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琪
我國教育信息化從1.0 時代走向2.0 時代絕不僅僅是提法上的改變,還是面對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在發(fā)展理念、建設方式上的躍升。教育信息化2.0 行動的目標是“三全兩高一大”,“三全”即教育信息化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全體學生、全部學校;“兩高”即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yǎng)普遍提高;“一大”即形成互聯(lián)網+教育的大平臺、大資源和大情境。教育信息化2.0 時代的到來無疑給語言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智能化在線教學平臺涌現(xiàn),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實現(xiàn)了教育智慧化。其中,翼課網從2014 年面世起,就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信息技術推進教育教學的變革,以讓學校、師生都能參與體驗和應用為依歸,努力為教師和學生開發(fā)有針對性的、適用的英語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全流程英語學與教的應用場景。在翼課網多元資源的支持下,教師可采取精準教學對策,力爭實現(xiàn)精準化教學(劉兆義2018)。本文結合在第16 屆中學骨干英語教師新課程教學高級研修班的教學案例,探討基于翼課網單元整體教學觀的初中英語精準教學途徑和策略。
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初,劉兆義就開展了“英語課文整體教學”的實踐探索,隨后,基于我國首套中外合編教材,提出“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課文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教”這一觀點被寫入20 世紀90 年代修訂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單元整體教學基于語言材料(包括看的材料、聽的材料、讀的材料),以語言能力為依托,循序漸進地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20 世紀80 年代初與現(xiàn)在探索的“課文整體教學”一并產生于美國的“Whole Language”理念。該理念有一個原則是“focus on meaning and strategy instruction”,即基礎英語學與教是基于意義的理解、分析、加工與表達和學習策略及方式的教學,這是基礎英語教育的最大價值所在(劉兆義2017)。與此不謀而合的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也提到了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之一即為主題語境,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教育部2018),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語言學習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對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主題語境不僅規(guī)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并有機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精準教學(Precision Teaching)是奧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于20 世紀60 年代基于斯金納(Skinner)的行為學習理論提出的。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認為,教學就是提出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并對學習過程進行控制,輔以訓練、反饋和糾正性補救等措施,形成所要求的行為,即達到目標并立即給予強化;對于那些偏離目標或未達到目標的行為,則在不強化的前提下進行糾正。精準教學從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開始,發(fā)展為評價教學、促進學習行為。精準教學的基本過程包括學習行為記錄與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精準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學評價,而衡量教學是否達到目標、學生是否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標準在于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反應。精準教學由于缺乏技術支持,發(fā)展緩慢。大數(shù)據的興起將數(shù)據價值推向了新的高度。教育大數(shù)據使得學習行為、學習狀態(tài)、學習結果等信息成為可捕捉、可量化、可傳遞的數(shù)字存在。大數(shù)據通過精準化的教學評價與預測使精準教學能夠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那么,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運用翼課網智慧課堂中大數(shù)據的優(yōu)勢來實踐初中英語精準教學呢?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思索,孕育了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觀的初中英語精準化教學實踐探究。
本課選取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3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本單元采用整體教學設計,以單元主題“人的個性特征”為主旋律,將課內信息技術應用的場景劃分為四個課時,見下表:
?
