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劉慈欣的小說在宏大的硬科幻圖景下,作品中的“人性”頗為復雜。人性在反烏托邦與科學高度發(fā)達的背景下發(fā)生了變化,人類必須在生存的困境下對“道德”與“功利”進行抉擇?!度w》具有傳統(tǒng)文學所沒有的科學之美,劉慈欣在《三體》中對于“道德主義”與“功利主義”任意一方的傾向性還是十分謹慎的,其意在引發(fā)讀者對于兩者的思考與討論。
關鍵詞:《三體》 科學性 人性復雜性
作為亞洲極具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說,《三體》的文學地位不言而喻??苹眯≌f最初發(fā)源于西方國家,無論是國內(nèi)文學界,還是國外文學界,對科幻類小說的認同度普遍較低,致使其始終處于邊緣地帶,少數(shù)評論家對科幻小說的關注點也完全依憑宏觀層面上的流行趨勢。綜觀這些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劉慈欣《三體》的研究中還有很多研究空間可以拓展,其中《三體》中“人性”和科學的關系便占有一席之地。作為硬科幻經(jīng)典之作的《三體》,其全篇大部分設定在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未來,敘述視野也從第一部的地球擴展到第二部的銀河系,再到第三部的宇宙,其必定避免不了大量的科幻點子和對技術高度發(fā)達社會的想象。因此,《三體》具有傳統(tǒng)文學所沒有的科學之美。在其宏大背景下,高度發(fā)達的科技又一次與人性發(fā)生碰撞:日益壯大的力量,使人類的野心與自大膨脹,道德與功利的矛盾進一步被激化。而劉慈欣又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在他的作品中盡是浪漫與科學的結(jié)合,使其作品頗有宏大壯闊之感,常令讀者熱血沸騰,扼腕興嗟。
一、科學的詩意
拋除主題所蘊含的殘酷性,《三體》中也有美的存在。在主題上,其雖然提倡反烏托邦,但在呈現(xiàn)方式上卻類似于美國黃金時期的硬核科幻小說,充滿了科學之美。劉慈欣曾經(jīng)這樣評價:“《三體》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秉承以科學技術為故事資源的理念,通過既有的科學規(guī)律對想象世界進行構(gòu)造,最終以文學形式將科學之美呈現(xiàn)給大眾?!盿因此,《三體》在描寫科技、宇宙社會時,筆觸十分嚴整、精細,雖然其中的存在多為想象構(gòu)造,但細致的描繪卻帶給了受眾極強的真實感受?!皠⒋刃赖恼Z言風格沉甸甸的,并帶有黏滯感,散發(fā)著古典主義美感,雖然風格沉重,但在《三體》中因為終極問題的探討十分縹緲,卻為二者架構(gòu)了較好的平衡點”b。
在小說結(jié)尾,時空尺度處于無限狀態(tài),宇宙恒久膨脹,最終毀滅,同時全新的宇宙形成,人類文明的火種也將在宇宙一隅保留、發(fā)展。作者關于結(jié)尾的描述,帶給受眾無比的想象空間,在引人深思的同時也引人神往?!度w》之中融合了人性的思考、形而上的探討,以及科學美感,以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人文魅力。
二、人性的自私
《三體》中的托馬斯說:“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c不可否認人類本質(zhì)是自私的。表現(xiàn)在事關自己,會不擇手段,如果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俺豕伯a(chǎn)主義號稱要解放全人類,我并不懷疑其中有人真心在努力去做這件事情,但是從整個人類來說,目前人類的自私的現(xiàn)狀決定了這件事情不能成功”d。同樣,在《三體》的后部分,人類研究光速飛船逃離的計劃,也是受制于人類社會的價值觀。如果人類做出了選擇,真的允許造光速飛船,那么只有擁有巨額財富或極高地位的人才可能擁有這樣一艘恒星際飛船,從而逃離末日。而這些人不一定有能力來延續(xù)人類文明的火種。而若選擇有能力延續(xù)火種的人逃亡,那“有能力延續(xù)火種”的評判標準又是什么呢?恐怕就算制定出這樣的標準也不會被群眾信服吧。畢竟這不是關乎少數(shù)人的生死,而關乎全人類的存亡。于是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不平等: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沒有人認為在末日到來的情況下自己是該死的,有錢人也不比窮人更應該活著,有延續(xù)火種的能力的評判標準也不是絕對的。既然這樣,星際飛船的存在并不能救所有人于水火之中,大家都不要逃了,至于保留地球文明的火種,這不再是人們需要考慮的事情。當太陽系被一個小紙條打擊即將從三維跌落二維時,人類終于不再瘋狂,束手就擒,該來的到底還是來了,沒有人能逃就一起平靜地入畫吧?!叭跣『蜔o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e。這何嘗不是另外的一種自私的表現(xiàn)。
三、人性的異化
《三體》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世界。正如克隆、轉(zhuǎn)基因技術若運用到人身上將會帶來的倫理問題一樣,《三體》中的科學也使人性變得瘋狂。例如在末日之戰(zhàn)二百年前,人類積極備戰(zhàn)加速工業(yè)發(fā)展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人類也不愿意再保護未來會成為他人家園的地球,環(huán)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糧食減產(chǎn),最終導致了長達五十年的低谷期,甚至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慘劇。而人性的瘋狂也有削減的那天,最終的人類還是選擇了在有限的歲月里,活得文明,活得有尊嚴,即《三體》中的價值觀的名言:“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眆人類在生存與文明之間,再一次選擇了文明。
