)誣告寶玉逼奸金釧兒不成,致其投井自盡,把賈政氣得面如金紙。(2分)(2)阿Q說出那半句話,是想在臨死前顯示一下自己的英雄氣概。(2分)周圍那些看客大聲叫好,是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死囚有趣,因看到了熱鬧而心里十分滿足。(2分)
27.只從古人作品里收集寫詩的材料和詞句;遠離人生現(xiàn)實,看不見具體事物;一味偏重形式,忽視充實內(nèi)容。(每點2分)
28.作者喪失了對具體事物的感受能力,跟外界生活隔離開來,對外界視而不見。
29.導致的結(jié)果是:一方面對現(xiàn)實事物視而不見,完全領略不到前代詩人詩境以外的東西;另一方面又會產(chǎn)生幻覺,在前代詩人的作品里看出作者本人夢想不到的東西。(每點3分)
(作者:林逾靜,江蘇省常熟市高新區(qū)常熟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