備課中,四位教師從整體上設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在完成本單元教學后,期望學生能夠運用目標語言中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及both 和as...as 構成的原級結構談論人的個性特征;通過語篇中哈利(Harry)前后的變化,以及他和朋友們的對比,利用歸類的方法學習和掌握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基本結構,在對比中理解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語法功能;通過泛讀和略讀等閱讀技巧獲取關于擇友的信息,并分析文章的邏輯關系,歸納文章主旨;通過精讀三篇關于擇友的文章,根據課文內容,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思維導圖,理解文章內容并歸納文章的寫作結構“觀點—原因—舉例”;通過比較不同的擇友觀,了解中外青少年對待友誼的態(tài)度和看法,學會思考和正確擇友;寫文章描述、比較自己和朋友,并表達朋友觀;運用翼課網“紙筆課堂”完成寫作任務,并在小組合作中欣賞別人、互幫互助。
本堂課課例是本單元第一課時——以“看聽說”為主旋律的語言感知和理解。傳統(tǒng)教學中的第一課時一般定義為“聽說課”,而《課程標準》中增加了“看”的技能,雖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還未提到“看”的技能,但因其編寫年份較為久遠,即將頒布的修訂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很可能會增加“看”的技能,所以這堂課定位為“看聽說”課,也是一次新的嘗試。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語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和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理解多模態(tài)語篇除了需要使用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技能之外,還需要觀察圖表中的信息、理解符號和動畫的意義(教育部2018)。因此,“看”的理解性技能貫穿本堂課的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對象是新初二(八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他們已在七年級(下)學習過有關外貌和性格的描述和表達,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能夠聽懂學習活動中連續(xù)的指令和問題,并作出適當?shù)姆磻?;能夠聽懂有關人物個性特征話題的語段,并就該話題進行簡單的交流;能夠在課堂活動中運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際,并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因此,此次教學中選用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3 主題為“人的個性特征”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但是,因為是借班上課,不能在課前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所以利用翼課網提前針對本單元教學內容布置相關預習任務和習題練習,通過大數(shù)據反饋和分析,提前掌握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水平,針對學生的薄弱點,分析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制訂最切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堂設計。
本堂課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
1.通過“看”的理解性技能觀看有關愛爾蘭雙胞胎組合Jedward 的視頻和twin band 的主題圖,理解both 構成的原級結構表述雙胞胎之間相同之處的用法,準確找出twin band 主題圖中呈現(xiàn)的三對雙胞胎;
2. 運用語音解碼、大意理解、細節(jié)理解和記筆記的聽力微技能,在聽力練習中獲取有關三對雙胞胎的人物特征等相關信息,并予以整理和處理,理解-(i)er 和more 構成的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表達雙胞胎之間不同之處的概念和用法,以及as...as 構成的原級結構表述雙胞胎之間相同之處的用法;
3.運用目標語言中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及both 構成的原級結構,使用恰當?shù)恼Z調、語氣和節(jié)奏簡單比較三對雙胞胎的人物特征;
4.通過問答形式發(fā)起關于雙胞胎薩姆(Sam)和湯姆(Tom)的結對口語活動,在含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情況下,準確運用目標語言中的比較級及原級句型真實的交際,準確、流利地交流自己已掌握而對方所不知道的信息。
1.課前:前置學習
(1)學生課前通過翼課網學習生詞,從而正確認讀和拼寫本課新單詞。
【設計說明】利用翼課網提前教讀單詞,解決學生的單詞認讀和拼寫問題。
(2)學生課前通過翼課網完成單句首字母填空的作業(yè),從而根據簡單的句子體驗單詞在語境中的應用。
【設計說明】課前通過讓學生完成單句首字母填空的作業(yè),借助翼課網的數(shù)據統(tǒng)計與分析,了解學生的總體情況和對本課需要用到的一些新單詞的掌握情況,由此精準確定詞匯活動的目標和需重點關注的學生。
2.課中:作業(yè)檢查
通過展示學生課前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檢查學生單詞的掌握情況,并幫助他們解決翼課網大數(shù)據反饋的掌握較差的詞匯認讀和發(fā)音問題。
【設計說明】通過翼課網的大數(shù)據分析功能進行作業(yè)展示和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對目標詞匯的掌握情況,明確需要進一步學習的單詞,從而在課堂中對學生作出個性化的指導和評價,并圍繞學生的難點設置情境,實現(xiàn)情境中的單詞檢查和教學,實現(xiàn)精準化教學。
3.課中:視頻引入
通過播放一段MV,讓學生觀看后說出歌曲中歌手的人數(shù)和歌手的特別之處(即雙胞胎),之后呈現(xiàn)有關歌手的多張照片,照片內容是關于來自愛爾蘭的一對雙胞胎樂隊Jedward 的,引導學生運用看的技能觀察圖片,描述雙胞胎的外貌特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對話如下:
T:Recently,I have been listening to a very beautiful song. I want to share it with you. Let’s watch the musical video together. But after watching it,I hope you tell me how many singers sing this song?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m?
