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輝 程娟娟
(1.西南醫(yī)科大學(xué) 人文與管理學(xué)院,四川 瀘州 646000;2.華南師范大學(xué) 科學(xué)技術(shù)與社會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06)
中國的香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香料就被廣泛應(yīng)用于生活。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隨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習(xí)慣。此時的香道處于萌芽階段,功用主要在于衛(wèi)生保健。之后,制香、焚香日漸流行。早在西漢就有焚香薰衣的風(fēng)俗;東漢明帝以后,開始以焚香祭神、敬祖以及拜佛,從此,香道便增加了宗法、宗教內(nèi)涵;隋唐時期,由于香料大量進口,焚香風(fēng)氣更為熾盛,香道也在此時開始完備,出現(xiàn)了所謂品香、斗香之說;宋代,在士人的生活中,香的保健功能和宗教內(nèi)涵已經(jīng)漸漸弱化,而休閑審美內(nèi)涵日益凸顯。潘立勇先生等人曾有這樣的論斷:“中國的休閑文化至宋代全面興起乃至繁榮?!盵1]313在宋代的休閑文化中,焚香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南宋士人的焚香之道尤其精致、高雅,充滿美學(xué)意味。
從歷史上看,焚香的作用最開始是衛(wèi)生保健、祭祀敬神。進入宋代以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提高,人們的空余時間逐步增多,加之香品的數(shù)量、品種、形態(tài)不斷豐富,使得宋代士人漸將焚香作為一種休閑的藝術(shù)來加以對待,香道的功能逐漸從崇拜走向休閑審美:“至宋初,焚香且與點茶、插花、掛畫合稱四藝,為一般人應(yīng)有之修養(yǎng)。”[2]10到了南宋,朱熹倡導(dǎo)“玩物適情”,對南宋士人影響尤大。因此,香便日益成為他們“玩物”的主要載體之一。焚香對他們來說主要不是敬拜之禮,而更多地是作為一種休閑工夫。
宋代士人的休閑時間是相對較多的,據(jù)現(xiàn)代學(xué)者考證來看,他們的節(jié)假日總量很長:“真宗時規(guī)定,祠部郎中和員外郎所管全年節(jié)假日共100天,其中包括旬休36天。”[3]389南宋士人正是因為有了較多的空閑,才能從事玩香這一耗時較多的休閑活動。這在曹勛的詩中有典型的反映:“只將香火對清閑,古井無波應(yīng)委悉?!盵4]21088“習(xí)靜關(guān)情惟挾策,愛閑修供只焚香?!盵4]21162“至日西山道路長,逍遙暫喜息奔忙,無人共飲山村酒,只對清虛一炷香?!盵4]21170“愛閑成懶心常適,習(xí)靜須香意莫虛?!盵4]21174“引睡漫支枕,銷閑時炷香。”[4]21214此外,陸游也屢屢自稱:“洗甕閑篘酒,焚香靜斫琴。”[5]27“開歲忽六十,病余閑炷香。”[6]75“終日在東廂,閑消百刻香?!盵7]160“衡茅隨力葺幽居,掃地焚香樂有余?!盵7]472范成大也自稱:“幽香馥蕙帳,清夢安且吉?!盵8]25843“吏退焚香百慮空,靜聞蟲響度簾櫳?!盵8]25909“煮茗燒香了歲時,靜中光景笑中嬉。”[8]25994辛棄疾稱某人“焚香度日盡從容”[9]2451,也自稱“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9]2427。
