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娜 牡丹江醫(yī)學院 藥學院
《藥物合成反應》課程是牡丹江醫(yī)學院制藥工程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學生情況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在《藥物合成反應》課程設置和安排上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為導向,以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全面提高為教育教學目標。目前,對于《藥物合成反應》課程來說,線上教學模式基本處于改革摸索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為了適應“特殊情況”期間的線上教學要求,本課程教學團隊成員積極整合教學資源,做實做細各項課前準備,落實好專人專班的工作機制,科學有序地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精心策劃,縝密編排,從課程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切實保證線上授課質量。學生通過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藥物合成的基本知識、實驗技能及其研究方法,并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從事藥物合成的相關工作。本文就《藥物合成反應》課程線上教學的改革和探索進行總結。
對于線上教學,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授課平臺,合適的授課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決定教師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試用多種教學軟件的基礎上,選擇了釘釘軟件作為《藥物合成反應》課程的主要授課平臺,此外將超星爾雅作為輔助備用平臺。結合兩種軟件各自的優(yōu)勢,采用釘釘軟件按照課程時間進行直播授課,采用超星爾雅進行作業(yè)、測試、考試的發(fā)布和統(tǒng)計,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線上授課方式可以分為錄播和直播兩類,二者將比較,錄播的優(yōu)點是教師可以多次錄制,并對視頻內容進行剪輯,取得較好的錄制效果。而直播是教師授課同學生學習同步進行,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把握程度有較高的要求。但錄播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那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缺少監(jiān)督和互動,學生反映效果不如直播,而直播恰恰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在直播的同時可以通過學生在屏幕消息的反饋及時調整課程的進度,并對重難點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有助于學生學習。本課程通過前期的調研以及嘗試,采用了大多數學生建議的直播方式進行授課,在授課直播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提問互動,吸引和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并對學生反饋的未及時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著重的講解,及時調整授課的安排。在課程內容結束后,預留部分時間進行互動的答疑,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們對于本節(jié)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調整課后布置作業(yè)習題的側重點,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藥物合成反應》是一門講述制藥有機反應的專業(yè)性較強的課程,是在有機化學課程的基礎上的延伸,并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進行鋪墊。本課程具有內容繁多,專業(yè)性強,對學生的前期基礎要求較高,學生普遍反映較難掌握的特點。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對于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進行了嘗試和探索。理論內容包括七個單元合成反應和合成設計原理,在單元合成反應包括鹵化、烴化、?;⒖s合、重排、氧化和還原反應。這幾個單元合成反應相對獨立,每個反應類型主要從反應機理、反應通式、影響因素和應用特點,并結合具體的應用實例加深學生對各個單元反應知識的掌握,如氧化反應在奧美拉唑合成中的應用實例、還原反應在拉米夫定合成中的應用實例等。在合成設計原理一章中介紹合成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藥物合成反應這門課程的內容,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了相對應的單元反應實驗,如“氯代叔丁烷的制備”實驗鞏固鹵代反應的相關理論知識;“安息香的制備”實驗加深縮合反應的機理的理解等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配合,原理與實例相結合,合理設計和安排課程的內容使學生不在為學不好課程而苦惱。
線上教學由于教師僅能通過網絡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因此造成教師對于學生的最終成績評價的客觀性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合理和全面的體現和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本課程采用了多樣化的評價體系用于從多方面考察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
平時表現,包括直播時學生的出勤簽到、觀看直播情況、觀看回放情況、直播中對問題的回答情況,答疑過程中的互動情況。此外,每節(jié)課會布置適量的作業(yè),每章內容結束會進行重點內容的階段性測試,針對作業(yè)和測試結果,對學生易錯知識點進行復習,解答和加強。課程節(jié)課后還安排了實驗及理論考核,實驗考核主要針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注意事項進行打分;而理論考核則是對重點內容的測試。
本次疫情將考試搬到了線上,為了應對線上考試的需要,對理論考核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原有的考試試題多數為客觀題,尤其是完成藥物合成單元反應方程式,學生答題時由于書寫化學式比較麻煩影響答題效果,因此對于考試題型進行了變化,增加了主觀題的題量,以及綜合性試題,如論述題及完成典型藥物反應路線題等,在考察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同時考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通過線上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調研發(fā)現,課程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和改進。在今后的工作中,授課團隊會繼續(xù)從課程內容的改革,授課方法手段的更新,課程資源的完善,學生考核機制的調整,教學效果評價的客觀化,這幾個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課程在線教學資源,建設出更加適合學生線上學習的優(yōu)質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