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淑芬
教科書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陣地,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它凝結(jié)著編者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張。新課標頒布之后,教師逐漸意識到教科書編者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隱性的對話主體。編者通過精心設(shè)計教材的范文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助學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等,幫助師生教學語文,參與課堂對話。由此,語文教學活動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需要養(yǎng)成編者意識。
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講授、學生閱讀以范文編選形式出現(xiàn)的語文教科書得以完成。教科書編者作為學科知識的供給者和語文技能的言說者,站位高,思考深。因此教師主動與編者對話,對于閱讀教學具有極大意義。
首先,教師養(yǎng)成編者意識,一方面可以利用編者意圖指導教學,另一方面以一個平等的對話者身份面對教科書,面對編者。這是教師與教科書編者的教育理念的交融與溝通,也是拒絕教學死板、單一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教學創(chuàng)新。
其次,對學生也是很有意義的。教師養(yǎng)成編者意識,一方面將會促進其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不會盲目增加學習任務(wù)。另一方面,教師就不迷信教材,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zhì)疑、不迷信權(quán)威的精神。
此外,從宏觀上看,教師養(yǎng)成編者意識,是對話教學的必然要求,將促進對話教學的深入進行。教科書不再是絕對權(quán)威,是教學用的知識載體,是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者平等對話的載體。
(一)教學脫離教材
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有很多語文教師脫離語文教材進行教學,形成過度依賴教參、多媒體的習慣,這是對“用教材教”的極大誤解。新課程改革倡導用教材教,這就更要求教師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編碼”。顯而易見,“用教材教”其實也是強調(diào)教師要具有編者意識。
(二)教師“目中無編者”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目中無編者”較為常見,編者的編寫意圖經(jīng)常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在處理“略讀”與“精讀”課文時,這一問題表現(xiàn)得更明顯。略讀課文一直是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存在,而很多一線的教師卻沒有這種意識,使得教科書中的“略讀課文”沒有發(fā)揮出該有的作用。部編版教材很明顯地突出了“略讀課文”的地位,這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教師對話意識淡薄
語文教科書是語文教學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但是,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對選文改編、單元安排不作思考,對教材不進行二次整合。這種弊端不可忽視:一方面,教師對待教材的態(tài)度影響學生求知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過度依賴教材,會使得教師忽視對其他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同時,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也使得教學趣味性大打折扣,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學會與編者對話
面對教材,教師要有尊重、平等、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要學會與編者對話。尊重是指教師要重視教科書,重視編者,在教學過程中不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教學。平等是指教師與教科書編者地位平等,教師有權(quán)利對教科書有根據(jù)地予以懷疑與指正。創(chuàng)新是指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科書進行整合,設(shè)計更為合理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引導學生與編者對話
1.借助單元導語
部編版教材的單元導語囊括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是重要助學工具,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單元導語與編者對話。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強化編者意識。
2.借助課后習題
每篇課文后面的課后練習都是編者意圖的集中體現(xiàn),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自測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課后習題體現(xiàn)著教科書編者對課文教學的價值追求,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通過課后練習了解編者意圖,設(shè)置更加合理的教學流程,突出教學重點。
3.借助插圖
教科書中的插圖是教書編者精心選擇的,是編者以一種形象的方式解讀文本,是語文教科書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都具有獨特的輔助作用。教師要養(yǎng)成重視插圖的習慣,并引導學生重視課文圖片,這既可以提高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可以引導學生對話編者,把握編者意圖。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車坊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