一方面,有閑才能玩香;另一方面,玩香可以使人更加放松,起到舒適身心的作用。為何焚香具有休閑功能?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表明,燃香所發(fā)出的氣味,可以殺菌消毒、醒神益智。香氣雖然細微,卻能影響整個“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luò),引起人體內(nèi)的一系列變化。當(dāng)一種香氣使人產(chǎn)生舒緩、放松體驗時,它不僅是一種心理感受,還伴有腦電波、激素、血壓等眾多生理指標(biāo)的改變,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休閑養(yǎng)生功效。故而,南宋士人酷愛玩香,將其作為忘卻世事、放松身心的佳品。例如,曹勛詩云:“不須悟性三關(guān)語,自有澄心一炷香?!盵4]21162又云:“清談更讀神仙句,一炷氳香忘卻歸?!盵4]21177劉子翚也稱:“知有名香出海隅,幽人得得寄吾廬。明窗小爇跏趺坐,更覺胸懷一事無?!盵10]21439還有李流謙詩云:“世念焚香了,禪心隱幾余?!盵11]23923蔡戡詩云:“焚香讀周易,頓覺此身輕?!盵12]30049韓淲詩云:“頤神以養(yǎng)壽,更炷琳宮香?!盵13]32427都表達了類似之意。
南宋士人普遍將玩香作為休閑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例如范成大說:“琴書稍覺浮生誤,香火惟知此事真?!盵8]25780甚至把焚香當(dāng)作日常功課,終日焚香不絕:“香暖香寒功課,窗明窗暗光陰。”[8]25976“山川屏里畫,時刻篆中香。”[8]25978“軒窗深窈似禪房,竟日虛明裊斷香。”[8]25914張镃的玩香更是日常功課。他自稱:“壁間先掛陳處士,案上更寘銅爐香。”[14]55“丹房火鼎頻添水,衣柜香爐就焙茶?!盵14]154還把“詩禪堂試香”[14]289作為在十月的賞心樂事之一,把“綺互亭檀香”[14]290作為十二月的賞心樂事之一,他甚至有“一日不炷香,已若神不清”[14]85之語,可見嗜好之深。
對南宋士人而言,香道的最主要內(nèi)涵是審美。不過,“道”的形上精神層面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器”之形下物質(zhì)層面。北宋丁謂著有《天香傳》,沈立、洪芻均著有《香譜》,在理論上對香的審美進行了總結(jié),這對南宋文人影響頗大。例如,劉克莊自稱在休閑時“把《茶經(jīng)》、《香傳》,時時溫習(xí)”[15]3333?!短煜銈鳌芬埠?,《香譜》也罷,都不可避免地要介紹香的品種、燒香的器具等,此即所謂“器”的層面。此外,焚香的時間、地點、方式也有各種技藝的講究。南宋士人對以上方面均極為專業(yè),故而才能對香的審美更精致、高雅。
南宋的香品種類不少。普通而經(jīng)濟一點的有柏香(亦稱“柏子香”),如朱敦儒詞云:“枕臂臥南窗,銅爐柏子香?!盵16]1121韓淲詩云:“爐熏柏子香,客來忘所言。”[13]32451較為名貴的有所謂“四大名香”,即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沉香又稱沉水香,是一種植物香,南宋士人所玩頗多。例如,朱敦儒詞云:“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徹。”[16]1082王之道詞云:“翠袖熨沉香,黛拂修蛾淡淡妝?!