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苗
【摘要】從幼兒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情感出發(fā),從個性培養(yǎng)出發(fā),寓教于樂,關注佛山本土地方特色,關注興趣與創(chuàng)造,豐富體驗,讓幼兒逐漸愛上佛山武術,愛上中國武術,從樂學到會學,并學有所獲。
【關鍵詞】快樂武術;教學策略;武術游戲;佛山文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課程要與幼兒的學習特點、身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激發(fā)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幼兒園課程應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關注幼兒的個別化教育。”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快樂武術不僅要培養(yǎng)幼兒學習武術的興趣,同時還要切實加強幼兒園武術教學的管理與普及。我園2014年開始積探索用教學策略,將中華國粹引入教學活動,讓中國武術教育從娃娃抓起,為幼兒的發(fā)展和個性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因此,本文將從注重聯(lián)系教學實踐,因地制宜佛山本土快樂武術的策略,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開展"幼兒快樂武術"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策略來有效詮釋快樂武術。
一、快樂武術的文化內(nèi)涵及深遠的意義
中國武術的歷史源遠流長,它不僅是強身健體的一項體育運動,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現(xiàn)在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內(nèi)外兼修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被逐漸傳承與發(fā)展。中國武術呈現(xiàn)蓬勃向上的發(fā)展趨勢,并逐步影響到幼兒園的孩子們,很多幼兒從內(nèi)心深處崇拜武術英雄,對武術的表現(xiàn)場景贊不絕口。因此,幼兒內(nèi)心深處喜歡武術活動,幼兒武術是符合幼兒心理、生理和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是適宜幼兒活動的體育項目。
武術,在佛山也被人們常常稱作功夫,武術人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經(jīng)過刻苦的訓練,才能真正成就自己,這就是努力中完善自我、厚德載物的武術精神。我園定義的幼兒園快樂武術為:在武術教學中,讓幼兒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用熱情積極感知武術的精神精髓,張揚武術的魅力,激發(fā)幼兒對武術學習的參與興趣。為此,教師在武術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挖掘資源,演繹快樂武術課程,讓快樂體育的教育理念融于武術教學之中,使幼兒體驗到快樂、幸福以及成就感,從而使幼兒樂于習武、樂于練武。
二、挖掘佛山文化中的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快樂武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導思想則是教育要從實際出發(fā),要盡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特色資源,開展因地制宜的特色活動,豐富幼兒的教育課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進一步重申了這個教育思想。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經(jīng)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幼兒學習的主要知識來源,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在教育中都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碧崞鹞覉@所在的地區(qū)——佛山,很多人會想到很多著名的人物,如李小龍、黃飛鴻則出生在這里,他們是武術的代表人物、風云人物,為此佛山也為此成為世界文明的武術之鄉(xiāng)。這里有濃重的武術氛圍,并有李小龍故居、黃飛鴻故居等名勝,教師要充分重視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挖掘信息,提升幼兒學習武術的興趣,有效拓展武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引用武術名人傳記,激發(fā)幼兒學習動機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這樣說過:“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每一個名人背后,都有一個值得大家學習與思考的地方。我們教學活動注重利用佛山的武術名人傳記,讓幼兒獲得啟迪,幫助幼兒產(chǎn)生對名人的敬畏,逐漸形成幼兒的榜樣,獲取較大的精神力量,從而喜歡武術。佛山的武術文化里,李小龍則是代表之一,是第一位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把中國功夫向世界展現(xiàn);黃飛鴻也是佛山武術的代表,6歲跟隨父親賣武售藥,是具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同時還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yī)。佛山的武術名人比比皆是,比如,嚴詠春、葉問、黃麒英等武林高手,其武術精神更是感動到很多人。教師充分利用名人的故事,增強幼兒對武術的理解,讓幼兒和佛山武術名人事跡對話,為幼兒樹立了良好品格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人的正面影響為幼兒發(fā)展提供了動力,幫助幼兒戰(zhàn)勝學習武術的困難,樹立榜樣。在名人的故事里,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對武術的學習渴望,從而建立良好的武術學習動機,這就是快樂武術的教育前提。
