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第三中學 郝紅升
教育是有聲的愛,更是無聲的藝術。班主任在學校與家庭之間構筑起智慧與力量的橋梁。班主任工作不分地域,無處不在,只要有學校就有教育,就要面對各種教育問題,尤其像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們,隨著家庭問題造成的心理影響也日趨多了起來,不及時解決這樣特殊家庭學生的問題,不僅會給學校及班級的管理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教育發(fā)展路上的新問題,讓學生心靈與學習成績同時健康成長擺在了班主任的面前,這就需要班主任用無私的愛和專業(yè)的教育方法去創(chuàng)造教育路上被忽視的“奇跡”。
案例一:
剛接這個初一新班時,小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笑容特別燦爛,性格天真活潑,就是我心目中陽光可愛的小男孩形象。那時他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學習成績在班級也是名列前茅,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還讓他做了小組長和科代表,他也像找到了適合生長的土壤般向上舒展著枝葉。不過好景不長,那年假期剛過,一切都悄然地發(fā)生了變化,他的笑容消失了,人也頹廢下去,成績也一落再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多次找他談話了解情況,甚至批評他不上進,可是小明的心門如同上了鎖,著實讓我感到了自他內心深處釋放出來的寒涼之氣。
分析與策略:
我決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怎么幾日不見,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究竟什么原因讓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孤獨地行走在心靈天空的陰霾下,在焦急與心疼中我在努力地尋找著。從班級到食堂到寢室,從思想到行為逐一排除可能性,是不是不適應學校環(huán)境了?不可能,開學初他那種活潑積極向上的勁頭,不可能不適應環(huán)境。學習上遇到困難了?與同學交往出現(xiàn)矛盾了?還是有同學讓他受委屈不敢說……經過反復地調查排除了所有的可能后,我意識到學生的問題不是出現(xiàn)在學校,很有可能來自家庭。我立即撥通了小明媽媽的電話,沒等我把小明的情況說完,就聽到他媽媽在電話那邊的哭泣聲了,在我反饋小明的問題后,小明媽媽終于說出了實情,就在十一放假期間小明爸媽離婚了,他們沒有想到家庭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了孩子。
當天下午我就把小明的父母找來,談了近兩個小時,得知孩子情況后小明的爸媽都表示對不起孩子,后悔又愧疚,盡管小明希望父母能重歸于好,給他家的溫暖,但事已至此又不能改變,只能好好安慰孩子,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雖然父母都表示離的是婚姻,但是沒有離開孩子,今后依然好好愛孩子,可我深知這種結果只能緩解孩子的心理焦慮,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要想讓他重新回歸當初的那個自己,很難!但是從班主任的角度,我更相信能帶他走出心理的困境。于是,我經常找小明談心,鼓勵、引導他,慢慢疏通他心里的郁結,號召班級同學多關心幫助他,讓他在父愛、母愛、師愛加友愛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溫暖,在學習上樹立自信,找到學習帶給自己的快樂,在同學交往中體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帶給他的溫馨。久而久之,小明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學習成績也在逐步提高,漸漸恢復了以前積極樂觀的性格,看著小明的又一次變化,他的父母也表示很欣慰,感謝老師、同學和學校幫助小明渡過了一個心理難關。
案例二:
老話說得好:“七十歲有個媽,八十歲有個家。”對于所有人來說,家就是內心一個溫馨的港灣,媽媽就像永遠??吭诟蹫忱锏哪撬掖蟠?,是每個人心靈的依靠。而小靜所經歷的坎坷讓人唏噓。上初中之前,小靜的父母就已經離婚,她一直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后來小靜媽媽再婚,小靜又有了一個完整的家,繼父的人品很好,對小靜非常好。后來小靜媽媽又給小靜生下了一個同母異父的妹妹,一家四口過得其樂融融,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小靜妹妹三歲時,小靜媽媽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這給了小靜巨大的打擊。親生母親已經不在,小靜只能回到親生父親的家里,從一個溫馨的氛圍中走入一個讓她感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中。在短短的幾年中,小靜遭遇了巨大的傷痛,對于一個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這是多么難以承受和面對的現(xiàn)實?。?/p>
分析與策略:
