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斐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蒼茫的內蒙古草原敞開胸懷,深情地擁抱朝陽和朝陽中緩緩降落的中國第一位航天員。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自己的航天員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的國家。
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從西北大漠深處騰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樣震驚了世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就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第三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實驗成功。三年之后,一曲響徹環(huán)宇的“東方紅”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掌握了人造衛(wèi)星的空間技術。從此,一個孕育了“飛天”傳說的浪漫國度,一個誕生了四大發(fā)明的文明古國,一個曾飽經滄桑的東方大國,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屹立于國際舞臺。
回眸從“兩彈一星”到今天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一次次托舉起我們這個民族尊嚴與自豪的是這樣一種精神:愛國、奉獻,自強、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同。正是這種精神,先后孕育形成了我國偉大的航天傳統(tǒng)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它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的智慧與心血,記錄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的探索與實踐,體現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的理想與追求,推動著中國航天事業(yè)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汀澤民同志說:“偉大的事業(yè),產生偉大的精神。在為‘兩彈一星事業(yè)進行的奮斗中,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fā)揚
回眸從“兩彈一星”到今天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一次次托舉起我們這個民族尊嚴與自豪的是這樣一種精神:愛國、奉獻,自強、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同。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及其時代價值,他指出:“發(fā)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薄巴黄脐P鍵核心技術,關鍵在于有效發(fā)揮人的積極性,要發(fā)揚光大‘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痹诘谖鍌€“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并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以航天人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為早日實現航天夢、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樹立建設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局勢。為了反對美國的核訛詐,毛澤東主席強調指出:“我們今天要比昨天更強大,我們不僅要有更多的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标愐阃疽舱f:“我這個外交部長的腰桿還不太硬,你們把原子彈、導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就硬了?!甭櫂s臻元帥說:“為了擺脫我國一個世紀以來經常受帝國主義欺凌壓迫的局面,我們必須搞出原子彈,以便在我國遭受敵人核武器襲擊時,有起碼的還擊手段,同時還可以帶動我國許多現代化科學技術向前發(fā)展?!痹谧鎳腿嗣竦恼賳鞠?,一大批海外科學家放棄國外優(yōu)厚的待遇、優(yōu)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力,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其中許多專家成為航天事業(yè)的奠基者和帶頭人,錢學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說:“我是中華民族子孫,我是錢氏家族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國,中國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我只圖報答她?!边@樣,一批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在祖國需要面前,毅然決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實現了報效祖國的夙愿,打開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大門,迎來中國航天新時代。這一切都源于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們對祖國的熱愛和赤誠。
中國航天的成功不是空中樓閣,在這一次次光芒四射的成功背后,包含著國家對航天事業(yè)的高度重視,也包含著千千萬萬個航天人報效祖國而付出的艱辛。我國的航天科技工業(yè)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負起航天報國的歷史重任,引領祖國不斷發(fā)展壯大,推動航天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圖強。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牢記“航天報國”的崇高使命,飽含“航天報國”的愛國情懷,把航天事業(yè)作為報效祖國的舞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忠于職守,盡職盡責,殫精竭慮,忘我工作,貢獻自己的聰明與智慧、心血與汗水,所謂“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說的就是中國航天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史就是航天工作者一部可歌可泣、光耀千秋的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奉獻史。
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進取意識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中國航天人不怕困難、知難而進、不懈求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真實寫照。航天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具有探索性、艱巨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每個領域都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每做一項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攔路虎”。為了滿足航天高技術的需求,航天人必須在理論和技術上不斷探索。要探索,要完成艱巨的任務,就必須以新的觀念、新的思維、新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有所突破。抱殘守缺、墨守成規(guī)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這就要求航天工作者必須具有不怕艱險、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
1960年6月,蘇聯方面突然單方面撕毀援助協(xié)定,撤走了在華全部專家,這一舉動激發(fā)了我們獨立自主造原子彈的決心。毛澤東同志號召:“自己動手,從頭做起來,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我國科研工作者在經濟落后、工業(yè)和科研基礎薄弱,資金、設備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實踐證明: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題的破解,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無一不是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精神的最好體現,無一不是航天工作者開拓進取、勇往直前英雄氣概的最好體現。