(二)踐行佛山民俗文化體驗,感知武術文化魅力
民俗文化是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淀,保存的是生存智慧,也是民族發(fā)展的信念與理想,它涉及到物質(zhì)生活也涉及精神生活。在佛山文化里,武術方面占據(jù)半壁江山。比如,詠春拳,它是中國武術上著名的南拳門派,同時還是中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人們常常用“手法之防護風雨而不透”“招法快如閃電”來形容這種拳法,活動量相對較少,老少皆宜,攻防具備,具有美感和力量的融合之美,其魅力可見一斑。佛山黃飛鴻醒獅隊,每年佛山西樵的獅王爭霸賽,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國內(nèi)首座武術之城。歷年來,每逢佳節(jié)盛會,佛山人都積極參與舞龍、舞獅、扒龍舟、唱大戲等活動,這些與武術相關的民俗活動,無論是感官還是心理,對幼兒的影響都是震撼的。我園教師在戶外拓展活動中,充分運用武術民俗文化資源,及時抓住教育機會,不斷給幼兒滲透佛山的武術文化內(nèi)涵,并有效拓展,生成課程,增強課程的豐富性、靈活性,武術教育的精髓,在幼兒園孩子的參與下會發(fā)芽、抽枝、開花、結果,為本園特色教育增添新的內(nèi)容與活力。
(三)探尋武術紀念館圣地,感受武術歷史魅力
佛山是世界著名的武術之鄉(xiāng),佛山的武館目前有300多個。其中,南海黃飛鴻紀念館現(xiàn)在已然成為佛山的一張文化名片,關于黃飛鴻的電影、藝術作品有很多。而李小龍紀念館也收藏了李小龍的武術精神、英雄事跡。
我園教師積極引導家長帶領幼兒有目的地去觀看這些名人圣地,在這些鐫刻名人故事的紀念館里,讓幼兒對歷史產(chǎn)生神圣的驕傲情緒,為佛山的武術驕傲,尤其佛山各大武館組織的各種慈善活動里,幼兒深刻感受到祖國武術人的靈魂精髓,由此對佛山文化中的武術產(chǎn)生積極的探索欲望。懵懂中,幼兒主動探尋武術的歷史魅力,效果輻射到家庭。
三、積極創(chuàng)設、開展“幼兒快樂武術”為主題的地域文化活動
(一)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滲透快樂武術意境
幼兒學習武術,其過程是枯燥的、呆板的,需要不斷重復練習才能完美展示武術的基本動作。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武術的快樂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園教師積極組織情境游戲:
利用游戲《木頭人》練習武術動作,每當學習幾個動作后,教師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擺出武術造型,幼兒背誦兒歌:“木頭人,木頭人,你說我做,造型擺定?!眱焊枵f完后,教師馬上說出一個動作,幼兒立刻做出來動作并固定,教師進行巡回查看,鼓勵幼兒盡可能地多體驗堅持的成就感;在佛山人主題的情境中鞏固動作,豐富教學過程。播放幼兒喜歡的佛山武打劇目,完整播放后,讓幼兒說出喜歡的動作,并說出為什么喜歡,教師利用視頻定格的方式,讓幼兒進行模仿喜歡的動作,在模仿英雄的光環(huán)中,樂此不疲,豐富了武術動作,感受了快樂。另外,武術融入音樂的情境,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武術動作,并配上佛山嶺南高亢有力的音樂伴奏,在音樂、動作、解說三者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幼兒理解得更快、模仿性更強。同時,把幼兒表現(xiàn)武術的過程錄播下來,放給幼兒看,幼兒油然產(chǎn)生成就感、榮譽感,從而更加喜歡武術活動。
(二)以觀察生活為基礎,構建趣味圖譜
曾經(jīng)看過這樣的故事:少林棍法起源于西北牧羊人,傳說在明朝時期的大西北,是古代的絲綢之路必經(jīng)之地,遠古時代的大西北,地廣人稀、人跡罕至,居住在此地的人們,大多過著農(nóng)牧生活,周圍不乏豺狼虎豹。為此,這里的人們手中時常帶有一根棍子,為了抵御虎狼,他們不斷的練習各種打狼的棍法。久而久之,便有了武術。由此可見,武術源于生活、源于實踐。
為了讓幼兒輕松理解武術,我園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在武術中尋找生活的影子。比如,南拳中的虎爪、虎鶴拳等均來自于生活中動物的形象展示,幼兒可根據(jù)觀察,找到動物的影子,凸顯武術的趣味性,并逐步拓展到隱性的圖譜,武術圖譜有利于幼兒直觀地感知動作的路線,看圖譜做動作;教師按圖譜,幼兒做動作;做動作猜圖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展示,增強圖譜的應用,關注了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體驗,既生動又形象。從活動效果來看,契合幼兒的參與性與興趣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教師是幼兒發(fā)展的合作者、引導者和支持者?!痹诶脠D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用教,幼兒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動作的含義與運作路線,增強了幼兒自學能力,提升了幼兒模仿能力、探索能力,讓幼兒在快樂感知中快樂武術,滿足了幼兒發(fā)展需要。