盵16]1482陸游詩云:“何人更與蒸沉水。”[17]270范成大詩云:“薰蒸沉水意微茫?!盵8]26035楊萬里詩云:“熏然真臘水沉片,蒸以洞庭春雪花。”[18]26075等等。龍涎香則產(chǎn)自鯨魚體內(nèi),極為名貴,然而南宋士人中玩家亦不罕見。例如,曹勛詩云:“卷簾康壽麗朝,經(jīng)卷龍香晝漏遲?!盵4]21164楊萬里詩云:“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令有香不見煙?!盵18]26181“半甌鷹爪中秋近,一炷龍涎丈室虛?!盵18]26344“送以龍涎心字香,為君興云繞明窗。”[18]26325“蒼碧新煎第二泉,博山深炷古龍涎?!盵18]26188“主人更恐香無味,沉水龍涎作伴燒?!盵18]26264麝香也是一種名貴的動物香料,南宋諸人亦有所好者。例如,陸游詩云:“寶熏清夜起氤氳,寂寂中庭伴月痕。小斮海沉非弄水,旋開山麝取當(dāng)門。”[19]390楊萬里詩云:“水沈山麝薔薇露,漱作香云噴出來?!盵18]26455檀香于所見南宋文獻中少有發(fā)現(xiàn),有待細考。此外還有一些香品如千和香等,此處亦不擬展開。
盛香的容器亦有講究。南宋士人一般選用金屬質(zhì)地的香爐(時多稱“薰?fàn)t”)。如陸游有“呼兒深炷銅爐香”[6]202之語,范成大亦有“薰?fàn)t誰伴夕香寒”[8]25754之語。也有陶瓷質(zhì)地的香爐,如劉子翚的《向元伯寄爇香陶爐有心清聞妙之語》。還有用鼎焚香的,如王之道詩云:“鼎寒香屢撥,杯冷酒重溫?!盵20]20244陸游詩云:“焰焰磚爐火,霏霏石鼎香?!盵21]361范成大詩云:“云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辛苦勒銘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燒香?!盵8]26018辛棄疾詞云:“爐燼冷,鼎香氛。”[9]2499韓淲也詩云:“沈思仍靜聽,香鼎伴書籖?!盵13]32518香鼎也有陶瓷質(zhì)地的,楊萬里所說“琢瓷作鼎碧于水”[18]26181即可為證。此外還有石制的,韓淲就有詩云:“竹爐旋撥松花火,石鼎閑拈柏子香?!盵13]32668
從香爐的形狀、樣式來看,南宋仍使用源于漢代的香爐始祖——博山爐。如曹勛詩云:“曲檻榴花絳色鮮,博山一縷水沉煙?!盵4]21165范成大詩云:“奩香肖余幾所?盡付熏罏博山。”[8]25973“鼻觀圓通熏百和,博山三夕罷燒香?!盵8]25970韓淲詞云:“梅葉陰陰占晚春,博山香盡玉嶙珣?!盵15]2898此外,南宋士人還大量使用獸形爐,比如,李清照詞“瑞腦銷金獸”[16]1205,王之道詞“青娥不住添香獸”[16]1499,陸游詩“香獸煙濃漏箭長”[5]123“自燒熟火添香獸”[22]210,其中的“金獸”“香獸”即指此。鴨形爐是獸形爐中常見的一種,以下詩詞可作為印證:朱敦儒的“金鴨香沈客淚中”[16]1110,陸游的“金鴨華燈惱醉眠”[17]270“屏暖半銷香鴨火”[6]197“火殘香鴨尚微煙”[5]428,韓淲的“香溫寶鴨枕痕收”[13]32726“寶鴨香銷酒未醒”[15]2883等等。南宋獸形爐的大量使用,大約是因為飛禽走獸的造型更多變化和更富于曲線美,也可見“器”的選擇中仍有“藝”(審美)的因素。南宋還有一種袖珍小香爐,可供外出攜帶,如張镃詩云:“袖爐香正噴,背榼酒多儲。”[14]125吳文英詞云:“袖爐香,倩東風(fēng),與吹透?!盵15]3672仇遠詞云:“袖爐煙冷帳云寬?!盵23]4312
