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智
編者按
無論哪一種文體,文采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果感人肺腑的記敘類文章缺少文采,會有平淡乏味之憾,如畫龍少睛一般;如果鞭辟入里的議論類文章缺少文采,會有空洞說教之嫌,如空中樓閣一般。可見,文采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妙筆生花,總會使文章增色幾分。文采是一門藝術,要使文章文采斐然,需要掌握文章語言的三美:一是修辭之美,運用修辭手法來打磨語言,可使文章的情感和道理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句式之美,靈活運用長短句和整散句,可使語言的視覺美感和韻律節(jié)奏鮮明有味,讓文章語言亮點紛呈;三是詩意之美,詩詞本身就是語言華麗的外衣,學會引用詩詞來豐富語言表述的美感,會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這三種語言之美可使文章倍增文采。本文將運用語言“三美法”來探究讓文章變得有文采的寫作技巧。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詩歌里面有歷史,詩歌里面有智慧,詩歌里面有情感,詩歌里面有風景。那些行走在詩歌中的美麗時光,是值得懷念的。
請以“與詩歌為伴”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評
與詩歌為伴
◎戴景瑤
詩歌如風,穿過歷史長廊,留檐角古鈴叮當作響,唱響先人的智慧。詩歌如雨,飽蘊人間真情,化一身輕靈,滴墜于俗世奇景中。那史詩挽歌讓人長噓驚嘆,但我更愿在詩歌綿延河山中徜徉,只因眼中有景,心中有情?!鹃_篇便運用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手法,使語句倍增文采,有先聲奪人之效,給讀者以語言的視覺美感?!?/p>
山川似錦緞輕紗,情思似線,裁剪詩歌七彩霓寄情山水。謝朓一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道盡黃昏之醉顏,樂景中凝哀愁,游子行長,不得還鄉(xiāng)。而宗白華所言,晉人之樂不也如此。魏晉名士用詩中情演繹出肆意灑脫,但在一腔山水情深中,埋藏著自己出世抑或入世的艱難抉擇,吟誦山水詩歌是他們隱形的蓑衣,由此才能煙雨任平生,不動聲色,輕描淡寫?!疽灾x朓詩句為切入口,再現(xiàn)晉代名士風流。以凝練的語言詮釋著名士的內(nèi)心,有以小見大的妙處。】
山川如鐵骨銅筋,情意化錘,鍛鑄詩歌挺直脊梁。眺望山川高樓,總有古人把欄桿拍遍,遙望故國鄉(xiāng)土,胸懷收復失地之夢。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陳亮“龍共虎,應聲裂”,一唱一和,歷經(jīng)磨難,癡心不改?!皩帪樘m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其報國壯志,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吟誦山水詩歌是他們堅實的硬骨,在鶯歌燕舞中托起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梁?!疽院婪旁~為切入口,透視詞人背后的家國情懷。相對整齊的句式,讀起來鏗鏘有力,暗合詞作的豪壯之美?!?/p>
山川是心中的縮景,情懷為鏡,映襯詩歌真實身影。正如蔡崇達所言,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最真切最重要的是心境。寂靜聲中,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讓一切浮華黯然失色,只余茫茫雪域之中唯一的光亮,此心孤寒,非徹骨不可意會。人聲鼎沸間,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書生意氣,年少輕狂,鮮衣怒馬之景歷歷在目,極力渲染“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更不用說李白“明月直入,無心可猜”,酒入豪腸,七分月光釀,仰天長嘯,一懷赤子心。吟誦山水詩歌是他們袒露的真心,任歷史揚塵疾去,自在獨行,劃開混沌夜中一道黎明。【鋪排柳宗元、杜甫和李白的詩句,以簡練之筆,勾勒出詩人的孤高豁達?!?/p>
翻開詩集,看古人與詩歌,一路相隨。畫皮,塑骨,練心,終其一生,“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撥弄書葉,品古人心中千千結、眼中萬萬景。正如沈復《浮生六記》中,“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diào)湖海茫?!?。我與詩歌相隨,有景,更有情?!鹃L短句靈活運用,既有短句急促之感,又有長短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美感。收尾緊扣全文,詩意的語言升華了文章主旨?!?/p>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學校高二3班學生】
學生點評
點評一:
第一段就文采斐然,讓人讀起來覺得有韻味,仿佛將詩歌的歷史畫卷呈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很有畫面感,也讓我有了想象力。
點評二:
文章結構清晰。三個維度并列闡述,首尾呼應。詩意語言使文章可讀性增強。
點評三:
這篇文章的情感真摯。如果不是發(fā)自肺腑,語言是不會這么有感染力的。作者必定對所選詩詞細心揣摩過,內(nèi)化后再用語言表述出來,所以讀起來如同行走在畫卷之中。
點評四:
這篇文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并且長短句相結合。簡練的比喻不冗長,生動有味,長短句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描述詩詞的語言也是自然流暢。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以詩意的語言開篇,點明題旨的同時,也增添了作文的畫面感,這得益于比喻、對偶和想象等手法的綜合運用,好的開頭是寫作成功的一半,也說明了開頭有文采的重要性。接著以山川為中心意象,從三個維度詮釋詩歌里的時代情懷,晉代名士吟誦詩歌的灑脫和背后的無奈,南宋愛國詞人吟誦詩歌的豪情壯志,柳宗元、杜甫和李白三人吟誦詩歌時內(nèi)心的境界,讓人敬佩不已。三個維度從不同側面暗示了作者與詩歌為伴的主題。如果不是真心品味和深度思考,語言又怎能如此精練有味,文采凸顯?所選詩詞皆為大眾素材,但是通過對寫作語言的靈活運用,給讀者營造出了一種情境和美感。收尾以短句為主,節(jié)奏急促,也倍增語言的力量感。《浮生六記》的引用恰到好處,巧妙地升華了主題。全篇以語言美感為特色,綜合運用了修辭之美、句式之美和詩意之美,使得本文文采顯著,很有學習和借鑒價值。
教師提純
這篇文章內(nèi)容充實,文采斐然。那么在文采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呢?
1.修辭富有美感
文章多用比喻,夾雜對偶和引用。比喻簡練,配合長句,生動形象,又豐富多彩。對古代詩詞的引用及情境再現(xiàn),很有畫面感,為熟悉的詩詞增添了幾分新意,這些都得益于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2.句式富有節(jié)奏
這篇文章在句式運用上,靈活多變。短句急促,配合長句,使得富有節(jié)奏韻律,給人以閱讀的美感。
3.情境富有詩意
這篇文章中對情境的再現(xiàn),除了運用修辭外,化用和想象的組合運用也是主要特色。作者心中有詩,方能彰顯隱性的詩意,讓讀者讀之口齒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