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賢琴
【摘要】在教育過程中,激勵教育是一種能夠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外在的鼓勵,以此來獲得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將激勵教育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可以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心。針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幾種使用方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使用的建議。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應用行為科學理論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動機都來源于激勵,并且決定了動機的強弱。如果一個人能夠得到充足的激勵,那么他可能發(fā)揮出80~90個百分比的能力;如果沒有得到激勵,那么可能只有20%~30%。小學教育是一個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為后期的教育做良好的鋪墊。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小學階段,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積極鼓勵學生,促進學生的學習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情感。激勵教育要求教師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選擇不同的積極模式,獲取有效的表現(xiàn)。在教師進行激勵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一、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語言激勵。在小學教育中,學生往往會非常想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表揚,教師的適當鼓勵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性的發(fā)展。小學的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語言行為來積極鼓勵學生,為學生進行贊美。在小學語文教師贊美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整體參與和學生的個性差異,密切注視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需求,使學生想要得到關注的心理沒滿足,能夠表現(xiàn)出學生的內心愿望。比如,在進行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你真棒”“你學習能力真厲害”等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在批改作業(yè)時,也可以對學生使用“這個詞語真恰當”“這一個筆畫寫的非常標準”等語言,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帶給他的鼓勵,以此來不斷推動學生積極、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
2.目標激勵。在心理學的教育中目標又稱之為“誘因”,就是可以讓人知足的外在物。目標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就小學生而言,短期的目標更加適合用來激勵小學生完成。按照學生的個性化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讓全體學生都能夠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定位,為適合自己的目標而進行努力,教師應該按照學生學習的整體水平來進行相應的鼓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學生能夠實現(xiàn)整體進步,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3.懲戒激勵。激勵的方式看可以氛圍“授權、關懷、尊重、文化、懲戒”等激勵方式。在這些激勵中懲戒激勵是極為重要的存在。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懲戒,不是為了對其進行教育,而是要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經(jīng)過適當?shù)氖┘訅毫?,讓學生產(chǎn)生規(guī)避的心理。懲戒激勵是一種反面的激勵方式,但是確實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懷柔政策”是不可以解決全部問題的,教師過分的親和有時候并沒有意義,應該適當?shù)赝ㄟ^懲戒來闡明教師的立場,但是一定要注重時機和方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激勵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
1.保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老師通常會比較喜歡語文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意的夸贊,對于語文學習成績普通是學生往往都是忽視,這樣容易導致這些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誤解,加劇師生關系惡劣。而老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激勵意識,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激勵教育,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教師的鼓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和教師能夠互相進行溝通和交流,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2.保證激勵的持續(xù)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激勵教育的長期有效,不能三分鐘熱度,在給予學生積極鼓勵以后就停止鼓勵,這樣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熱情持續(xù)下降。如果教師可以有序的和有目的性的給予學生鼓勵,對學生的表現(xiàn)表示肯定,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直保持,這樣就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加的發(fā)揮努力來獲取教師的肯定。但是,在激勵教育應用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適量,不能太過頻繁,要有一定的間歇性,讓學生產(chǎn)生只有經(jīng)過不斷努力,就會獲得教師的認可的想法,避免學生對激勵教育產(chǎn)生麻木,促進教師的激勵教育能夠收獲更多的效果。
3.關注激勵模式的個性化。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使用不同的激勵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鼓勵,使激勵教育具有個性化的服務。比如,在面對沒有自信心的學生時,老師可以在課堂表揚其優(yōu)點,對其進行肯定,使其產(chǎn)生自信心;面對不愛表現(xiàn)的學生時,老師可以不斷鼓勵學生勇敢的表現(xiàn);對于那些高傲的學生,教師應該為其指出不足,使學生能夠及時地改正。
三、結論
綜上所述,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必須具有針對性的實施激勵教育,才能收獲想要的教育效果。并且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需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具有建設性的貢獻,不斷地提升課堂學習氛圍,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童興.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9,(06)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