此外,還有制香、燒香的方法等技藝的講究。南宋王沂孫曾在《天香·龍涎香》一詞中,就體現(xiàn)了龍涎香的采香、制香到焚香過程。不過對于制香,南宋士人一般并不親為,故此處從略,而主要講焚香技藝。南宋士人對焚香的具體操作頗有講究,充分體現(xiàn)了休閑文化精致化的特點。首先,對于燒香的時間,南宋諸人多選擇清晨。如陸游常在起床后燒香:“老夫起燒香,童子行汲井。”[22]279“湛湛一池墨,裊裊半篆香?!盵19]376“蟾滴初添水,螭爐旋炷香?!盵21]193“鏡湖清絕似瀟湘,晨起焚香坐草堂?!盵7]302范成大亦有“清晨石上一爐香,此時天地皆合”[8]26055之句。張镃亦自稱“香炷對清晨,微言得問津”[14]191,“曉炷佛香聊作觀,晚投社飲亦稱儂”[14]168。有時,他們也選擇夜間玩香,如陸游詩云:“余生自喜渾無事,清夜銅爐炷寶熏?!盵7]435辛棄疾詞云:“翦燭西窗夜未闌,酒豪詩興兩聯(lián)綿。香噴瑞獸金三尺,人插云梳玉一彎?!盵9]2546原因大約是夜深人靜,心氣平和,可以更易不受干擾地感知香味。
其次,對于焚香的地點,南宋士人一般選擇在私密、封閉的空間內(nèi)。例如,陸游所言:“深炷爐香掩屏臥?!盵7]441“深深簾幕度香縷,寂寂房櫳聞燕聲。”[5]318此外,他的詩中“燒香”二字前常冠以“閉戶”“閉門”等字樣,如“閉戶燒香更不疑”[7]116“日永東齋淡無事,閉門掃地獨焚香”[6]391。韓淲的“孤坐幽窗靜炷香”[13]32708“閉閣焚香醉似泥”[13]32718也說明了同樣的現(xiàn)象。這顯然是因為封閉的環(huán)境客觀上能對香氣起到存護的作用,范成大就有詩云“席簾紙閣護香濃”[8]26047,楊萬里也說燒香要在“閉合下簾風(fēng)不起”[18]26181的環(huán)境下進行。安靜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主體對香味的感知,范成大在賞梅時就有“靜極覺香生”[8]26011之感,可為例證。
南宋諸人還尤其喜愛在臥室的案幾、枕邊焚香。如,朱敦儒詞云:“隱幾日長香一縷”[16]1093“擁被換殘香,黃卷堆床”[16]1100“暗香移枕新涼住,竹外漏聲催”[16]1123;陸游詩云:“一炷香煙帳底看”[5]422“斷香漠漠便支枕”[6]114“靜喜香煙縈曲幾”[17]422;范成大詩云“凝香繞燕幾,安知路傍情”[8]25781;辛棄疾詞云“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簾起”[9]2513;張镃詩云“黃昏橋上據(jù)胡床,青靄蒙籠總是香”[14]234,等等。
在南宋士人的人生哲學(xué)中,“道”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東西。南宋佛家,如雪巖、祖欽等,尤其提倡“道在日用”的觀念,這種思想對南宋士人影響很大。故而他們在玩香時,通常并不冥思苦想去試圖參悟香道的某種真諦,而是將焚香有機融入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中,諸如靜坐、閑眠、彈琴、飲茶、誦讀乃至社交等等。
宋代士人休閑活動偏于靜態(tài),加之眾多理學(xué)家倡導(dǎo)靜坐,故而他們喜愛在焚香時靜坐,以休養(yǎng)身心。例如,陳知丞詩云:“官舍多暇,焚香靜默,坐進此道?!盵24]164馮時行稱秦丞相:“退而燕私,絕聲色貨利之欲,熏香靜坐,玩味簡素?!盵25]322張綱自稱:“焚香靜掃床前地,宴坐超觀物外天。”[26]17889曹勛自稱:“道院蕭閑每遣心,一炷清香宜燕坐?!盵4]21182“未妨燕坐連宵雨,且對澄心一炷香?!盵4]21196還有陸游自稱“焚香默坐一窗幽”[22]38,方岳自稱“默坐焚香盡自在”[27]38311等等。
