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舒迪
(蘭州交通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愛情觀是人生觀的反映,愛情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受不同的經濟條件、社會制度及思想文化意識狀況的影響和制約,有著不同的內容,并且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和變化。[1]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保持初心,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但現(xiàn)實中,為愛而產生的悲劇比比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明確,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不僅是保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家庭和諧的根本需求。愛情是人人需要面對的必修課,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我們既要傳承和弘揚偉人對愛情忠貞的品質,又要根據(jù)現(xiàn)實的社會環(huán)境,樹立屬于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本文通過馬克思與燕妮無論貧窮富貴依然不離不棄的愛情故事,他們所展現(xiàn)的對愛情負責、專一、忠誠等優(yōu)秀的品質,對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和借鑒。
卡爾·馬克思出生于摩塞爾河畔特利爾的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生于貴族家庭的燕妮·馮·威斯特倫的家距離馬克思的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程。兩家父輩的友誼,使得兩家的孩子們也非常要好。幼年時期,馬克思是燕妮家的小???,燕妮的父親老威斯特倫非常喜歡他,愛他如子。大學時期馬克思與燕妮便私訂終身,自此,他們便開始了長達7年的等待,最終才如愿在一起。在這七年里,除了短短的幾次見面外,他們只能用書信寄托思念,馬克思專門為燕妮寫下三冊詩集——《愛之書》第一部和第二部及《歌之書》,我們通過這些詩集可以看出馬克思青年時期對于愛情的理解與憧憬。
1843年馬克思與燕妮在燕妮的母親居住地舉行了婚禮,這是他們生活的一個新起點?;楹?,燕妮把馬克思的事業(yè)當成自己的事業(yè),默默的支持馬克思的事業(yè),他們的感情生活大部分是在馬克思從事革命活動中度過的?;楹蟛痪?,他們便流亡到巴黎,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馬克思與燕妮一共有二子四女,但是由于顛沛流離、饑寒交迫的生活,只有三個女兒長大成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與無奈。然而在這種困境下,他們沒有被苦難打倒,依然深愛著對方,燕妮除了承擔家務,還要擔負起校對、整理馬克思的手稿等許多工作。1879年,燕妮在度過了65 歲生日后病倒,最終被確診為肝癌,面對病魔的折磨,她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意志力,甚至比丈夫和孩子還鎮(zhèn)定。在最后的彌留之際,她看到了馬克思被世界認可,非常愉快的度過了生命的最后幾天。燕妮的去世對馬克思有著很大的打擊,他的健康狀況愈加糟糕,經常沉浸在對妻子的懷念之中,1883年與世長辭。
愛情是人性中一種永恒的沖動,是指一對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對對方的最真摯的傾心愛慕,并且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一種最強烈、最穩(wěn)定、最專一的感情。[2]愛情是戀愛雙方共同意愿所產生的,任何的功利性和強迫性的愛情都不是真正的愛情。愛情是美好的,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是互相真摯的愛。
大學生正處于戀愛的高峰期,他們大都是90 后,甚至有了00 后,愛情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如今,網絡的普及,偶像劇、言情小說等高度的流行,使得學生對愛情的理解變得現(xiàn)象化,缺少對愛情的獨立思考,只是單一的接受信息,使自己處于對美好生活的幻想中,對自己所需求的感情并沒有真正的了解。他們抱著對異性好奇的心理,急切的想要奉獻自己的初戀。他們對愛情的憧憬是美好的,但對愛情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對于談戀愛的心理或許是好奇,或許是虛榮心,又或是“青春荷爾蒙”的產物。曾經有同學這樣形容戀愛:“戀愛就像一潭美麗的沼澤,誘使你奮不顧身的撲入它,使你越陷越深,當你想抽身離開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無法自拔?!边@正是體現(xiàn)了處于戀愛期的大學生們對于愛情理解的不夠徹底,沒有真正懂得什么是愛情。
馬克思認為愛情是戀愛雙方共同情感的產物,而不是一廂情愿或是委屈求全。他曾這樣說道“如果你在戀愛,但沒有引起對方的反應,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引起對方的愛,如果你作為戀愛者通過你的生命表現(xiàn)沒有使你成為被愛的人,那么你的愛就是無力的,就是不幸?!盵3]在他看來愛情雙方是平等的,需要互愛,不可以強求。愛情是雙方感情的共鳴。這種愛情才是男女雙方走向愛情的先決條件,在感情中最基本的便是男女雙方的互愛。這種互愛不是對于對方家庭背景、富有、權勢或是美貌,而是生命的真實表現(xiàn)。在生活中,不乏這種所謂的愛情:男方喜歡年輕貌美有身材的女孩子,美其名曰外貌協(xié)會;女方愛慕有錢有權有地位的男生,稱之為有理想有追求。乍看起來,這也算是男女雙方互愛,但這種只停留在客觀條件的互愛與馬克思所講述的愛情是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的。
