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桂殿秋》是清代浙西派詞人朱彝尊的代表作,小詞以凝練的筆墨追憶了一件往事、一段刻骨而無望的愛情,充分體現(xiàn)了朱彝尊愛情詞醇雅深摯的美感特質(zhì),受到了歷來評論家的推崇和好評。本文擬將《桂殿秋》與五代、北宋的愛情詞作比較,從角度、容量、情感、意境等四個方面來具體論述《桂殿秋》之醇雅深摯及其對傳統(tǒng)愛情詞的超越。
關(guān)鍵詞:《桂殿秋》 角度 容量 情感 意境
《桂殿秋》是清代浙西派詞人朱彝尊的代表作:“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盿朱彝尊曾與妻妹馮壽常有過一段刻骨銘心卻不為世俗倫理所接受的戀情,小詞所寫的就是兩人一起坐船逃難的往事。這首愛情題材的小詞受到歷來詞學(xué)評論家的廣泛好評,況周頤在《蕙風(fēng)詞話》中對其推崇備至:“或問:‘國朝詞人,當以誰氏為冠?再三審度,舉金風(fēng)亭長對。問:‘佳構(gòu)奚若?舉《搗練子》(即《桂殿秋》)云云?!眀那么,與五代、北宋的傳統(tǒng)愛情詞相比較,《桂殿秋》究竟妙在何處?筆者認為,《桂殿秋》對傳統(tǒng)愛情詞的超越,至少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角度新。《桂殿秋》從詞人自身的戀情和感受出發(fā),在抒情主人公和抒情對象兩個角度上對傳統(tǒng)愛情詞進行了突破與超越。在傳統(tǒng)的愛情詞中,閨怨題材的作品占了較大的比重,并且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男子作閨音”,男性詞人站在女性的角度,假托女性的口吻來表達相思之苦、離別之悲、孤寂之感。這種模式的作品在五代、北宋的傳統(tǒng)愛情詞中比比皆是。《花間集》收錄了晚唐至五代18位詞人的詞作,共10卷500首,其中愛情題材的篇目占有壓倒性的比重,大約有370首,占總數(shù)的74%。而在這370首的愛情詞中,站在男性自身角度去表現(xiàn)愛情相思的,僅有32首,大約占愛情詞總數(shù)的8.6%。《花間集》作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對歷代小詞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中大量的愛情題材作品以及用女性口吻抒情的模式遂成為后世詞人創(chuàng)作愛情詞的范式?!豆鸬钋铩吠黄屏俗浴盎ㄩg”以來愛情詞“以男子作閨音”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站在男性的立場,真實、真誠地去言說、表現(xiàn)愛情,展現(xiàn)一位男性在愛情中的痛苦與無奈,真猶如萬古一清風(fēng),這是就抒情主人公而言。就抒情對象而言,《花間集》、北宋詞作中主人公所愛慕的對象往往是歌女、妓女,卻極少有詞人在愛情詞中將戀人、妻子作為描摹、抒情的對象,戀人、妻子一般都被寫入悼亡詞中去了,比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等等。這類以歌妓為抒情對象的詞作,總體而言,在語言上比較綺艷,在情感上大多帶著輕佻與隨意。而《桂殿秋》的抒情對象是正經(jīng)的良家女子,是詞人的妻妹,是詞人深深愛戀卻又無法言明的女子,這也就決定了詞作不能用寫歌女、妓女的那一套去表述,使其完全洗去了傳統(tǒng)愛情詞艷麗的色彩和輕佻的情調(diào),奠定了一種壓抑而莊重的情感基調(diào)。
第二,容量大。傳統(tǒng)的愛情詞所抒發(fā)的情感一般都是單向的,表現(xiàn)的基本都是“單相思”,即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或直接或間接地表現(xiàn)自己的愛情相思,至于對方怎樣,我們往往無從得知。比如《花間集》中魏承班的《訴衷情》(其四):“金風(fēng)輕透碧窗紗,銀釭焰影斜。欹枕臥,恨何賒,山掩小屏霞。 云雨別吳娃,想容華。夢成幾度繞天涯,到君家?!眂這同樣是一首從男子角度來表現(xiàn)愛情、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詞作。小詞開頭兩句寫的是室內(nèi)的景致,為孤獨寂靜的夜晚和連綿不斷的相思作了一番渲染和鋪墊。接下來寫男子思念心上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云雨別吳娃,想容華”,男子想到與心上人歡會、離別的場景,想到伊人美麗的容顏,這一切都讓他魂牽夢縈。詞作寫出了男子對心上人的深情,但是,男子思念的女子是否也愛他呢?是否也如他這般相思入骨呢?從作品中,我們無法得到答案。歐陽炯的《賀明朝》采用同調(diào)雙詞的方式,即用相同詞調(diào)的兩首詞作分別來描寫男女雙方的愛戀,其一采用男子視角寫其思念情人,其二轉(zhuǎn)換為女子視角摩其相思之情。再看北宋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眃一首詞中同時兼具男、女視角,表現(xiàn)雙方的情感。上片站在男子角度,寫旅途漂泊,相思愁緒就像流水一樣無窮無盡、無休無止;下片以女子的視角,寫女子對行人纏綿深切的思念之情。這樣的相思離愁,又是通過梅花、溪橋、柳樹、春草、暖風(fēng)、春水、柔腸、粉淚、春山等意象層層渲染而得以充分展現(xiàn)的。與《花間集》及北宋的這些愛情詞相比,《桂殿秋》全詞僅有27字,實屬短小精悍之作,而在這27字中,包含了一件往事,還有一場雙方情深卻無法言明的愛情?!八纪拢山伞?,詞作開篇就點名了時間、地點;“青蛾低映越山看”,心上人眉眼低垂,水中倒映這愛人的倩影與秀麗的遠山,這一幕就此聚焦、定格?!肮裁咭霍绰犌镉?,小簟輕衾各自寒”寫盡了詞人與意中人對彼此的相思愁苦,彼此有情,近在咫尺,卻無法相愛,無法傾訴,只能在秋雨淅淅瀝瀝的夜晚輾轉(zhuǎn)難眠,各自相思,雙方的深情和凄苦心態(tài)躍然紙上。至此足見《桂殿秋》的容量之大,詞人以簡練的筆墨、簡短的篇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與心上人對彼此的深情,可以說是將傳統(tǒng)愛情詞的內(nèi)容、情感都包含在內(nèi)了。
