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選粹
無懼風雪 勇者為峰
◎谷業(yè)凱
珠穆朗瑪被稱為萬山之尊、地球之巔,而關于珠峰的準確高程,一直眾說紛紜。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yè)待興,國家經(jīng)濟建設急需測繪作為依據(jù)。當時,我國測繪基礎極為薄弱,珠峰高程數(shù)據(jù)長期被國外“測量權威”壟斷。使用自主測繪的數(shù)據(jù),既是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xiàn),也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待,更是國家主權的重要象征。征服珠穆朗瑪、測量珠峰高程,成為一個必須要完成的重大課題。
這是中國人的心愿,也是幾代中國測繪人的使命。1975年,國測一大隊的同志與軍測、登山隊員一起,勇闖生命禁區(qū),克服艱難險阻,成功實現(xiàn)了中國人對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確測量;2005年珠峰高程復測,我國測繪工作者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方法,經(jīng)過嚴密計算,獲得了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一代又一代人不言放棄、矢志不渝,從失敗到成功、從一次突破到不斷超越,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把中國的印記刻在了珠峰之巔,成為人類征服險阻、探索未知的生動詮釋。
有人說,珠峰是鳥兒都難以逾越的高山。這里山高坡陡、氧氣稀薄、冰縫密布、時有狂風雪崩,在海拔6500米的雪線以上,連人的大腦反應都會變得遲鈍。為何一代代中國測繪人敢于勇攀高峰?這是因為成立于1954年的國測一大隊,是一支能打硬仗、打勝仗的英雄團隊,用生命鑄就了“熱愛祖國、忠誠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而每一次攀登,從來都不是輕輕松松的,甚至會有犧牲。在國測一大隊成立以來的66年里,有數(shù)十名隊員在野外作業(yè)時獻出寶貴生命,他們把自己留在了荒野測區(qū)。從珠峰高程測量到南極重力測量,從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wǎng)絡建設到西部無人區(qū)測圖,從海島(礁)測繪到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測繪,嚴酷的環(huán)境、艱苦的條件沒有阻擋測繪人的前進腳步。
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攀登精神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里,融匯在日復一日的奮斗中。發(fā)展環(huán)境在變、技術水準在變,但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一往無前、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不能丟。我們在新時代不僅需要這份堅持、這份氣魄,更要以攀登者的姿態(tài)創(chuàng)造下一個奇跡。
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中國測繪人、攀登者們,用智慧、汗水和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為國家發(fā)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貢獻,值得銘記。登頂珠峰過程中迸發(fā)出的精神動力,必將激勵我們邁向新的高度。
(節(jié)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
熱點聚焦
2020年5月27日11時,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式啟動,到5月6日,測量登山隊正式出發(fā),到如今成功沖頂,歷時近一個月時間,經(jīng)過三次突擊,8名登山隊員終于站上了世界之巔。登頂時刻,舉國沸騰,五星紅旗再一次飄揚在世界之巔,自豪之情在中國人心中油然而生。
青年觀點1
沖頂,不只在珠峰
◎張 萍
冰鎬破冰,聲聲清脆,再一次喚醒珠峰。合影中,登頂者的面龐雖模糊,但雪頂上的中國紅異常醒目。這一次,中國登山隊不僅要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招展,更要在5G、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航空重力測量技術等“黑科技”加持下,用前所未有的精度,測量世界的“身高”,為冰川監(jiān)測、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提升中國科研水平。
成功登頂?shù)南鱽頃r,同胞們欣喜于登山隊員們不辱使命,更自豪于大國實力在世界屋脊上再次演繹。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之年,面對疫情沖擊,為了完成既定目標任務,我們需要一次激越的沖頂,來為民族復興路上的“沖頂”提士氣、振人心。英雄的中國登山隊員們做到了!
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zhàn)脫貧攻堅是一次“沖頂”,絕不為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規(guī)模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這一“沖頂”的勝利,將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篇章。
當然,就像沖頂珠峰的最后途中充滿了挑戰(zhàn)和危機,在這特殊時期,中國人民也會遇到重重艱難險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襲來,與隨之而來的世界經(jīng)濟嚴重衰退,中國經(jīng)濟也受到?jīng)_擊。我們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wěn)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fā)展。這與克服重重惡劣條件沖頂珠峰何其相似。
“沖頂”精神中蘊含的勇氣、毅力、團結和實干加巧干的科學態(tài)度,激勵著我們奮力拼搏,向著最后勝利發(fā)起進攻。眼下雖然充滿挑戰(zhàn),但磨難壓不垮中華民族,愈挫愈勇的中國人民將激發(fā)“沖頂”精神,臨難不避、不屈不撓、頑強奮斗,一定能完成全年各項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登頂”之日,就是領略峰頂無限風光之時。
(節(jié)選自《浙江日報》,有改動)
青年觀點2
“再量”珠峰,“世界之巔”見證中國力量
◎李群 尹楓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曾對珠峰進行過6次測繪和科考。如今為什么“再量”珠峰?意義何在?“再量”珠峰,可以為地殼形變、板塊運動、地震活動、氣候變化等科學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觀測資料,對相關理論假設進行直接驗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人類對于自然充滿好奇,也在不懈探索。對于珠峰的多次測量,就是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志。精確量取珠峰海拔高度,對維護國家主權、展現(xiàn)科技實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測繪者履險蹈危,不負全國人民的期待,不僅標記著祖國的高度、深度和寬廣度,也在不斷擦亮自主測繪這一國家主權的象征,彰顯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
60年前,中國登山隊員犧牲生命,穿越了被國外登山者稱為“鳥都飛不過”的“死亡的路線”,實現(xiàn)了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盡管這次登頂沒有得到國際認可,但中國人從來不會屈服。45年前的5月27日,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峰頂,測得高度8848.13米;2020年5月27日,“世界之巔”再飄五星紅旗。時間猶如一條軸線,標注著每一個關鍵節(jié)點。5G基站架上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國產(chǎn)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測量任務,150分鐘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最新紀錄……再回頭看我們征服珠峰的歷程,一代代測繪人逆風而行,一次次刷新著中國人在地球之巔的印記,一次次標注著挑戰(zhàn)無極限、征服不可能的精神坐標,這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
登頂成功,是科研人員闖關奪隘勇向前,是無數(shù)人在背后默默付出,是中國精神的傳承、中國力量的匯聚。無論是戰(zhàn)“疫”還是戰(zhàn)“貧”,無論是發(fā)展經(jīng)濟還是實現(xiàn)全面小康,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奮勇拼搏,即使再難的關,我們也能渡過;再高的山,我們也能登頂。
(節(jié)選自“中國青年網(wǎng)”,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