愛情觀作為對愛情的一種認知,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環(huán)境及自身學習中形成的。大學生,作為中國社會未來最有希望的群體,肩負著發(fā)展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使命,應該在追求與享受愛情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yǎng),積極充分的了解愛情的本質,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積累大量經驗,塑造堅實的基本功,為偉大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學生應該提高自我認知與獨自思考的能力,學習和理解馬克思對待愛情時的真誠與理智,真正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同時加強自身對于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當真正遇到問題時保持理智的思維。大學生正處于剛剛成年即將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對其愛情觀還有充分的感悟空間,學校及社會應該努力的塑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影響。重提馬克思的愛情觀及其優(yōu)秀的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會及校園環(huán)境,提高大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加深對于愛情的理解,對其正確愛情觀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真正的愛情是純粹的,愛情給予人類一股神奇力量,可以滋潤一個人的心靈,引領著人們去追求美麗的夢想。當兩個在不同背景和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碰在一起,擦出愛的火花,那是一件多么讓人歡喜的事。愛情讓人懂得去欣賞人世間的不完美,也讓人明白世間的美好都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擁有。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愛情,財產是最無足輕重的東西,只有經得起別離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愛情。
“郎才女貌”“門當戶對”一直是我國傳統(tǒng)的對待愛情的觀念?!皩幵缸趯汃R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等對愛情的曲解也是大有人在的。如今的時代,擁有著前所未有的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網絡的興起,科技的快速發(fā)展,電子設備的普及使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思維愈加的活躍,愛情觀念也愈加開放。大學生對于其戀愛對象的物質要求越來越高,這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巨大考驗,快節(jié)奏的生活、物質化的社會、愈加浮躁的情緒,使剛剛步入成年的大學生很難保持初心,堅守本真。在選擇戀愛對象時,不能只看重外表或者是家庭的物質條件,愛情是戀愛雙方產生的情感、心靈感應、靈魂交疊,是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理想追求。
馬克思認為愛情應該是純粹的,是無關乎貧窮富貴的,不應有一絲一毫的褒瀆。馬克思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燕妮則是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兩個人的家庭背景在當時的那個時期是不被所有人看好和祝福的。在馬克思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學生時,燕妮就已經被父母引入社交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舞后”。巨大的貧富差距,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最終因為愛情走到了一起,強大的愛情使得他們克服一切阻礙,相知相守一生。在馬恩全集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與燕妮的生活一直很窘迫。在馬克思給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曾提到家里的窘境:“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一種神經熱。醫(yī)生,我過去不能請,現(xiàn)在也不能請,因為我沒有買藥的錢。八至十天以來,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盵4]甚至于貧困的生活使馬克思與燕妮失去了他們的三個孩子。但貧困的生活,孩子的失去,都沒有把他們擊垮,反而讓他們的心彼此貼的更緊。他們表現(xiàn)出了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對愛的純粹與堅持。燕妮曾這樣說過:“痛苦可以鍛煉一個人,而愛則給我們以支持?!盵5]在純粹的愛情面前,他們沒有任何的悔恨,從不相互埋怨;而是互慰互勉,共度難關,更加的互敬互愛。馬克思同時也認為戀愛雙方不應該過早的發(fā)生親密接觸。馬克思曾給自己的女婿法拉格寫信說:“真正的愛情是表現(xiàn)在戀人對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的態(tài)度。而絕不是表現(xiàn)在隨意流露熱情和過早的親昵?!盵6]正如馬克思與燕妮相互表達愛意后,馬克思便外出求學,與燕妮分居兩地,他經常給燕妮寫詩來表達他對燕妮的熱愛與思念,他們相愛長達七年才進入婚姻,最終相伴一生。