當我聽到這一消息的時候,感到震驚又心痛,為什么所有的不幸都發(fā)生在這樣一個弱小的生命里,命運太不公平了,經過一陣惋惜之后我冷靜下來,第一時間分別給小靜的兩個父親打了電話,并且囑咐他們悲痛之余好好關愛、開導這個最可憐的孩子。作為班主任,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關心幫助她盡早走出悲痛,讓家長放心。
為此,我組織班級開展了“面對不幸,我能做什么”的主題班會,活動中,學生紛紛表示,要善待和關愛在困境中的同學,不會歧視和嘲笑,愿意主動伸出友愛的雙手牽起那雙無助冰冷的手陪伴他們走出不幸的溝壑,欣慰的是大家說到也做到了。作為班主任的我除了平時生活上多關心開導她,學習上多鼓勵幫助她,還經常關注小靜的思想動態(tài),在物質上給予她資助。在全班同學、所有老師以及家人的幫助下,現(xiàn)在小靜已經基本走出了悲痛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臉上也出現(xiàn)了屬于她這個年齡的笑,平時能主動和同學們一起研究題討論題,學習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就連小靜的爺爺都欣慰地說:“多虧你們了,要不孩子真的很難走出這個陰影啊!”
我們經常說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課堂,我想說,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沒有一個善于運用教育智慧的教師,那么對于孩子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缺憾。蘇霍姆林斯基說:“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我慶幸自己具備了這樣的經驗。
案例三:
對于一個半寄宿制學校來說,面對的生源大多數(shù)都是農村孩子,而且家長們迫于土地少,或者出于生活的壓力,有很多已經走出農村,進城打工,把孩子留給了家里的老人,這些孩子順理成章地變成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中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品行優(yōu)秀,自制力強,能自主學習且成績很好,但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都是既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從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在長輩的溺愛中長大,小南就是這樣的孩子。這個孩子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爸媽只有過年才回家,他常年看不到父母,父母在金錢方面基本上會滿足他,但卻無法顧及他的心理狀況,于是小南就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毛病,張嘴就是臟話,一身的壞習慣,學習成績也是一塌糊涂。班級同學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分析與策略:
造成小南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的成因,是因為他長時間缺少家庭關愛,內心孤獨所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就是沒有愛心,缺少責任感和自律意識,不尊重師長和同學。作為班主任,面臨這樣的教育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我在頭腦中快速梳理出讓他走上正軌、積極向上的辦法。首先,我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小南的父母,得知父母不能放棄工作回來陪孩子,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去他們每天給孩子打電話聊聊天,關心小南的學習、生活及思想情況,讓小南通過聲音的陪伴感受到來自身處異地父母的溫暖,也讓小南感知到父母在外面的艱辛勞苦。另外,我經常找他談心,談一個人的責任感,談人生與夢想,如何珍惜時間、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感激所有幫助你的人,等等,并找學生幫助他,帶動、感化他。慢慢的,小南的責任感增強了,同學關系好了,逐漸在班級有了朋友,學習成績也在逐漸進步,現(xiàn)在已經成為班級的一名有責任心的班干了,看著他臉上露出自信陽光的笑容,聽到學生對他的稱贊與信服,我再一次為自己有成效的教育方法而欣喜。
對于家庭而言,孩子是父母的最大期望,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夢想;對于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的藝術和方法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是最大的榮耀。特別是作為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不僅要用知識的力量去武裝學生的頭腦,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運用教育的魔尺去衡量每個學生的高度和廣度。在漫漫教育路上,發(fā)揮教育的光熱、藝術的能量去化解學生成長路上的各類教育問題,用師愛化作春泥去滋養(yǎng)學生的心田,將師魂凝結成守望的燈塔,指引學生不斷走向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