S:There are two singers and they are twins.
T:Yes.They are twins.What does the word“twins”mean?
S:“Twins”means two children are born at the same birth to the same mother.
T:How do you know they are twins? What do they look like?And what are they like?
...
【設計說明】播放愛爾蘭雙胞胎樂隊Jedward的MV,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看的技能觀察圖片,談論Jedward 樂隊成員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歸納、總結有關人物特征的形容詞和副詞,并找出其反義詞,為學生學習運用比較級和原級結構談論人物的特征搭建“腳手架”。整堂課以twin band為主線,設置主題語境,引入本課話題“人的個性特征”,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中:聽力實踐1
聽前:呈現(xiàn)“三對雙胞胎參加學校音樂會”的圖片,引導學生再次運用看的技能觀察圖片,準確辨別出圖中呈現(xiàn)了幾對雙胞胎;接著,引導學生找出雙胞胎之間的差異;最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下方的三個觀眾談論雙胞胎的對話,進行聽前預測,為聽力練習作好鋪墊。
聽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按自己的進度完成1b 的聽力活動,給三對雙胞胎排序,培養(yǎng)和訓練語音解碼、細節(jié)理解能力等微技能。
聽后:學生在翼課網上核對答案。
師生對話如下:
T:Besides Jedward,let’s go to a school to see another band.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m?
S:They are a twin band.
T:How many pairs of twin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s?
S:There are three pairs of twins.
T: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within the twins?
S:Tara is quiet but Tina is outgoing.Peter is heavy but Paul is thin,etc.
T:Look at the three persons under the stage.What are they doing?
S: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twins.
T:Let’s listen and number the pairs of twins in the picture on Ekwing.
...
【設計說明】聽前,通過呈現(xiàn)另一個twin band的主題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特別之處;接著,讓學生辨別圖中呈現(xiàn)了幾對雙胞胎,并談論三對雙胞胎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差異,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辨別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為聽作好鋪墊。聽中,學生自主在翼課網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完成1b 的聽力活動,并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到圖片傳遞的信息,培養(yǎng)和訓練語音解碼、細節(jié)理解能力,能夠初步感知、運用比較級談論三胞胎的語言結構。學生運用翼課網完成聽力排序活動,使教師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分析出聽力活動的完成情況,提高課堂效率。
5.課中:語言運用1
學生按3c 要求先練習朗讀有關twin band 的主題圖中的對話。朗讀環(huán)節(jié)在翼課網上展開,并由系統(tǒng)自動進行評分。在對話練習活動中,學生利用翼課網自主跟讀對話為語言輸出提供支持。教師得到所有學生跟讀的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本堂課33%的學生得到等級A)。對于C 檔及以下等級的學生,教師引導他們再次進行跟讀。
接下來進行1c 活動中有關雙胞胎蒂納(Tina)和塔拉(Tara)個人特征的示范對話,教師糾正讀音,學生兩兩組合模仿示范對話進行語言運用和練習,比較三對雙胞胎的人物特征。教師巡視,及時提供幫助、指導,以此達到目標語言的輸出和鞏固。
【設計說明】運用目標語言中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及both 構成的原級結構,使用恰當?shù)恼Z調、語氣和節(jié)奏比較三對雙胞胎的人物特征。
6.課中:聽力實踐2
呈現(xiàn)雙胞胎蒂納和塔拉的圖片,要求學生看圖獲取信息,即twin band 結束表演之后,蒂納和塔拉接受電視臺的采訪,訓練學生看的技能。
教師呈現(xiàn)2a 中的單詞,并告訴學生通過聽力可以獲取更多關于雙胞胎蒂納和塔拉的信息。接著,播放錄音,要求學生在翼課網上選出2a 中詞匯的比較級,并根據機器智能評價,核對答案(本堂課中67%的學生得到等級A)。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簡要總結歸納比較級變形的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比較級的認知和理解。此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熟悉目標語言變比較級的形式和讀音。最后,要求學生一起朗讀目標語言比較級的形式。教師根據目標語言簡要介紹比較級中單音節(jié)詞尾加-er/ier,多音節(jié)詞前加more 構成比較級的規(guī)則,以此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訓練比較級的用法。
