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進入汛期以來,我國多地連下暴雨,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給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及生命財產(chǎn)安全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殊之年的汛情牽動人心,習近平總書記曾連用“五個安全”來強調(diào)防汛救災的極端重要性:“防汛救災關系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jīng)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020年8月18日,總書記赴安徽考察,首先就來到被視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和防汛“風向標”的淮河。
面對暴雨及洪澇災害,我們個人應提前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措施,以盡量避免或減輕它們帶給我們的損失及威脅。
在暴雨到來之前,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jiān)測會發(fā)出相應的暴雨預警信號。這有助于提高預警能力,減少財產(chǎn)損失和人員傷亡等。我國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暴雨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是黃色、紅色、黑色,黑色為最高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只有暴雨警告信號。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預警信號發(fā)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預警信號發(fā)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預警信號發(fā)布與傳播的有關工作。注意: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fā)布預警信號。
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個等級的暴雨預警信號的具體含義及相關部門采取的相應措施。
1.藍色預警指的是12 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
2.黃色預警指的是6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發(fā)布黃色預警時,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jù)路況在強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積水路段實行交通引導;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yè),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
3.橙色預警指的是3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發(fā)布橙色預警時,處于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yè),采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
4.紅色預警指的是3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10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發(fā)布紅色預警期間,應停止集會、停課、停業(yè)(特殊行業(yè)除外)。
在得到暴雨雷電災害預警之后,我們應該切斷室外有危險的電源,尤其是低洼地帶的電源,暫停戶外作業(yè),回到室內(nèi),關閉并遠離門窗。如果你恰巧在室外,應該立即尋找安全建筑避雨,等待降雨停止,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應該盡量避免在積水中行駛車輛。發(fā)現(xiàn)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在山區(qū),如果連降大雨,容易暴發(fā)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等災害發(fā)生。
其次,如果遭遇暴雨雷擊,我們應該遠離開闊地,不要打手機,不要站在大樹下、電線桿下、塔吊下,不要站在鐵柵欄、金屬曬衣繩、鐵路邊;不要使用有金屬尖端的雨傘,摘下金屬架眼鏡、手表、腰帶等,更不要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金屬器物扛在肩上,以免讓自己成了“避雷針”。最好躲到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里,或躲到有金屬頂、金屬艙的空間里,比如汽車。汽車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汽車被雷擊中,它們的金屬構架會將閃電的電流導入地下。如果上述全都沒有,應盡快躲在低洼處,兩腳并攏蹲下來,雙手抱住膝蓋,手臂不要碰地,切忌躺在地上。
當受到洪水威脅時,如果時間充裕,撤離前注意關掉煤氣閥、電源總開關等,并保持手機等通訊暢通,以利于接收相關信息。撤離時,應根據(jù)已知的洪水信息和自己所處的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冷靜選擇撤離位置,或服從政府等相關部門安排有組織地向就近的山坡、高地、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等地方暫避,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如果洪水來得太快,已經(jīng)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設法盡快與救援部門聯(lián)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等待援救。在措手不及,已經(jīng)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我們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如果沒有這些物品,我們也可以就地取材,用繩索將能搜集到的木盆、木塊、漂浮材料等捆綁在一起,做成救生設備。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繩子,可以用床單、窗簾、衣物,甚至植物結實的藤蔓等代替繩子。如果泡沫板、木板等面積較小,可采用打背包的方法捆扎起來做成漂浮筏,以增加浮力。
受到洪水圍困時,千萬不要單獨游水轉移。若萬一落入洪水中,千萬不要驚慌,首先要屏氣并捏住鼻子,避免嗆水,試試能不能站起來。如果水太深,不能站起來,又不能迅速游到安全地帶,就踩水助游,盡快游向最近且容易登陸的地帶。如果不會游泳,也千萬不要驚慌,可按以下兩種辦法行動:一是面朝上,頭向后仰,雙腳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擊水面,讓嘴露出水面,呼出氣后立刻使勁吸氣;二是迅速觀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體,同時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然后向固定物體靠攏。
洪水過后,受災地區(qū)的防疫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要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藥物,做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避免發(fā)生傳染病。重點是預防腸道傳染病、食物中毒的發(fā)生,做好水源和飲用水的消毒。
盡量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被雨水浸泡過的或其他被污染的食品;不吃霉變米面,不吃未洗凈的瓜果;盡量不吃生冷食物。如果暫時不能保證新鮮烹調(diào)的食物供應,建議食用合格的袋裝食品。還要注意家庭和個人衛(wèi)生,一定要勤洗手。洗手時,要用清潔的流動水清洗。擦手用的毛巾必須干凈。特別是要關注和加強護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
受災地區(qū)的市民特別要注意飲水衛(wèi)生安全,建議飲用開水或瓶裝水,不要飲用生水或地表水,以防水源水被污染造成的疾病傳播。注意經(jīng)常及時地清理居室周邊的雨水、垃圾,減少蚊蟲滋生,同時注意防蚊和滅蠅。受災地區(qū)要做好廁所、垃圾、糞便管理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衛(wèi)生,提早采取必要的衛(wèi)生干預措施,確?!按鬄闹鬅o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