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杰輝 於艷霞 陳偉光
(深圳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深圳 518104)
在兒科疾病中,小兒肺炎較為常見,患兒發(fā)病主要是由于外界氣溫變化、呼吸道免疫能力降低、病原體侵入機體、微量元素攝入不足、自身抗體分泌不足等所致[1]。 該病癥以嬰幼兒為主要發(fā)病群體,各季節(jié)均可發(fā)病,患兒發(fā)病后以喘息、咳嗽、發(fā)熱為主要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則會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2]。 作為一種微量元素,鋅可參與多激素合成和體內(nèi)200 多種酶的構成,是組成RNA 和DNA聚合酶的重要元素,對RNA 和DNA 相關的轉錄酶、多聚酶、環(huán)腺苷酸酶等影響顯著,一旦該物質(zhì)含量不足,會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和免疫功能造成嚴重影響[3]。 小兒肺炎發(fā)病后,患兒在攝入微量元素方面更加困難,所以需對其血清鋅及相關微量元素進行測定,以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治療。本文于2018 年6 月1 日—2020 年6 月30 日,選取小兒肺炎患兒200 例作為研究組主要對象,同期選擇健康體檢兒童200 名作為參照組主要對象,分析了小兒肺炎相關微量元素及血清鋅檢測的意義。
2018 年6 月1 日—2020 年6 月30 日,選取小兒肺炎患兒200 例作為研究組主要對象,同期選擇健康體檢兒童200 名作為參照組主要對象。 統(tǒng)計患者資料:研究組年齡值為1~7(5.2±1.4)歲;性別比例男/女為104/96。 參照組年齡值為1~7(5.3±1.2)歲;性別比例男/女為108/92。經(jīng)臨床統(tǒng)計學檢驗各組基礎資料,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選及排除條件[4]:符合小兒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經(jīng)X 線確診為支氣管肺炎;伴有肺部濕啰音、咳嗽、呼吸急促、發(fā)熱等癥狀;病人及家屬均知曉本次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肺結核者;先天性疾病者;惡性腫瘤者;限制性肺通氣功能障礙;有金屬微量元素用藥史或接觸史;腭裂;支氣管哮喘等。
所有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采集4 mL 靜脈血,分別裝于干燥管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各2 mL,將抗凝管中血液樣本與鎂、銅、鋅、鐵、鈣等稀釋液混勻,30 min 后測定血清鎂、銅、鋅、鐵、鈣等微量元素,測定方法為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干燥管中血液樣本經(jīng)離心處理20 min,轉速為3 000 r/min,測定免疫指標IgG、IgM、IgA 等水平,測定儀器為自動生化分析儀。
比較2 組對象各項指標測定結果。
對主體的研究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并利用SPSS22.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 以[n(%)]描述百分比資料,行卡方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行t 檢驗。 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 可知,2 組對象IgG、IgM、IgA 等水平對比發(fā)現(xiàn)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2 可知,2 組對象血清鋅、鐵等微量元素對比發(fā)現(xiàn)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二者鈣、銅、鎂等水平對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2 組對象免疫指標水平觀察對比(,g/L)
表1 2 組對象免疫指標水平觀察對比(,g/L)
組別 IgG IgM IgA研究組(n=200)參照組(n=200)0.46±0.11 0.90±0.13 t 值 3.524 7 3.612 4 4.512 4 P 值 0.025 0 0.021 0 0.015 0 5.08±0.92 7.17±0.85 1.18±0.40 1.48±0.30
表2 2 組對象微量元素水平觀察對比
表2 2 組對象微量元素水平觀察對比
組別 鋅(μmol/L) 鐵(μmol/L) 鈣(mmol/L) 鎂(mmol/L) 銅(μmol/L)研究組(n=200)參照組(n=200)20.52±2.74 20.48±2.58 t 值 4.512 4 7.510 1 0.021 5 0.054 1 0.027 7 P 值 0.013 0 0.000 0 0.623 0 0.745 0 0.641 0 19.62±2.28 21.45±2.73 12.13±2.77 17.76±2.50 2.45±0.23 2.41±0.22 1.18±0.31 1.13±0.35
通常情況下,人體內(nèi)存在的微量元素含量極低,約占體重的0.01%,但其與人的生存和機體健康密切相關。 對于人體而言,微量元素包括2 種,即非必需元素和必需元素,其中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鋅、鐵、鈣、銅、鎂等,是維持正常生物體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人體各種微量元素正常情況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一旦某一種元素發(fā)生異常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體免疫功能,進一步引發(fā)呼吸道感染,若此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干預,則可造成反復性肺炎,從而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5]。 對于肺炎患兒,臨床必須加強微量元素的檢測,以確保對飲食和治療方案進行合理制定。血清鋅可促進機體和細胞生長發(fā)育,可延緩衰老,并可有效防止腫瘤和先天性畸形。有大量臨床研究表明[6],人體一旦缺乏鋅元素,會出現(xiàn)生長遲緩、免疫力降低、性腺成熟障礙等。在杏仁、腦內(nèi)海馬、大腦皮層中鋅含量相對較高,一旦該物質(zhì)缺乏,則會造成海馬區(qū)域異常代謝,從而嚴重影響人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 血清鎂是構成輔助因子的重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合成的主要成分,一旦該物質(zhì)缺乏,則會對免疫功能、中樞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等造成嚴重影響,且會導致智力降低、免疫力降低、體格降低等。作為單胺氧化酶的重要成分,血清鐵可對神經(jīng)遞質(zhì)代謝進行調(diào)控,一旦其缺少,則會損傷髓鞘形成和神經(jīng)元發(fā)育,甚至可造成驚厥。血清鈣以促進骨骼生長發(fā)育為主要作用,一旦缺少會對骨骼的代謝和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 由于兒童生長發(fā)育迅速,對鈣的需求量相對較大,若飲食結構不合理極易導致血清中鈣下降,從而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以食物為主要來源,鐵微量元素的攝入量、利用率、吸收率均取決于食物的攝入,同時微量元素的吸收程度也會受到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在植物性食品中,鋅的含量較低,其在動物食品中含量較高,且具有較高的吸收率,因而魚肉、豬肉、肝臟等食物中具有較高含量的鋅。 鋅元素的缺乏可引發(fā)胸腺萎縮和外周淋巴結萎縮,可造成機體免疫能力和白細胞殺菌能力下降,所以極易引發(fā)感染癥狀[7]。在本文的研究中,對2 組對象IgG、IgM、IgA 等水平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2 組對象血清鋅、鐵等微量元素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二者鈣、銅、鎂等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梢?,針對小兒肺炎測定血清鐵、鋅等微量元素具有積極作用和意義。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相關微量元素中血清鐵、鋅等含量較低,且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鐵、鋅等可作為觀察指標用于診斷患兒病情,值得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