四、貫穿一日生活活動,融入快樂武術
幼兒武術不僅是一項教育活動,更是幼兒的日常游戲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武術過程,幼兒身心是愉悅的、放松的、自由的。他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展示不同風格的武術活動,教師應把武術作為一種游戲,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武術活動才能在自主寬松的氛圍中積極有效地開展。
(一)傳承武術文化,自主融合在區(qū)域活動中
幼兒園的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快樂游戲的活動,在武術區(qū)角中幼兒跟隨節(jié)奏感強烈的武林風音樂。如,《少年武林風》《少林英雄》《嘿嘿哈哈武術操》等,自由表現(xiàn)武術活動,達到身心愉悅,強身健體。區(qū)域活動中的武術內(nèi)容可以是自由的動作組合,也可以自己獨創(chuàng)的自由動作;可以是幼兒的合作游戲,也可以是獨立游戲。同伴間可以自由觀摩,也可以共同完成一個創(chuàng)新動作。對于幼兒來說,其情緒是積極的,創(chuàng)作是自由的,武術活動的過程是熱情的。另外,教師在美工區(qū)域活動中,幼兒還可以自由繪畫武術小人,制作武術圖譜,閱讀武術有關的圖書,模仿圖譜,幼兒可以在易拉罐制作的梅花樁在快樂武術中不亦樂乎。
(二)優(yōu)化武術游戲,創(chuàng)新結合在生活活動中
幼兒的生活活動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排隊、吃飯、起床、如廁、盥洗等則都是幼兒游戲的舞臺,幼兒武術大多是徒手的,其中規(guī)則簡單,場地要求較少,對于幼兒來說,他可以隨時進行。因此,生活活動的間隙則是我園幼兒的用武之地。
我園中班級在教研中提到將創(chuàng)編武術手指游戲融入到一日生活流程中。通過講解武術故事,練習武術影片中的語言與口號,潛移默化提高教育效能,優(yōu)化幼兒武術活動。武術的美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可以創(chuàng)編恰到好處的武術手指操為武術表現(xiàn),讓手指操展示恢弘龐大、氣勢逼人,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如:
1.《抱拳禮》
小小手,小小手,握緊變成小拳頭。
小小手,小小手,大拇指頭點點頭。
小拳頭,手指頭,抱在一起真英雄!
2.《武松打虎》
1 2 3 4 5 ,武松去打虎。
老虎有幾只,讓我數(shù)一數(shù)。
2? 3? 4? 5,武松很威武。
赤手打空拳,打趴一只虎。
3.《雙截棍》
雙截棍,真淘氣, 要和拳腳玩游戲。
左揮揮,右揮揮,柔中帶鋼好武器!
想無敵,要正氣,習武之人要切記!
可見,佛山武術資源都可創(chuàng)編成可連接在日常活動的手指操,既有效又有趣。有效促使幼兒處于其中,感受到武術的力量和情感,并由此產(chǎn)生由內(nèi)而外的熱情、真誠與自信,從而增強幼兒直觀感受的審美能力。
(三)夯實武術基本功,有效落實在教學活動中
武術是中華的文化瑰寶,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富有美感的教育內(nèi)容充滿了武術的教育力量,教師要充分認識武術的教育價值,并能有效的融入健康、社會、科學、語言、社會等領域的教學活動,并逐步拓展為一門特色活動,讓幼兒的武術豐厚的內(nèi)涵中,進一步增加對武術的興趣。比如,組織幼兒繪畫佛山武術套路動作,區(qū)域活動內(nèi)投放佛山武術名人繪本故事、講述武術成果等,讓幼兒在各領域的教學活動中,感知到老一輩佛山武術大家的精神,感受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勵志故事,尤其健康活動中的武術活動,更是將快樂武術的精髓,在體育活動中展示的淋漓盡致。比如,利用走梅花樁發(fā)展幼兒靈巧躲閃能力,利用游戲青蛙跳,可以練習弓步走,頂沙袋、走平衡、夾球跑等,無一不是武術的基本功,教學中的武術滲透讓武術教學無處不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武術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體育項目,也是我園以當?shù)胤鹕奖就恋慕逃齼?yōu)質(zhì)資源。作為探索中國傳統(tǒng)武術教育活動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抓住機遇,積極創(chuàng)設、開展“幼兒快樂武術”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策略,有效詮釋快樂武術,充分發(fā)揮快樂武術的教育資源價值。從幼兒發(fā)展需要為根本出發(fā),從情感出發(fā),從個性培養(yǎng)出發(fā),寓教于樂,關注佛山本土地方特色,關注興趣與創(chuàng)造,豐富體驗,讓幼兒逐漸愛上佛山武術、愛上中國武術、從樂學到會學并學有所獲。、
[注:本文系順德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幼兒快樂武術教學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DJK_B201641)]
參考文獻:
[1]柳波.快樂體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西昌學院學(自然科學版),2009(9).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0.
[3]陳文華.中外學前教育史[M].科學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