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應努力提升自我素養(yǎng),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把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被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現(xiàn)象所同化,堅持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就像馬克思在追求燕妮期間,依然發(fā)奮努力讀書,克服了思念、孤獨等情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使自己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最終與燕妮修成正果。在大學期間,大學生應該學習馬克思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和做法,處理好學業(yè)與愛情的關系,珍惜大學期間寶貴的美好時光,不為了不必要的目的或別人的想法去戀愛,從而浪費寶貴的時間,最終追悔莫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盵7]因此,大學生應該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保持愛情的純粹與高尚。
馬克思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減弱,也不會因為生活的困苦而消磨。愛情博大深邃,它絕不是沖動,也不是迷戀,而是時時包容著、保護著你的愛人,好像守護神一樣,守在心愛的人身邊,患難與共,忠貞不渝,不離不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曾說“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睉賽凼墙Y婚的必經路徑,而有些大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肆意戀愛,不負責任,只追求一時的快感與滿足。部分大學生對于自己的戀愛態(tài)度不以為然,他們本著好玩的心理追求刺激、虛榮,并沒有考慮到責任,這是一種戀愛道德的缺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吹矫利惖氖挛锩總€人都會去欣賞,快意享受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但那些都不是愛情,不能以欣賞或享受為由朝秦暮楚。真正的愛情是要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這是對愛情的忠貞。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認真負責的,是已然認定對方后的堅持與守護。馬克思曾這樣寫道:“愛情可以犧牲一切,唯獨不能犧牲它的保護權,因為后一種犧牲是膽小鬼的犧牲。”[8]真正的愛情是富有責任心的,是要有恒心與毅力的。馬克思無論婚前婚后均堅持給燕妮寫信,他坦坦蕩蕩,從不遮遮掩掩,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向燕妮表達他的熱愛與堅持。燕妮生病最后彌留的那段日子,馬克思更是伴其左右,寸步不離,只希望其快樂些。馬克思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愛情需要忠貞不渝,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愛情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馬克思與燕妮堅信著對彼此的愛,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走到了一起,為了共同的理想追求,從不埋怨苦和累,對彼此忠貞不渝,互相理解、包容,產生了流傳千古的愛情佳話。
大學生在學校期間談戀愛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因此,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學習馬克思與燕妮對待愛情忠貞不渝的態(tài)度和精神。在大學時期,大學生應以學業(yè)為重,還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揮霍時光。不少大學生無法合理的處理愛情與學業(yè)的關系,對于戀愛雙方的估計不足,過高的估計了戀愛對于學業(yè)的積極作用,無法承擔相應的責任與影響。當然,大學生可以與合適的伴侶適當?shù)慕煌?,但是要正確的處理好學業(yè)與愛情的關系,正確的對待雙方的感情。
在大學校園中,應該摒棄追尋利益物質而不追求真正愛情的思想。真正的愛情是需要戀愛雙方相互忠誠、負責任的,正確的愛情觀是經受時間的檢驗的。我國現(xiàn)在正處于社會的轉型階段,社會意識形態(tài)處于多樣化的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給予大學生戀愛更多的關注。學習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觀,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