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瑋
2019年雙十一,沈陽市的李女士因瘋狂購物20萬,被家人送到醫(yī)院心理科,經(jīng)診斷,李女士最終被確診為“躁狂發(fā)作”。醫(yī)生表示正是因為這個病,才導致李女士瘋狂購物。這讓眾多“剁手黨”吃驚不小:熱衷于買買買的我,是不是也病了?
購物狂也是一種“成癮”行為
適當購物,可以幫助人們減壓。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wǎng)購及信用卡消費的普及,“瘋狂”購物族日益壯大。心理專家表示,購物狂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疾病,對人類的心理行為影響和酗酒、吸毒等心理行為成癮一樣。
購物狂會對人的精神心理功能及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其社會功能的損害也是顯而易見的,是一種對個體和社會都具破壞性的行為。這種病人熱衷各種購物,所購物品總是超過自己生活的實際需要,甚至是不需要的商品。嚴重者更不惜債臺高筑,也要完成瘋狂購物行為,否則整日焦慮煩躁、寢食難安。心理學認為其潛在的病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精神壓力過大、心理空虛等,而又不能以合理良好的方式應對,只得用購物的方式來緩解精神心理困境,卻不斷陷入更深痛苦中的精神心理異常狀態(tài)。
“購物狂”也可能有躁狂傾向
心理專家同時提醒,有的人不僅高消費,消費時還會情緒過分高漲,不合理消費次數(shù)不斷增加,這樣的“購物狂”如果同時還有話語格外多、特別開朗等表現(xiàn),很可能有躁狂傾向,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專業(yè)檢查。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購物狂”怎么能算狂躁癥呢?專家表示,狂躁癥屬于精神類疾病,以情感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臨床相,伴隨精力旺盛、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嚴重時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癥狀等精神病性癥狀。患者處于發(fā)病狀態(tài)時,常常表現(xiàn)為易激惹、沖動控制能力弱,判斷力受損而做出非理智行為,比如有可能出現(xiàn)行為輕率、不顧后果,隨意揮霍、盲目投資、傷人、毀物等等。不符實際需求和自身條件的瘋狂購物也符合上述特征。
'
非現(xiàn)金支付更容易沖動購物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受:不用現(xiàn)金支付花的好像不是自己的錢似的,不到還款日不知道心疼。心理研究證實了這一現(xiàn)象:給受試者一張餐館菜單,讓其點餐。其中一半的受試者可用信用卡消費,另一半則只能支付現(xiàn)金。結果發(fā)現(xiàn),使用信用卡付賬的受試者,他們的食物消費大大超出支付現(xiàn)金的人??梢姡藗冊诨ㄙM現(xiàn)金時,要比使用信用卡支付時謹慎得多。另一個相關的研究,則是讓受測試者為家庭聚會進行花費估算。受測試者拿到同一購物清單,結果發(fā)現(xiàn),計劃用信用卡付費的受測試者,他們的預算金額為175美元,而計劃用現(xiàn)金支付的人,預算僅為145美元。這再次顯示,當用信用卡付費時,我們都會大方許多。因此為防自己購物“成癮”,除有計劃地列出購物清單外,還要盡量減少信用卡這類的超前、非現(xiàn)金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