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佳
自2016 年浙江省實施新高考以來,高考英語試卷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寫作題型的改變最為明顯?;诟呖紝虒W的反撥作用,國內(nèi)關于英語寫作教學及讀寫整合課型的研究越來越多。
閱讀和寫作在建構(gòu)主義理論下都是一種有意義的產(chǎn)品構(gòu)建、修整和形成。學生通過閱讀不同體裁、不同內(nèi)容的語篇“認知產(chǎn)品”,學會在新的語境中進行產(chǎn)品創(chuàng)作。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寫作策略、寫作技巧和寫作語言等,使學生受到閱讀文本的啟發(fā),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動機,進而通過寫作輸出有意義的“產(chǎn)品”。
因此,閱讀過程其實就是寫作過程的模擬。學習者通過閱讀,獲取文本的認知圖式、體裁圖式和語言圖式,為自己的寫作過程架設了橋梁(朱建軍2010)。而學習者的寫作過程本質(zhì)上也是對閱讀過程的模擬。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加大了互動力度,可提高協(xié)同效應(王初明2010)。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對語篇進行深層次閱讀,借鑒文本,積累寫作所需的多方面知識和信息,如話題觀點、寫作結(jié)構(gòu)與技巧、文本片段、核心語言等(戴軍熔、鄭春紅,等2011),使閱讀和寫作的結(jié)合更加有效,更趨協(xié)同。
外語學習是以使用他人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必定離不開模仿(王初明2012)。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證明,模仿是語言學習的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體裁多樣,話題貼近學生生活,文本難度適宜,是學生互動模仿的最佳范例之一。本文試圖通過協(xié)同理論探討閱讀與仿寫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
寫作中“寫什么,為何寫,怎么寫”是對寫作的主題語境、寫作意圖和語言風格的研究。在讀后仿寫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和學生在主題語境、寫作意圖和語言風格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讀后仿寫在部分教師看來是一種針對原文詞匯、句型和語法結(jié)構(gòu)的操練,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關注詞匯層面和句法層面的分析。在讀后的寫作部分,教師會設計詞匯翻譯與運用、句子翻譯與運用等練習,以期達到全方位訓練文本中的重點字、詞、句的目的。這使讀后仿寫任務操練脫離了閱讀文本的主題語境,文本涉及的具體情境、體裁和結(jié)構(gòu)等整體信息,導致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失去了有效保障。語言模仿不能只是依靠簡單、機械的語言重復或背誦,還應在互動中模仿。因為互動中的協(xié)同是全方位的。學生除了與語言使用協(xié)同之外,還要與語言使用的各種語境協(xié)同?;幽苁惯@些語境變量與所學語言結(jié)構(gòu)粘合起來(王初明2014)。
畫虎畫皮難畫骨?!肮牵╞ones,skeleton)”表示精髓、精神、本質(zhì)(essence,spirit,nature,etc.),即內(nèi)在的東西。寫作首先是作者用來傳情達意的方法和手段,依據(jù)表達內(nèi)容的不同,優(yōu)秀的作者會選擇最適合的詞匯、句式、段落、篇章、文體,用文本的意義主線串聯(lián)起來,使其表意最明晰。但是,因為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作者意識的培養(yǎng),導致部分學生的習作空有華麗的辭藻,卻因?qū)懽髂康牟幻鞔_,缺乏靈魂,無法打動人心。
寫作需要學生運用詞匯、句型和語法遣詞造句來完成。語言要求體現(xiàn)內(nèi)容和思維。運用恰當?shù)脑~匯表達想法,運用合適的句型突出重點,借助適當?shù)男揶o體現(xiàn)生動,這些都構(gòu)成了一篇文本的語言風格。但是,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未能基于文本的主題和意義深入解讀閱讀文本的話題語言、功能語言、修辭手法等,導致學生僅掌握了語言的形式,而沒有掌握語言的意義和文本的整體語言風格,造成寫作輸出的文本語言風格與閱讀文本無法保持一致。
王初明(2012)指出,“互動—理解—協(xié)同—產(chǎn)出—習得”是外語學習的有效路徑。在外語學習過程中,一方與另一方的語言交互作用促使雙方不斷構(gòu)建趨同的情境模式,認知逐漸趨同。語言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語言理解和產(chǎn)出結(jié)合的緊密程度;兩者結(jié)合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結(jié)合得越緊密,協(xié)同效應越強,外語學習效果也就越佳。這里說的“協(xié)同”是指所產(chǎn)生的語言與所理解的語言趨于一致,是語言輸出向語言輸入看齊,是由低向高拉平,縮小差距。要想使產(chǎn)出和理解協(xié)同,必須將兩者結(jié)合,促其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以促進理解與產(chǎn)出互動,撬動拉平,強化協(xié)同,是提高外語運用能力和學習效率的不二法門(王初明2012)。