閑眠是更為靜態(tài)的休閑活動,南宋士人也喜以香相伴。例如,朱敦儒自稱:“簫鼓遠,篆香遲,卷簾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風(fēng),午醉醒時?!盵16]1120陸游自稱“只思小閣焚香臥”[7]339,范成大自稱“睡覺有忙事,煮茶翻續(xù)香”[8]25833。對于為何睡眠要與焚香相伴,范成大用詩給出了某種解釋:“幽香馥蕙帳,清夢安且吉?!盵8]25843
南宋士人的休閑活動并非全然寂靜。他們也常常在焚香時飲茶、彈琴等。例如,曹勛詩云:“從來甚愛水云居,投老安閑且自如,瀹茗焚香方外友,白灰紅火養(yǎng)丹爐。”[4]21190李石稱:“余倅彭,與深之游,日說學(xué)哦詩,炷香啜茶?!盵28]112-113韓淲自稱:“煮茗燒香了吾事,試聽灘瀨落秋鴻。”[13]32672朱敦儒自稱:“愛靜窗明幾,焚香宴坐,閑調(diào)綠綺,默誦黃庭?!盵16]1086陸游亦喜焚香彈琴,其自述:“春郊射雉朝盤馬,秋院焚香夜弄琴。”[5]14“洗甕閑篘酒,焚香靜斫琴”[5]27“汲井洗靈藥,焚香橫素琴”[5]438。此外較為獨特的是,陸游還愛在玩香時練習(xí)書法:“湛湛一池墨,裊裊半篆香?!盵19]376“燭映一池墨,風(fēng)飄半篆香?!盵6]282
最常見焚香伴隨誦讀活動。例如,李石自述:“涼秋既久,窗扉留月,光搖草樹,接于幾席,一室澹如也。炷香誦書,既夜分矣,獨坐無人,靜念感觸?!盵28]14陸游則自稱:“焚香讀書戶常閉。”[7]32蔡戡稱朱朝宗:“創(chuàng)小廬于后圃之東,牓曰見庵。焚香誦書,或燕坐終日?!盵29]337宋人酷好周易,故而“焚香讀易”在南宋士人中成為某種風(fēng)尚。例如,王之道自稱“焚香讀易欲何求”[20]20218,王之望稱其友關(guān)子?xùn)|“凈幾明窗讀周易,妙香時炷不論錢”[10]21715,陸游也自稱“玩易焚香消永日”[6]85。此外,由于宋代道教、佛教流行,士人們亦會在焚香時閱讀道書和佛經(jīng)。例如,王之道稱陳師良:“閑居宴坐,焚香誦經(jīng),深于性理,無所滯礙?!盵30]132陸游自稱:“雨夜焚香誦道經(jīng)?!盵5]319韓淲此類詩尤多:“瀹茗銷夢事,凝香理經(jīng)課。”[13]32408“南屏有幽窗,焚香讀道書?!盵13]32451“靜取黃庭誦瑯瑯,爐煙噴結(jié)柏子香?!盵13]32493劉子翚詩云:“篆鼎飄香遠,茶甌轉(zhuǎn)味遲?!盵10]21406道出了香在友人聚會時的作用。事實上,香不僅是南宋士人個人閑適生活的玩物,也是集體休閑、社交活動的“潤滑劑”。
一方面,賓客來訪時,焚香成為一種待客之道。在一般的士大夫家中,有客人拜訪的時候,焚香是一項重要的禮儀。在獻茶、擺酒設(shè)肴、舉樂、進舞之前,先要焚香。例如,王之道有詩云:“我來蒙師炷香鼎,旋汲溪泉為煎茗?!盵20]20179董仲永亦云:“營小圃曰杏莊,日與賓客炷香瀹茗,佳時觴詠,放懷杯酒?!盵24]135李石稱他去朋友范廷杰家作客時,見朋友家中“盥帨掃灑,炷香一室,茗果酒肴為客歡”[28]130。
另一方面,在南宋諸人的生日宴會上,香也是極其重要的,甚至是必備的玩賞之物。從客人進來到宴會結(jié)束,主人會一直讓香氣氤氳,繚繞不散。這從下列詩詞可得到充分證明:“羅綺爭春擁畫堂,翠帷深處按笙簧,寶奩頻炷郁沈香。”[16]1195“百和寶熏籠瑞霧,一聲珠唱駐行云,流霞深勸莫辭頻?!盵16]1195“飛雪初晴,曉來佳氣生庭戶。寶熏籠霧,簾幕香風(fēng)度?!盵16]1196“銀鴨香浮,紅袖翻歌扇。金杯勸,深深祝愿,爭把蟠桃獻。”[16]1196“年時生日宴高堂,歡笑擁爐香?!丫谱>L健,相隨歸老故鄉(xiāng)?!盵16]1197“扇里熏風(fēng)細,壺中化日長。梅花高下照紅妝?;ㄍ怙w云馥郁、水沉香?!盵16]1508由此看來,焚香似乎是一種很好的背景活動,可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能為其他休閑活動的展開增添趣味和美的意境。