【設計說明】通過在翼課網選擇形容詞、副詞變比較級的正確形式和通過聽力練習獲取目標語言比較級形式的讀音,為學生總結規(guī)律作好鋪墊,也為下一步聽力填表活動搭建“腳手架”,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簡要歸納、總結比較級變形的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比較級的認知和理解。
7.課中:聽力實踐3
聽前:進行聽力策略的講解,教師告訴學生2a 聽力活動的側重點在單詞的形式上,但聽力任務的真正目的在于掌握意義,要想有效聽懂多輪對話,一個重要手段是“邊聽邊記錄”。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在聽的過程中進行快速記錄?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利用首字母(如h=hard,hw=hard-working)代表相關詞匯是聽力中一種快速記錄的手段。
聽中:學生完成聽力填表活動,找出雙胞胎之間的異同之處。教師確認學生明確要求后播放錄音,讓學生記錄并完成聽力填表活動。教師可再次播放錄音,并注意為學生留足思考判斷及填表的時間。師生核對答案。
聽后:全班核對答案。
師生對話:
T:How to get the answers quickly and correctly?
S: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T:If there are many keywords,how can you take them down quickly?
S:Write down the first letter of each word.
T:You can write down the first letter or some more letters which can help you complete the word after listening.
【設計說明】通過前一步的讀圖和本環(huán)節(jié)的聽力填表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看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語音解碼和記筆記的聽力微技能,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到表格傳達的信息,再次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入的機會,強化目標語言,為更高層次的語言輸出作好鋪墊。
8.課中:語言運用2
教師引導學生將2b 聽力答案,即蒂納和塔拉雙胞胎之間的異同之處用“圖表+星號”的方式呈現(xiàn),實現(xiàn)了語言和符號之間的轉換,為2c 的口語輸出作好鋪墊。
在完成含有“信息差”關于雙胞胎薩姆和湯姆的結對口語活動之前,引導學生觀察及朗讀示范對話,讓學生明確對話所用的句型結構。學生結對,讀出活動要求,明確student A 和students B 的角色分工。教師確認學生明確活動要求后讓student B 將書翻至第81 頁,閱讀自己的表格信息。學生先進行示范演練,教師點評。確認學生完全領會活動要領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活動操練,并巡視指導。在上述練習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回答及提問中的不同結構中是否正確使用了連系動詞is 和助動詞does。
【設計說明】先把蒂納和塔拉這對雙胞胎的信息轉換為表格和符號,給學生提供“腳手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2c 的表格。2c 是一個利用“信息差”的結對口語活動?!靶畔⒉睢笔墙浑H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指交際的雙方各自掌握著部分對方所不知道的信息,于是就有了交流、溝通這些信息的必要,是更高層次的口語輸出活動。
在“看聽說”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基于學情,利用大數(shù)據反饋和分析,結合教學實際和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合理的語言情境,將單元整體教學的意識貫穿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符合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力爭實現(xiàn)精準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始至終帶著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學習目標語言,在語境中體驗語言的變化,從而有效地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觀的初中英語精準化教學實踐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新技術的運用增加了課堂容量,促進了課堂的生成,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有益處,但是它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本堂課中選取了新技術的找讀目標語言、跟讀對話、做選擇題等功能,切合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傊?,不能為了用技術而用技術,應是確有所需才用,并做到有針對性地選取、采用,在精不在多。
第二,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過程應確立科學的“整體觀”或“整合觀”,切忌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合”。整堂課并非要集合聽、說、讀、看、寫所有教學技能,而是根據主題語境進行適當?shù)倪x擇。
第三,在“看聽說”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除語言表達之外的肢體表達、聲音變化和表情動態(tài),引導學生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達信息,表達身臨其境的感受。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觀的初中英語精準化教學實踐探究仍舊是一條漫長之路,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