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桂蘭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學評價有效與否,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激勵效果以及教師能不能掌握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有著定向教學以及課堂教學調控的作用。本文將著重分析與討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針對現階段表現出的教學問題,提出應對方法、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評價應用策略教學方法
在國內新課改持續(xù)性推進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評價是語文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墒乾F階段卻頻頻暴露出重知識輕能力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態(tài)度以及忽視學生評價全面性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如果教師不加以調整,勢必很難提高教育有效性,保障初中語文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問題
1.過程常態(tài)化
過去初中語文教育的教學評價一直有這樣的問題,即常態(tài)化問題。教師不看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教師只考慮學生最后的反饋成績結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是教師關注的內容和能力。教師也沒有帶給學生任何積極的情感體驗,用評價的方法激勵學生學習。評價的時候,教師只關注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評價內容和評價結構十分單一,只包括學生學習狀態(tài)以及考試分數,沒有綜合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素質。新課標背景下,這種評價模式顯然無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
2.評價標準單調、低效
為了保障初中語文教育評價有效性,關鍵點在于教師需要建立多元、立體的教育標準,平衡教學結構、教學標準,提高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育評價的時候,絕大多數學校評價標準運用的都是多學科統(tǒng)一模式、制度。教師忽視學科教學特點與特征[1]。相比較外語以及數學這些學科,初中語文擁有非常強的人文性特點。教師用片面且單調的評價模式并不合理與科學。另外當前大多數教師所用的分數杠桿評價模式不僅無法激勵學生,甚至很有可能打擊學生自信心。在教育改革持續(xù)性開展過程中,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追求、時代的話題。教師需要把握素質教育特點,構建有效、直觀的評價模式,不能只考慮學生考試分數與成績。
3.評價主體比較單一
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評價主體多元且多樣。例如教師可以按照主體分為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他人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同學評價。課堂教學主體必須體現出多元化特點[2]。國內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語文課堂教學好壞通常和教務部門評價有關。學校管理人員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屬于他人評價,擁有參考性。不過單一型評價模式并沒有考慮學科實際情況以及教師的自身特點。教師教學評價比較被動。這樣的模式會壓制教師教學積極性與主動性,無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初中語文教學評價開展方法
1.創(chuàng)新理念
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語文教育效果、語文教育質量,教師就需要打破語文教學過去所用的應試教育理念和評價方法。教師需要多加關注語文教學中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不能一味的追求與只考慮學生對于知識內容掌握深度和學習情況。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態(tài)度,將重心調整到為學生提供開放學習條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的時候學生情感體驗以及語文教育的人文素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教育內容。面對國內教育改革以及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學需要推陳出新,教學評價不能局限于知識傳授,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學習整體表現。從教育結果評價視角轉移到語文教學過程評價。在評價中完成師生互動、教學互動,優(yōu)化教學質量,提高語文教育效果[3]。
2.重建教育評價指標
好的評價標準有這樣幾點要素需要注意: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傳統(tǒng)教學評價模式十分片面和單調,無法展現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特征。教師忽視了學生情感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所以初中語文在教學評價的時候,有必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圍繞學生特點建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保障教學評價科學性與有效性。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達成對應的教學目標,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教師需要充分參考新課改的要求,按照教學內容,設置多樣化的評價,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壟斷性、局限性,為語文課堂提供精彩、多樣化的教學與評價,同時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素質發(fā)展,達成預期教育目標。如學習《桃花源記》一課的時候,這是一篇內容十分全面的文章。教師評價學生的時候不能只考慮學生對于文本含義表達的理解,也就是人們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景,作者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作者希望社會沒有剝削、壓迫與戰(zhàn)亂。同時教師評價學生中,還要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縮寫文章,描述文章內容。綜合考慮和衡量學生知識表現和知識結構儲備,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展現語文教育的價值和定位意義。教師教學中,需要多關注情感元素的融入和滲透。教師應當完全圍繞學生,以學生為課堂教育的中心點和重心點,發(fā)揮自身指導者角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與支持,展現語文學科特點、特性,改變過去只看分數的教學評價問題。教師需要走進學生群體,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并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認可與理解。
3.多樣化評價主體
語文教學中,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絕不能缺少評價這一過程。初中語文教學當前所用評價模式十分單調和片面,評價方法髕骨不合理。這樣的評價模式導致教師往往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也沒有評價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選擇的權力。教師和學生同是課堂的參與者,二者的狀態(tài)決定了語文教育效果與有效性。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態(tài)度、教學效果評價極具說服性。為展現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多元化追求,一定要充分體現多元化要素價值。也就是教師、學生、同專業(yè)教師、學生家長一同參與到教學評價過程。通過綜合管理,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切入。在多元化評價中,教學評價更加全面、更加直觀、更加真實。通過對評價內容的判斷和反思,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另外同專業(yè)教師的評價才能夠更好的體現與揭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正所謂旁觀者清,本就具有專業(yè)知識且處于局外的觀察者,能夠給出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合理性的評價。
4.加強教師素質建設
對于教學效果來說,提高教師評價素養(yǎng),完善教師評價能力建設十分重要,關系到學校今后的發(fā)展和水平。為了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和評價素質。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一定要表現出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學校管理者擁有扎實的科學評價理論基礎以及深厚的教學能力。教師需要予以教學評價多加關注,理解教育評價價值和意義。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評價經驗。學校需要為教師的評價素質成長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公開課或是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在各種各樣的培訓項目、外派學習中補充教師評價教育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有了豐富且扎實的基礎自熱能夠讓教師游刃有余的評價和化解課堂教學問題。另外學??梢詫⒔處煹脑u價素質納入到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標準。通過綜合判定的方式,鼓勵教師不斷成長與進步。
結語
本文表達了社會對于語文教育的重視度,針對當前國內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評價現狀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方法。包括更新教評理念和教評標準,應體現評價主體性,提高教師評價能力與素質的追求。教師不能原地踏步,教師需要按照課堂教學進度情況不斷調整教學評價。并在實踐中積累足夠多的教學經驗,提高教育評價的有效性,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同時兼顧激勵和引導作用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謝曉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69.
[2]趙素潔.巧用評價點亮初中語文課堂[J].學周刊,2017(19):127-128.
[3]寇代偉.淺談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112.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