南宋士人戴昺詩云:“書房清曉焚香坐,轉(zhuǎn)覺幽棲氣味真?!盵31]36983此語很好地概括了香給人帶來的美好感受。那么,南宋士人玩香的審美體驗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
首先,從審美主體上說,香氣可以使人愉悅、放松,故而較容易進入一種消除俗慮、“澄懷觀道”的審美狀態(tài)。香的這種“澄心”作用,正如南宋士人林正大詞云:“消磨世慮坐焚香。”[15]3142曹勛詩云:“未妨燕坐連宵雨,且對澄心一炷香?!盵4]21196從香這一客體來說,它具有色香味等多方面的審美特質(zhì)。自宋代起,人們常常把香用模具壓印成一些固定花樣,形似曲折美觀的篆文,故稱“香篆”。南宋士人對其珍愛有加,美稱為“寶篆”。如朱敦儒詞云:“寶篆香沈,錦瑟塵侵?!盵16]1103“愁過黃昏無著處,寶篆燒殘香縷?!盵16]1117韓淲詞云:“燭影紅酣寶篆香,樓上黃昏角?!盵15]2905因此,香的外形就具有了一種古雅之美和歷史文化意蘊。
其次是煙云之美。它在視覺上徐徐裊裊,悠然飄動,似云似霧,使人體驗到一種自在之美與自得之情。正如豐子愷在《我的燒香癖》一文中所言:“我的愛點香,是為了香的煙縷的形象的美?!銦熆澙@,在空中畫出萬千種美妙的形狀,實在是可以賞心悅目的?!盵32]33
南宋士人最愛坐看香之煙云繚繞:“霏霏沈水屑玄玉,靄靄博山生翠云。羅筏城旁知幾里,坐令香界徹微熏。”[26]17898“香篆吐云生暖熱,從教窗外雨漫漫?!盵8]26000“香篆結(jié)云深院靜,去年今日燕來時。”[8]25842“銀鴨香浮,紅袖翻歌扇。金杯勸,深深祝愿,爭把蟠桃獻。”[16]1196“有時暫解簿書圍,獨坐藤床看香縷。”[5]329“酒力初消睡未厭,臥看香縷繞疏簾。”[19]361
再次,香在味覺上又通過迷人的味道,撥人心弦,惹人陶醉,即使在燒盡后仍有悠長的回味。例如劉子翚曾這樣描繪龍涎香的味道:“瘴海驪龍供素沫,蠻村花露挹清滋。微參鼻觀猶疑似,全在爐煙未發(fā)時?!盵10]21439另據(jù)葉闐記載可知,南宋的優(yōu)質(zhì)水沉香可達“焚一片,則盈屋香霧,越三日不散”[33]148的效果。從化學(xué)上講,由于香味很難回憶,具有瞬時性,故而玩香的即時審美性特強。陸游曾作賦綜合描繪了焚香的色香味之美,頗為經(jīng)典:
時則有二趾之幾,兩耳之鼎。明窗之寶炷,消晝漏之方永。其始也,灰厚火深,煙雖未形,而香已發(fā)聞矣。其少進也,綿綿如皋端之息;其上達也,靄靄如山穴之云。新鼻觀之異境,散天葩之奇芬。既卷舒而縹緲,復(fù)聚散而輪囷。傍琴書而變滅,留巾袂之氤氳。參佛龕之夜供,異朝衣之晨熏[34]4921。
除了香本身的形狀、氣味之外,供香器具也呈現(xiàn)出美感。例如劉子翚這樣描寫別人送他的陶香爐:“鄱江細壤如凝脂,陶成小爐圓凈姿。色含三秋玉沆瀣韻,壓六尺金狻猊明?!盵10]21380而事實上,前文所提及的香鼎、石鼎、博山、金獸、香獸、金鴨、寶鴨、香鴨等等,作為盛香器具,無不在外形上具有相當(dāng)?shù)拿栏?,可更好地烘托出香的審美?/p>