第三,情感深。傳統(tǒng)的愛情詞尤其是以男子視角來抒情的詞作,在表達相思愁緒時或多或少夾雜著“欲”的成分,“欲”的成分一多,詞作就不免流于香艷與輕浮。上文提到的《訴衷情》(其四)表現(xiàn)的固然是男子對心上人的思念和深情,然而,令男子思念的到底是什么?“云雨別吳娃,想容華”是歡會的場景,是女子美麗的容貌,這樣具體寫實的描寫使得詞作所表現(xiàn)的相思中包含著“肉欲”的雜質(zhì),顯得不那么純凈透明。《桂殿秋》所表現(xiàn)的情感則是莊重而深摯的。“青蛾低映越山看”,寫到心上人時,只聚焦到她的眉,又不具體展開,只是寫她的眉與遠山一起倒映在水中,寥寥幾筆,仿佛是一幅寫意的水墨畫,卻寫盡了詞人對心上人純真深切的愛情。這是《桂殿秋》在情感內(nèi)涵上對傳統(tǒng)愛情詞的升華與超越。此外,在情感的表達上,《桂殿秋》又呈現(xiàn)出一種婉約含蓄之美。以前文提到的《訴衷情》(其四)和《踏莎行》(候館梅殘)為例,它們的情感表達都是十分直接的:前者寫男子對心上人的魂牽夢繞,“夢成幾度繞天涯,到君家”,情感大膽而直白;后者寫男子與思婦的相思離愁,“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情感傾瀉而出,一覽無遺。與之相比,《桂殿秋》的情感表達顯得十分朦朧含蓄。通篇無一字寫愁,無一字寫相思,“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以“秋雨”來渲染凄苦的心境,以“聽秋雨”來暗示難眠,不言愁,愁卻已經(jīng)在綿綿的秋雨中了;不言如何思念,相思卻已在兩人的“各自寒”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寫的分明是愛情,愛情卻在語言之外,這是《桂殿秋》在情感表達上的顯著特色。
第四,意境遠。《花間集》愛情詞中出現(xiàn)的景物,往往是華麗的室內(nèi)之景,并且大量使用金、銀、紅、翠、碧等艷麗的色彩詞,如“金風(fēng)輕透碧窗紗,銀釭焰影斜”(魏承班:《訴衷情·其四》)、“繡鴛鴦帳暖,畫孔雀屏欹”(顧敻:《獻衷心》)、“寂寞流蘇冷繡茵,倚屏山枕惹香塵”(閻選:《浣溪沙》)、“鶯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李珣:《臨江仙》),等等。這些作品不僅在色彩上給人濃艷炫目之感,而且基本上都是先寫景,再轉(zhuǎn)入抒情,情與景是分離的,景物不過是作為詞中人物生活的背景而存在。北宋詞中的景物由《花間集》的高堂華屋、深閨秀樓轉(zhuǎn)向了大自然,歐陽修的《踏莎行》所寫的梅、柳、草、春水、春山等自然之景,不僅視野上更加開闊,色彩上更加柔和,給人以清新和諧的美感,而且小詞以春景寫愁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顯然更高一籌。這是北宋愛情詞對花間愛情詞的超越?!豆鸬钋铩穭t在北宋愛情詞的基礎(chǔ)上,又進了一層?!扒喽甑陀吃缴娇础?,以眉為著眼點,將美人、遠山、秀水以及相思全部包孕其中,美人、美景、深情相互映襯,相互融合,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詞作結(jié)尾“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主人公一邊聽著秋雨,一邊思念著心上人。這是一個沒有結(jié)局的故事,一如這一場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相思和愁緒依然在不斷地涌動,沒有歸宿,在情感上和意境上都是結(jié)而不結(jié),盡而不盡,如“曲終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盡之意于煙波縹緲間”e,真可謂意境悠遠,情意綿長。
朱彝尊以自身銘肌鏤骨的愛情為底色,用莊重深情的筆調(diào)來創(chuàng)作愛情詞,賦予了愛情詞深摯的情感和醇雅的品格,即便時隔數(shù)百年,依然具有打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無愧于“國朝佳構(gòu)”之譽。
a 〔清〕朱彝尊:《朱彝尊詞集》,屈興國、袁李來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頁。
b 〔清〕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頁。
c 〔后蜀〕趙崇祚編,楊景龍校注:《花間集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276頁。
d 〔北宋〕歐陽修:《歐陽修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頁。
e 〔清〕梁廷枬:《曲話》,有正書局1916年版,第55頁。
參考文獻:
[1] 朱彝尊.朱彝尊詞集[M].屈興國,袁李來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2]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 趙崇祚編,楊景龍校注.花間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4.
[4] 歐陽修.歐陽修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 者: 丁雨秋,紹興文理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編 輯: 趙斌?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