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蓉
一、課程標準要求
本單元四篇文章屬《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習任務群7——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會獨立閱讀與理解實用性文本,包括新聞特寫、通訊、報告文學等文體,學會語言簡潔、邏輯清晰地用口頭語、書面語進行表達交流,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實際,增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奮斗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別了,不列顛尼亞》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從文體上都屬于新聞特寫,前一篇新聞記者從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在夜色茫茫中撤離香港的角度,為我們再現(xiàn)了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神圣、莊嚴,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后一篇作者在報道中,將自己與其他參觀者在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候的所見所感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給讀者,納粹慘絕人寰的罪惡感便被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出來,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主題便不言而喻?!栋砉ぁ吩谖捏w上屬于報告文學,作者深入“包身工”生活的真實場所,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將生活在社會底層、奴隸一般的做工女孩子的真實生活公之于眾,在記敘與描寫中,作者穿插交代了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發(fā)展等背景資料,這種制度的罪惡及其對年輕生命的戕害便不言而喻。《飛向太空的航程》在文體上屬于通訊,在“神州五號”飛船發(fā)射成功的偉大時刻,在國人無比自豪與喜悅的神圣時刻,作者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熱情歌頌了為飛天夢做出貢獻的中國人。
三、學習主體分析
新聞和報告文學是初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高一學生在八年級上冊已經系統(tǒng)學習過新聞相關知識,基本具備了閱讀短篇新聞的能力;高一學生思維靈活,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高中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都較強,這些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但是本節(jié)課需要對比閱讀四篇作品,包括篇幅較長的報告文學《包身工》,因此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學習并思考新聞相關知識,感受到新聞的魅力。
四、學習目標分析
1.走進文本,初步感知,了解新聞報道和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和結構方式、語言特色。(重點)
2.通過對比閱讀,賞析品味,歸納學習新聞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重點)
3.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增強社會責任感。(難點)
4.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理性分析生活中的事件,并用簡潔的語言(書面語言和口語)表達出來。
五、教學流程
環(huán)節(jié)一:視頻導入
教師活動:播放CCTV2【生財有道】短視頻:“崇信紅牛的牛肉讓人贊不絕口”。
學生活動:欣賞視頻,感受發(fā)生在身邊的新聞。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環(huán)節(jié)二:走進“單元導讀”
教師活動:
出示問題:
1.快速閱讀“單元導讀”,明確這個單元我們學什么?怎么學?
2.什么是新聞?
學生活動:
1.劃出關鍵詞句,盡可能用課本上的話回答。
2.回顧知識,回答問題。
明確:定義、特點、類別、結構、要素。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梳理知識。
環(huán)節(jié)三:初步走進文本,初步明確“怎么學”
教師活動:
問題出示:明確第四單元具體有哪些篇目?快速瀏覽文本,分別是什么文體?
師生共同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的導語(第一段)→關鍵信息整合:人、時、地、事、因果→概括主要內容:末任港督離港,英國管治終結。
學生活動:
自主閱讀→小組合作:共享、交流、整合答案→展示答案。
設計意圖:
1.快速閱讀,整體感知本單元內容;
2.精細品讀,培養(yǎng)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探究“研討與練習”
教師活動:
1.任務驅動:以《包身工》課后“研討與練習”為例,揣摩題目的設置意圖。
(1)《包身工》距離我們已有85年之久,可是在今天讀來,它為何還能有如此撼動人心的力量?
(2)作者在敘述新聞事實的過程中,穿插交代了一系列背景資料,這樣安排有何用意?
(3)體味蘊含在下列句子中的作者的情感,并簡要談談其表達效果。
(4)現(xiàn)代社會,包身工制度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的身邊,還存在有不公正對待工人的個例。針對此現(xiàn)象,展開調查、交流、寫作。
學生活動:
(1)精細審讀,個別展示答案
明確:作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直面社會黑暗,毫不畏懼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2)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小組展示
明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發(fā)展等情況。
(3)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明確:記者在新聞報道中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議論,直抒胸臆。有的則是在客觀的敘述中,通過事件本身的殘酷性、罪惡感等來表情達意,震撼讀者。
2.歸納總結:總結學習新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精細審讀、思考、歸納總結,深刻領會“怎么學”。
環(huán)節(jié)五:寫作練習
教師活動:
材料展示:4月12日,一篇名為《馬云談996》的文章在阿里巴巴官方公眾微信號上發(fā)表。文章顯示,馬云對996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事后,有網友概括總計了馬云講話的主要內容:能996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是沒有機會的;一天干不夠12個小時,你來阿里做什么?如果要講法律的話,那么事情就比較復雜了,法律有規(guī)定這么齊全的設備嗎?法律有規(guī)定這么好的食堂嗎?所謂的“996”,是指工作日早晨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分別休息1小時(或不到),每天工作總計達10小時以上,并且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馬云這番言論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批評者有之,同者有之。不久的將來,你也將走上工作崗位,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審題立意、思路建構。
設計意圖:以讀促寫,將文本閱讀的成果轉化到寫作訓練中。
六、作業(yè)布置
用課堂上歸納總結的方法自主預習《飛向太空的航程》,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其中,一、二題必做,第三題選做。
七、板書設計
單元主題教學設計:
(1)關注標題,初步感知;
(2)速讀文本,明確思路;
(3)甄別主客,把握主旨。
八、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jié)課開頭的視頻導入,較成功的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新聞的興趣,后面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活動的開展也較為扎實、有效。但是,由于初次嘗試單元導讀課的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在時間分配上并不是十分合理,探究“研討與練習”環(huán)節(jié)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并不是很充足,后面的歸納總結有教師“獨攬大頭”之嫌,在后面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務必引以為戒,多加改進。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