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朋
【內容摘要】本文從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和課后小結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討論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植入及其價值,從而為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提供重要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無領導小組討論法? 高中歷史? 植入方法? 價值
引言
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實則是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查。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不僅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考查學生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對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各項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對實現新課改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植入無領導小組討論法是具有一定實踐價值和實際意義的。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保證小組討論活動順利進行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是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保障。從教師的教學實踐情況可以看出,教師所謂的“備課”,實則就是課前準備工作。但就高中生歷史學習情況而言,大部分學生對于課前自主學習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僅僅依靠教師傳授的知識為主,獲取的知識有限,使得學生知識水平提高困難。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教學以為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自主學習展開教學活動。由此,重視學生課前學習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無領導小組討論法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師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可以為小組討論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以高中歷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章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對本章四節(jié)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發(fā)掘,找出其中的主線,并提出小組討論問題——“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是怎樣演變的?形成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同時,教師也對學生課前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全面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找出共形成了哪幾種政治制度及其形成的原因。學生通過瀏覽教材找出相應的資料信息,并通過互聯(lián)網等多渠道找出與討論話題相關的資料信息。學生根據主線找出的資料信息如下:
秦朝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為:西漢沿襲秦朝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同時構成皇位世襲制;魏晉南北朝時期行為三省六部制、宋朝設立二府三司、元朝中央制度進一步完善;明清君主專制。
而對于“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這個問題,課前準備中,某小組成員提出分別以某個朝代政治制度形成為例,剖析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其中一個學生選擇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對其原因的分析如下:
經濟上,封建經濟的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證生產發(fā)展;政治上,封建地主階級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思想上,“集權”理論的影響。
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根據小組討論課題收集相關資料,對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活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時,無領導小組進行課前準備工作,學生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發(fā)揮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課中實施井然有序,潛移默化中深化基礎知識
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活動,在充足課前準備基礎上,為小組討論活動有序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無領導小組特點,科學安排教學程序,按照程序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活動,一方面井然有序地討論活動,更能提高學生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在有序的小組討論活動中交換觀點,彌補自己的知識漏洞,既深化了知識基礎,對提高學生歷史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以“英國君主立憲制”教學為例,課堂教學中,教師先提出無領導小組討論的課題“英國君主立憲制沿襲至今的意義何在?”以下為某組學生的討論過程:
學生1: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出現于1688年光榮革命之后,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總結為三點,第一,君主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第二,議會成為國家權力中心;第三,國王必須信奉英國國教。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與其資本主義社會性質密切相關,可以說它是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
(第一個學生的發(fā)言為引導性發(fā)言,點明了回答問題的大方向,也定準了問題答案的方向,可以歸屬為小組“領導”。)
學生2:英國君主立憲制沿襲至今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光榮革命后的英國歷任國王均能很好的遵守《權利法案》及其他憲法性文件對于國王權力的限制;第二,自宗教改革后英國國王成為英國國教領袖,在信徒中擁有巨大影響力;第三,光榮革命后英國政治平穩(wěn),未經歷大規(guī)模動蕩,政治體制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動。
……
學生5:英國君主立憲制沿襲至今與英國社會性質密切相關,經過幾百年的磨合,仍然沿用至今,實則是因為英國資本主義君主權利受憲法限制。而且從英國的社會性質可以看出,英國選擇這一政治制度是必然的。
小組最后一位成員在總結其他成員言論的同時,提出自己新的論點,有效避免了最后發(fā)言光芒被掩蓋,這就是真正的無領導小組討論。
由此可見,無領導小組討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植入,要使其完全展現重要價值作用,要求教師必須根據無領導小組特點,科學安排教學程序,按照程序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活動,從而真正實現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重要目標。
三、重視課后小結,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課后小結屬于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俺猩稀笔钱斕蒙婕暗降慕虒W知識內容,“啟下”是開展下一個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結束討論后,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討論中出現的觀點,促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從而真正實現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活動的重要目標。
現以“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學為例,課堂中無領導小組圍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時間軸”進行討論,以下為按照某組學生觀點形成的一個小結。
教師組織學生將討論中涉及到的觀點羅列出來,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對保證學生所掌握知識內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由教師指導學生梳理無領導小組中提出的觀點,再次梳理觀點的過程,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彌補知識漏洞;另一方面,由學生參與到觀點篩選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及時完善觀點,確保學生形成的知識體系更加準確、完善。所以,教師根據無領導小組討論整體情況,輔助學生整理、分析觀點,將與討論主題有關的觀點整理出來,輔以思維導圖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真正達到無領導小組討論學習的重要目的。
由此可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采取無領導小組討論法,教師必須對討論后的小結環(huán)節(jié)形成足夠的重視,通過對討論觀點的整理和歸納,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真正達到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重要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植入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利用無領導小組討論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因此,現階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無領導小組討論法這一新型教學方法形成足夠的重視,將其合理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從而真正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口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