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朋燈
摘 要:景頗族對句內容豐富、種類龐大、素材多樣、形式多變,其修辭格應用獨特而豐富,值得仔細研究。通過對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景頗族;補充目前景頗族文化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有助于為學術界對景頗族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材料和新觀點。文章從修辭手法和語義層面,對搜集到的一百多個臘馳語對句進行了初步的詮釋。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jù)劉丹青學者的語言顯赫性理論和修辭格類型的分類依據(jù),臘馳語對句中的修辭格可分為結構顯赫性修辭格、語義顯赫性修辭格以及結構語義顯赫性對等的修辭格。
關鍵詞:景頗族對句 臘馳語 修辭格應用 語言顯赫性
對句原指古代詩文中字數(shù)相同、文意相對的句子,是指一種句子單位。文章中的對句是指一種文體,臘馳語稱為[taN33tsom31],直譯為“雙句”(成雙成對而得名)。
臘馳語對句中蘊含著景頗族先民在勞動耕作、社交禮儀、民風民俗、做人做事方面豐富的經(jīng)驗和哲理。文章綜合修辭學、語言學和人文學三維視角,對具體對句的修辭格形式、修辭格手法以及對句背后深藏的族群文化作了探討。景頗族在中國有五個支系,臘馳是其中的一個支系,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文章用國際音標代替臘馳語的書寫;用小括號標記對句中的修辭格標記詞;且給對句做了對應的語義翻譯。
1 修辭格及其顯赫性定義
修辭的用法靈活多變,其含義也隨著語境的變化而具有多義性;修辭一詞既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名詞(駱小所,2010)。[1]P2學術界對修辭格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修辭格的定義是修辭方式,這個述語最早出現(xiàn)于唐鉞的《修辭格》(1923)一書。王希杰《漢語修辭學》(2015)中的定義是為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有意識的偏離語言和語言常規(guī)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或模式。[2]P12 本文中的修辭格指的是修辭方式、修辭方法、修辭手段、修辭手法。
筆者從形式結構和語義表達兩個角度將臘馳語對句中的修辭格分為結構顯赫性修辭格、語義顯赫性修辭格以及結構語義顯赫性對等的修辭格。
2 結構顯赫性修辭格
結構顯赫性修辭格是指修辭格在劃分其辭格類型時最主要的劃分依據(jù)和最鮮明的特征是結構形式,而不是語義。臘馳語對句中的結構顯赫性修辭格有重字疊音、同韻呼應、復疊、同異。
2.1 重字疊音
句意:劈山之斧頭、斷山之大刀、犁山之犁頭、穿山之長矛。在于贊美領袖的能力非常強,群眾要聽上級的指示,不可逾越上級。
辭格分析:通過四種工具對鑿山所發(fā)揮的作用,來說明領導的能力不可看小。
5 余論
景頗族臘馳語對句是景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積累下來的文化財富,涉及族群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一部景頗族百科全書。對句中的修辭格,可分為結構顯赫性修辭格、語義顯赫性修辭格以及結構語義顯赫性對等的修辭格。在同一個對句中也有運用到多種辭格的現(xiàn)象,文章中也有所體現(xiàn)。筆者預測,在景頗族對句中會有與漢語修辭格不同的,具有民族獨特性的修辭格,可試著從調型和音節(jié)結構方繼續(xù)研究。在這里,特別感謝發(fā)音人的辛苦付出與熱情幫助!
(發(fā)音人:穆等崩約,男,景頗族 92歲,德宏州盈江縣芒章鄉(xiāng)臘馳人)
參考文獻:
[1]駱小所.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黎運漢.漢語修辭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
[5]尚正宏.景頗族文學概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 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