故而,南宋士人在個人生活中的玩香場景,就具有了高度的審美意味。從以下陸游數(shù)行詩句來看,香的審美、焚香環(huán)境以及詩人的那種從容舒徐之態(tài),都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優(yōu)美的意象:“杏梢紅濕晝初長,睡過窗間半篆香?!盵11]24“小屏煙樹遠參差,吏散身閑與睡宜。誰似爐香念幽獨,伴人直到夢回時。燕梁寂寂篆煙殘,偷得勞生數(shù)刻閑。三疊秋屏護琴枕,臥游忽到瀼西山?!盵5]331-332
而南宋士人集體休閑、社交場合的玩香,同樣具有審美意味。范成大所云“金麟噴香煙龍蟠,玉燈九枝青闌干”[8]25766,就透露了香在宴會中的審美作用;而張镃的牡丹會以異香饗客,其審美效果之震撼,更傳為佳話:
張镃功甫,號約齋,忠烈王諸孫,能詩,一時名士大夫,莫不交游。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王簡卿侍郎嘗赴其牡丹會云:眾賓既集,坐一虛堂,寂無所有。俄問左右云:“香已發(fā)未?”答云:“已發(fā)?!泵砗?,則異香自內(nèi)出,郁然滿座?!季茫闫?,卷簾如前?!凭?,歌者、樂者無慮數(shù)百十人,列行送客。燭光香霧,歌吹雜作,客皆恍然如仙游也[35]374。
葉朗指出:“中國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僅重視視覺的審美、聽覺的審美,而且重視嗅覺的審美、味覺的審美,特別是嗅覺的審美,即香的審美?!袊湃顺3V墼谌粘I钪袪I造一種詩意彌漫的氛圍,從而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在營造這種詩意的生活氛圍時,香的審美起了很大的作用。”[36]15南宋香道大盛,焚香成了社會潮流。它所帶來的審美內(nèi)涵極為獨特,對于葉先生之語亦是極好的驗證。
曹勛詞云:“圃中有個小庭軒,才到便翛然。坐來閑看了,篆香殘?!盵16]1587此可謂南宋士人玩香審美的典型寫照。事實上,玩香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例如,楊萬里玩香已到了“一日三熏更九蒸”[18]26075的程度;陸游更是以香為友,宣稱:“余方將上疏掛冠,誅茅筑室,從山林之故友,娛耄耋之余日?!脚c香而為友,彼世俗其奚恤。潔我壺觴,散我簽帙,非獨洗京洛之風(fēng)塵,亦以慰江漢之衰疾也。”[34]492南宋士人在玩香的過程中體驗到了高度的美感,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與高雅的美學(xué)意味。此時,休閑世界與審美世界早已渾然一體,密不可分。這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fā)展休閑文化、追求日常生活審美化,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此外,由于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玩香具有的獨特放松功能亦值得重視。著名休閑學(xué)家、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xué)教授羅伯特·A·斯特賓斯認(rèn)為:“休閑研究將要擴展的范圍,可以從以下幾個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嚴(yán)肅休閑領(lǐng)域來考慮:……6)……放松療法?!盵37]南宋士人的香道藝術(shù)之研究,正可以為此做出些許有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