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巖,任玉忠
(山東省濰坊市水利事業(yè)發(fā)展中心,261061,濰坊)
山東濰坊市河湖眾多, 有河流405 條、湖庫617 個,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8 月份, 極易發(fā)生洪澇災害。推行河長制是濰坊市推動生態(tài)、開放、活力、精致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 自實行河長制以來,濰坊市聚焦管好“盆”、護好“水”,著力打造以安全河湖、生態(tài)河湖、法治河湖、文化河湖、智慧河湖為核心的美麗河湖、幸福河湖,不斷探索實踐。
實行河長制后,濰坊市先后開展了“清河行動”“清河行動回頭看”、統(tǒng)籌推進河湖清“四亂”、河湖采砂專項整治、垃圾圍壩專項整治、河道清障、“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和“清違整治回頭看”等行動,3 年來共清理河湖“四亂”問題15 135 處。 各級河長親自上陣,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做好相關群眾思想工作,下大力氣清違清障,拆除違建達350 萬m2,昌邑市濰河入海口357 處魚棚40 余萬m2違建、壽光市彌河皮劃艇俱樂部、 臨朐縣冶源水庫6 棟違建別墅及地上2 305 m2附屬設施、 安丘渠河管理范圍內近200個違規(guī)蔬菜大棚等一批影響大、 體量大歷史遺留問題完成依法清理。 2019年超強臺風“利奇馬”降雨歷時長、強度大、范圍廣,降雨量和折合水量遠大于2018 年“溫比亞”臺風,但災害損失遠小于2018 年,實現了“水大災小”。這都是河湖清違清障發(fā)揮的作用。
始終把群眾生命安全擺在首位,落實市級防汛行政責任人、 包庫技術責任人和包庫部隊及縣、 鎮(zhèn)兩級防汛責任人,汛前完成防汛應急預案、防御洪水方案,大中小型水庫、骨干河道、山洪災害緊急避險等應急預案修訂,備足防汛料物,健全防汛搶險隊、常備隊、預備隊。2019 年在迎戰(zhàn)“利奇馬”臺風過程中堅持科學調蓄洪水,對濰河、彌河、丹河等重點流域內11 座大中型水庫實施預泄, 全市所有河道攔河閘壩全部提閘、泄水,對冶源、嵩山等22座水庫進行水量調度, 嚴控最大泄洪流量,有效減輕了下游壓力。 部分河段出現漫堤、管涌險情,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市、縣兩級黨政負責同志和部隊首長靠前指揮,協(xié)調各方救援力量開展搶險,最大限度減小災害損失。
災害暴露出了問題,抓好災后重建就是最好的補水利工程短板。 濰坊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災后重建攻堅戰(zhàn), 實施了814 項水利工程建設,兩年總投資達172 億元, 涉及13 個縣市區(qū)、市屬開發(fā)區(qū)。 截至2020 年5 月底,已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節(jié)點要求,主體工程投資完成率100%,提前了一個月。
濰坊是一個極度缺水、十年九旱的城市。 著眼經濟社會發(fā)展長期用水需求, 統(tǒng)籌考量區(qū)域水資源配置,將峽山水庫升級為膠東地區(qū)戰(zhàn)略儲備水源地,工程總投資5.87 億元,利用工程措施將2 億m3黃河水、長江水調入峽山水庫進行戰(zhàn)略儲備。 為解決調引黃河水能力不足問題, 總投資66.74 億元實施黃水東調工程建設,工程全長111 km, 其中濰坊境內102 km,設計年調水量為3.15 億m3,2019年7 月建成通水。 縣市區(qū)實施了一批水系聯通工程建設,水資源保障能力和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2019 年6 月濰坊市啟動了“主要入海河流綜合整治攻堅”,2020 年3月啟動了“決勝2020”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碧水”保衛(wèi)戰(zhàn),從工業(yè)治污減排、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控、城鎮(zhèn)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三個方面全面發(fā)力解決水臟問題。 全市排查出入河排污口613 處,完成封堵496 處,納網改排46處, 批準保留71 處。 開展全市70 家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升工作,已完成8 家。12 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任務。 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到56萬畝(1 畝=1/15 hm2,下同),測土配方施肥作為化肥應用面積485 萬畝,推廣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面積180 萬畝,全市商品有機肥使用量達40.8 萬t以上。 2019 年國控省控10 個斷面全部達標,5 個斷面實現提級。 2020 年又加大對鎮(zhèn)級以下河流整治力度,治理排污口和農村污水直排,千方百計確保河流水質達標。
實行河長制以來, 全市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2 km2。 將生產建設活動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作為事中事后監(jiān)管的重點,減少減輕人為水土流失量。 開展綠岸行動,規(guī)劃各縣市區(qū)栽植護岸林、護堤林和人工濕地14 319 畝。對濰河及中心城區(qū)河道實施生態(tài)補水,通過已建“四河串聯”等水利工程累計實施生態(tài)補水1 143 萬m3, 由峽山水庫、牟山水庫等調水工程實施調水5 550 萬m3。 安丘市累計投資10 億多元, 先后實施了汶河城區(qū)核心段生態(tài)綠化和景觀提升、濱河景觀帶綠化等工程。