在《死神永生》里,曾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人類想要向三體艦隊發(fā)送一個探測器,由于智子的存在和三體人思維的特殊方式,想要監(jiān)視三體艦隊,只能把一個人類送到三體艦隊,起到檢測器的作用。而人類的技術不足以把一個載人的飛行器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于是,維德喊出了那句代表性臺詞:“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沒錯,維德也是一個“功利主義者”。最終,維德下達了命令:“只送大腦。”可見在技術高度發(fā)達卻又不足夠發(fā)達的當時,人類又做出了一次瘋狂又重大的決定?!爸凰痛竽X”大概是整部《三體》中,個體人類遇到過的最恐怖的事情了吧。試想,三體人若截獲了人類的大腦,可能利用大腦做各種實驗,必定會包括各種痛苦的實驗,而大腦的主人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若未被截獲,大腦將會永遠飄蕩在太空中,如果他還有思維活動,那么等待他的是永恒的絕對孤獨,而他卻連選擇結(jié)束生命的權利都沒有。這個志愿者做出是從古至今的人類最大的犧牲,可見當時的人性是何等瘋狂的。而最終的志愿者云天明也是瘋狂的:他愿意做打入三體內(nèi)部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想看看另一個世界是什么樣子。在這背后,是他對整個人類世界的絕望。幸運的是,這次的“功利主義”又成功了,只有大腦的云天明為人類竊取到了寶貴信息,幫助人類造出了超光速的空間曲率飛船。劉慈欣在《三體》中對于“道德主義”與“功利主義”任意一方的傾向性還是十分謹慎的,其意在引發(fā)讀者對于兩者的思考與討論。
羅輯以暴露三體坐標來震懾三體人,也是科學下人性瘋狂的體現(xiàn)。執(zhí)劍人對人類愛的瘋狂也恨的瘋狂。羅輯在六十二年的光陰里,堅定又孤獨地守護著人類,承擔著一切責任與后果,這是人性愛的瘋狂,他的愛來自于他的家人和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執(zhí)念人若按下按鈕,帶來的則是兩個星球所有物種的馬上毀滅,包括無數(shù)無辜的孩童與其他生物;不按按鈕,地球人至少可以在三體艦隊到達的前一百年安穩(wěn)地生活。因此能做到有魄力按下按鈕的執(zhí)劍人也必定是憎恨人類的人,羅輯的恨也源自群眾對他態(tài)度的兩次大起大落。而對人類的愛意大于恨意也是程心失敗的根源。面壁人和執(zhí)劍人由于可以掌握地球生命的生死,必然有獨裁者的傾向。雖然人類歷史上沒有出現(xiàn)過百分之百的獨裁者,但是高科技的出現(xiàn)卻讓超級獨裁者成為可能。而姑且不談執(zhí)劍人的瘋狂,把兩個世界所有的生命把握在一個人的手里本身就是科技使人性瘋狂的體現(xiàn)。
“人類必須牢記任何科學選擇必須尊重人類的主體性、 維護人是目的的價值體系、實踐人類的倫理道德,以倫理和理性為前提,以‘人之所以為人 為根本原則 ,而不是迷戀或依賴于技術本身,否則人類終將淪為技術的奴隸”g。這是技術主義者劉慈欣帶給我們又一次的警示與反思。
四、結(jié)語
劉慈欣曾在高曉松的采訪中表示,他并沒有對人性悲觀,反而《三體》中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了宇宙的最后的結(jié)局是樂觀的。盡管劉慈欣在《三體》中以“上帝之手”反復令人類陷入“道德”與“生存”的僵局,并多次令“功利主義者”取得勝利,但這并不是對“功利主義”的推崇。當人類生存陷入困境,“功利主義者”從人類文明的尊嚴與延續(xù)的大義出發(fā),其也是奉獻者、犧牲者。《三體》的那句“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才是對人性與生存之爭的最好回答。
解讀人性是文學作品的使命之一,《三體》為讀者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解讀人性的思路,由此引發(fā)的關于道德與人性之爭、科技與人性之爭的討論也必將日趨激烈,劉慈欣以他的作品為科幻小說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空間,這也將引起讀者和批評家的廣泛關注。
a 徐彥利、王衛(wèi)英:《香中別有韻,靜待百花開——論劉慈欣〈三體〉系列小說》,《科普研究》2017年第5期。
b 宋如月:《生存與人性之爭——試論劉慈欣〈三體〉中的人性表現(xiàn)》,上海外國語大學學位論文,2017年6月。
c 劉慈欣:《三體Ⅲ·死神永生》 ,重慶出版社2010年版,第382頁。
d 楊宸:《“歷史”與“末日”——論劉慈欣〈三體〉的敘述模式》, 《文藝研究》2017年第2期。
e 陳潔琳、詹琰:《劉慈欣科學觀的內(nèi)在矛盾性研究——以〈三體〉系列為例》,《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年第6期。
f 劉慈欣:《三體Ⅱ·黑暗森林》,重慶出版社2008年版,第309頁。
g 郭雯:《科學選擇的倫理思考——克隆人科幻小說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5年5月。
作 者: 宋睿雪晴,云南民族大學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