發(fā)揚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科學求實、嚴肅認真是航天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管理基礎。在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建初期,周恩來總理就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wěn)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這“十六字方針”始終影響著中國航天人。
航天是個特殊的“三高”行業(yè):高投入帶來高產出,更伴隨著高風險。每一個航天型號產品都是由數以萬計的元器件、零部件構成的整體,即便是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一個焊點出了問題,甚至一個細微的多余物存在,都將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
航天產品的特殊使用價值給了航天人共同的價值取向,那就是時刻把航天產品的質量視為生命。航天工作者以極其認真、極其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行程序、每一個部件,膽大心細,精益求精,數十年如一日。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到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中國夢不斷向深空延伸……一次次堪稱完美的表現源于每一名普通航天人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源于他們臻于至善的價值追求。正是有了航天人堅守“嚴、慎、細、實”和“以圍為重”的優(yōu)秀品格,“安全性,也永遠在改進的路上”,才讓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強國夢在一步步走向現實。
創(chuàng)新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的舉國體制
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是“兩彈一星”工程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據統(tǒng)計,共有26個部、委(院)和20個省(區(qū)、市)的近千家工廠、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形成了規(guī)模空前的大協(xié)作體系,共同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進行科技攻關、設備制造和材料生產,解決了近千項重大課題??梢哉f,每一次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wèi)星的試驗所取得的成功,都是全國大力協(xié)同、集智攻關的結果。
我國“兩彈一星”工程能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取得歷史性突破,靠的是集體的智慧、集體的力量、集體的奮斗,靠的是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靠的是社會主義大協(xié)作,靠的是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而中國只用了2年多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這兩個發(fā)展階段的跨越。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標志著我國核科技進入了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防力量。同一時期,我國的導彈研制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成功發(fā)射了常規(guī)導彈和核導彈。在導彈和衛(wèi)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tǒng)的技術階段。參加“兩彈一星”工程的各個單位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服從大局,群策群力,堅持統(tǒng)一指揮和調度,有困難共同克服,有問題共同解決,有風險共同承擔,齒輪咬合般的全國大協(xié)作匯聚成了強大的力量。數以萬計的材料只要一聲令下,前一天還在生產車間,第二天就已送至總裝車間,攜手共赴天際。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科技人員協(xié)同攻關,沒有其他行業(yè)全力支持,沒有前線后方人員的堅守崗位、履行職責、團結協(xié)作、眾志成城,就沒有“兩彈一星”的成功,中國航天事業(yè)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比利時空間信息中心資深研究員泰奧·皮拉爾曾說,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靠的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團結,這是歐洲和美國所無法企及的?!皟蓮椧恍恰惫こ坛浞职l(fā)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凝聚成一股氣勢磅礴的強大合力,創(chuàng)造出震撼世界的輝煌業(yè)績。
發(fā)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科學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研制核武器更是要長期隱姓埋名,幾乎與世隔絕,這就要求研制者們能夠心有大我,淡泊名利,自覺地把個人價值與國家需要、民族命運結合起來,甘當無名英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中國航天人60多年征程中表現出來的最可貴的品質之一。航天事業(yè)是一個壯圍威、揚軍威、振民心的偉大事業(yè),同時又是一項十分艱苦、非常復雜、風險極大的事業(yè)。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以苦為樂以及常年的超負荷工作,他們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和壓力,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甘當無名英雄。
千千萬萬獻身航天科技事業(yè)的幕后英雄,人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永遠也看不到他們欣慰的笑靨,但正是他們共同鑄就了共和圍“神箭”,共同托起了華夏“神舟”。有航天人說:“看到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在我們手中一天天變?yōu)楝F實,這樣的自豪與喜悅哪里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在談及航天人和家庭的關系時,“理解”成了家屬口中的高頻詞。他們淡泊名利,用默默耕耘和無私奉獻詮釋著一心為圍的赤子情,成就中國航天事業(yè)不斷攀上新高度。
中國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意志和杰出智慧,鑄就了偉大的“兩彈”精神。同時,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也成為中國人托起飛天夢、助推航天強國建設的不竭動力源泉。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p>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互交融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食糧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得見、摸得著、有說服力的參照系。當前,我們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前進。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就要不斷賦予“兩彈一星”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將“兩彈一星”精神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樣本之一,將“兩彈一星”精神作為新型舉國體制的實踐樣本之一,把“兩彈一星”精神作為當代中國建設航天強國、實現航天夢的崇高精神力量,擎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中國航天系統(tǒng)科學與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