依法做好河湖劃界工作。2019 年底全面完成了流域面積50 km2以上河流、 常年水面面積1 km2以上湖泊(湖泊均為天然湖泊) 以及設置縣級及以上河湖長的河流、湖泊的劃界工作,2020 年將全面完成農村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 完成淄河和丹河“一河(湖)一策”編制工作并納入智慧河湖系統(tǒng)。 完成縣級以上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guī)劃編制工作并按程序報批,納入同級國土空間規(guī)劃實施監(jiān)督系統(tǒng)。 依法編制河道采砂規(guī)劃,嚴格河湖采砂管理。 市級完成了渠河采砂規(guī)劃編制工作,有河道采砂任務的縣市區(qū)也編制河道采砂規(guī)劃,建立了監(jiān)管規(guī)劃和流程,落實了砂石資源管理“4個責任人”。 加強河(湖)長公示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臺賬,建立舉報制度, 對非法河道采砂行為發(fā)現一起、處理一起并建立采砂管理長效機制。
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安全生產月、 國家憲法日等宣傳活動開設“法治河湖”欄目,普及水法律法規(guī);舉辦水法論壇、依法治河(湖)知識講座等活動, 引導全社會對于依法保護水資源、保護河湖的關注。安丘市聘任16名法律專家擔任“法治河長”,在河湖清違整治特別是違法案件查處中提供法律咨詢,為河湖治理保駕護航。與高校聯合舉辦濰坊市全面實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專修班及河(湖)長制工作人員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等, 河湖長制工作人員依法履職能力得到提升。
堅持依法整治河湖“四亂”問題,查處侵占河湖岸線。 印發(fā)《濰坊市河長制多部門聯動執(zhí)法工作機制實施意見》,通過建立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河湖管理保護聯動執(zhí)法機制,形成合力,有效提高了行政執(zhí)法權威和對涉河湖違法犯罪的打擊效能。 加強采砂監(jiān)管,成立由水利、自然資源部門牽頭,公安、交通配合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組, 開展了涉黑涉惡專項整治,有力打擊了非法采砂行為。
在全省率先搭建起“統(tǒng)一開發(fā)、四級應用、層級互聯、兼容共享、要素齊全、高效聯動”的濰坊市智慧河湖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依托水利大數據平臺完善河道、水利工程、水功能區(qū)、取排水口、水質等基礎信息數據庫;在桌面端開發(fā)了開發(fā)智能調度、監(jiān)管、考核等功能,在移動開發(fā)了河長APP, 實現全程留痕,方便隨時調閱。 開發(fā)了第三方暗訪APP管理系統(tǒng),對暗訪地點、里程和軌跡進行統(tǒng)計考核。設智慧河湖系統(tǒng)綜合調度室,實現河湖問題高效智能處置。
進一步開發(fā)、提升和完善智慧河湖系統(tǒng)。 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問題易發(fā)點補充建設監(jiān)控攝像頭32 處的基礎上, 能夠對盜采河砂車輛進行抓拍。 “四亂”問題智能識系統(tǒng)能夠實現扔垃圾識別、漂浮物識別和侵占水域岸線識別三個圖像識別模型,實現對全市河湖重點區(qū)域的視頻監(jiān)控全覆蓋。
利用互聯網和現代通信技術將河湖監(jiān)管與人民群眾聯系起來,發(fā)動社會力量參與河湖監(jiān)管。 建設濰坊市河長制微信公眾號,及時發(fā)布有關政策、工作信息等。 開通了自動接入智慧河湖管護系統(tǒng)監(jiān)督舉報電話。 公布了采砂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提升了問題發(fā)現和處置效率,在公示牌上添加了水利部12314 監(jiān)督舉報電話,隨時接受群眾監(jiān)督。 2019 年交辦問題137 件,2020 年半年交辦220 件河湖暗訪問題。
安丘聘請有“當代徐霞客”之稱的李存修等文化名人擔任“文化河長”;創(chuàng)建河(湖)長制展示館并申報山東省水情教育基地。臨朐聘請彌河、汶河、五井石河三位文化河長,和河湖文化愛好者一起用詩詞賦、散文、新聞報道、攝影展、書畫作品等形式深入挖掘河湖文化和底蘊。寒亭區(qū)開展“濰水文化挖掘”“禹王文化挖掘”“區(qū)文化河長宣傳員健康行”等活動。
編制了《文化河湖征文集》《文化河湖攝影集》《河湖文化濰河專刊》《河湖文化彌河???,以及《濰坊市河湖文化》等書刊。 編纂了《昌樂縣水利設施災后重建掠影》《昌樂縣渡槽圖集》《昌樂縣水庫全集(2019)》等河湖文化叢書。 青州市連續(xù)7 年出版彌河水文化雜志《彌水》。
2020 年濰坊市級制作、發(fā)放警示牌200 個、提示牌700 個,發(fā)放、張貼河湖長制海報10 000 份,市級推送河長制公眾號85 篇。 組織開展了“保護母親河”等志愿者愛河護河活動。 昌樂縣連續(xù)開展了10 期河(湖)長制進鄉(xiāng)村文藝演出。壽光市在各鎮(zhèn)街區(qū)及主要學校和社區(qū)舉辦了15 場河湖長制宣傳演出。安丘市《河長住我家,綠水連青山》獲得“守護美麗河湖”微視頻公益大賽網絡人氣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