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娟
我站在農村學校的三尺講臺上已經21年了。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孩子從我身邊飛向他們夢想的天空,但有一些孩子由于憂郁的眼神卻讓我永不忘記……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或父母離異等原因,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的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問題,就成了當今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更是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頭痛的問題。
一、留守孩子最常見問題如下
1.大部分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并缺少聯(lián)系,缺少正常的親子交流與親情關照
孩子感受不到親情、父愛、母愛。他們不僅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呵護,也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上的引導和幫助,這樣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最終,他們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性格極易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情感相對冷漠,有的留守孩子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拋棄了,仇視父母,無心讀書,比較厭學。
2.心理素質差,人格不健全
留守兒童的父母有的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 孩子有什么事沒有傾訴或商量的對象,總是自己承受,內心長期處于壓抑的狀態(tài)。而父母偶爾回來一次,總覺得虧欠孩子,對孩子的管教“不舍得”嚴厲,最后變成管教不了孩子;老人想管也管不動,或者根本就更加溺愛孩子,造成孩子霸道、自我中心的個性;許多孩子出現(xiàn)了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于與人交往、有被歧視的感覺和強烈的自卑感、心理負擔過重、逆反心理強等問題。
3.易受環(huán)境影響,容易思想品行不端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的父母大都通過錢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致使孩子浪費錢、亂花錢。由于留守兒童的特殊性,他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這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在幼小的心靈撒下對社會不滿的種子。而這些不滿往往就會直接在孩子的言行中表現(xiàn)出來,有的通過吸煙、喝酒甚至打架等等不正常、不正當?shù)那佬棺约旱那榫w。
二、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問題急需我們重視及解決
我在網(wǎng)上看到關于《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對云南、廣西、貴州、山東、河北、甘肅六省農村地區(qū)的兩千多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分析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真實的生活和心理狀況后指出,全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約15.1%、近1000萬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即使在春節(jié)也無法團聚。有約4.3%的留守兒童甚至一年連父母電話也接不到一次,一年電話聯(lián)系一到兩次的約有885萬,3個月通話一次的約有1519萬??吹竭@些數(shù)據(jù),讓人震驚,難道家長忙到連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嗎?如此,孩子怎會不焦慮、不內向、不自卑、不孤僻,與父母的情感怎會不冷漠。
看到這些信息,我都會傷心難過好一陣子。這些事件,清楚地告訴我們,孩子們的心理生了很重的病了??墒?,現(xiàn)實生活中,大人們卻很少發(fā)現(xiàn),他們慣用的推辭是:工作忙,哪有時間理會。他們會覺得孩子有吃的,也有穿的,有疼愛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老師的關照就夠了。而很大一部分父母對待留守兒童,出于內疚,最常見的做法往往是用物質上的滿足去企圖彌補孩子,卻未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他們不知道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和彌補的。物質上的滿足無法驅趕他們內心的孤獨,同樣無法填滿他們如同黑洞般的絕望。我希望更多父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要再人為制造“留守”的孩子,更不要讓孩子們成為“孤兒”。
三、用心去做,微弱的光也能點亮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心
8年前,班里一個二年級的女孩,平時住校,周五放晚學他爸爸來接她回家。可是開學不久,他的父親發(fā)生意外死亡。因為媽媽要外出打工養(yǎng)家,她變成了留守兒童。她從此不愿來學校了,她要跟著媽媽,也許是她失去了爸爸,她害怕媽媽會像爸爸一樣突然離開他,她要守著最后的稻草。在哪幾天都是媽媽把她送到班級門口,剛轉身,孩子就撲向媽媽,要跟媽媽回去,死活不愿進教室。我看到這樣的孩子怎會不心痛?一個星期后,當她和媽媽再次來到班級門口,她死死拽住媽媽的衣角,想歷史重演。這時教師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全班同學齊喊:“歡迎XX回來”。同時,還有幾個她的好姐妹從教室里走出來,對她說一些很想她,一直等著她回到教室上課,下課一起跳繩之類的話。(這些都是我和班里的孩子們一起事先說好的)。后來我又和她交談了近一節(jié)課,她終于愿意來學校讀書了。可是在后來的一個星期,下課了她不愿意去玩,晚上她也不愿意住學校,否則就不讀書。本著慢慢來的原則,第二個星期我輕輕的問:家離學校這么遠,你不覺得媽媽早晚接送很辛苦嗎。答:“住學校晚上我害怕,我會夢見爸爸?!薄安慌?,爸爸知道你想他了,他是在夢中關心你,老師也經常會夢見爸爸的。爸爸雖然不在了,可是你想他的時候,偶爾能在夢中見到他不是挺好嗎?”她用憂郁的眼神望著我,流下了兩行淚水。那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眼神,我把她擁入懷中,我在心中說:“孩子相信老師,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過了好一會,我才聽到了一個弱小的聲音:“老師我住校?!甭?,她的身影不再孤獨,會有同學主動去找他玩,但我會讓他們在她面前盡量不要提起爸爸。晚上在學校宿舍,我會到她的床上坐坐,和孩子們一起說說我以前的童年趣事引得她們開懷大笑。我會說說一些苦命孩子的勵志成長故事,讓他們覺得不管發(fā)生什么事,只要堅強就會看見陽光。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會、家庭、學校結合,微弱的光也能點亮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心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一位老師,一位家長,或一個社會熱心人士就能解決的,他需要全社會、家庭、學校有效的結合起來,共同關愛他們,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
第一,加強家校聯(lián)系,轉變家長觀念,防患于未然。第二,轉變教育理念,改善辦學條件,充實師資力量,給孩子另外一個“溫暖的家”。第三,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關注到每一個留守兒童。第四,成立心理咨詢室。
讓我們聯(lián)起手來,給留守兒童一些溫暖和希望吧!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能燎原,哪怕是微弱的光也能點亮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