美國作家德爾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 中指出,“教科書所編寫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語言現(xiàn)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guī)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體裁的示范本”(轉(zhuǎn)引自杜建超,2018)。因此,可選取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針對讀后仿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主題語境、寫作意圖和語言風格三個方面運用協(xié)同理論,探索解決之道:關注整體設計,促進主題語境的協(xié)同;關注意義主線,促進寫作意圖的協(xié)同;關注文本信息,促進語言風格的協(xié)同。
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7 Unit 2 Using Language 部分的閱讀文本A Biography of Isaac Asimov——關于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傳記類文學作品,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文學領域的代表性人物或?qū)ι鐣型怀鲐暙I的人物介紹這一主題內(nèi)容。這篇人物傳記采用“先總后分”的結(jié)構(gòu):第一段整體概括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職業(yè)及其成就,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話總結(jié)艾薩克·阿西莫夫取得成就的關鍵性原因:an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和 an amazing mind,并按時間順序記敘了艾薩克·阿西莫夫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系列事件。
文本解讀是課堂教學的邏輯起點(葛炳芳2013)。怎么讀、讀什么決定寫什么、怎么寫。首先,傳記類文體屬于non-fiction,不同于一般性的故事類記敘文體,需要引導學生深度研讀文本,進行多層次互動,整體把握主題語境;啟發(fā)學生把握文本的寫作意圖,增強讀者意識;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功能語言”,如文本架構(gòu),特別是首段概括統(tǒng)領全文的特點、傳記基本要素和時間順序敘事等,以及表達與“人物介紹”有關的“話題語言”,如同位語結(jié)構(gòu)、定語從句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句結(jié)構(gòu)等。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建構(gòu)一篇符合傳記類文體基本框架結(jié)構(gòu)、記述/敘事目的明晰、語言風格特征到位的文本。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所有的語言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即學生圍繞某一具體的主題語境,基于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深化對語言的理解,重視對語篇的賞析,比較和探究文化內(nèi)涵,汲取文化精華”(教育部2018)。讀后語言輸出活動設計的第一要素是緊扣閱讀話題,其次是學生對于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及其興趣激發(fā)。因此,閱讀和寫作相結(jié)合需要做到主題語境的統(tǒng)一(葛炳芳2018)。
在課程整體設計中,教師可安排圍繞主題語境的語篇感知、語篇解讀和語篇操練等環(huán)節(jié),將學習內(nèi)容有序整合。具體如下:
Pre-class:
a. Students search the internet or the library for the biography of one of their favorite writers,scientists,actors,sportsmen etc.
b. Students use several biographical facts to make a riddle,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game“Guess Who?”
Pre-reading:
a. Teacher presents some basic biographical facts of herself to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o is the person.
b.Play the game“Guess Who?”
Pre-writing:
a. Teacher employs the biography of Ronald William Howard to practice the key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b. Students employ the key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to practice orally and briefly.
While-writing:
Students write a biography of their favorite writers,scientists,actors,sportsmen etc.
協(xié)同與內(nèi)容吸引力有關(王初明2010)。語言的能力體現(xiàn)在內(nèi)容的表達上,與外供的內(nèi)容相比,在交際意愿的驅(qū)動下,學習者自主創(chuàng)造的內(nèi)容更易與語言能力發(fā)展融合,從而促進語言的準確、流利使用(王初明 2014)。因此,教師可安排學生課前搜索并整合喜歡的人物傳記介紹材料,梳理并簡單編寫“猜猜我是誰”游戲的題面。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自主編寫的材料,進行“猜猜我是誰”游戲,從而進入主題情境;在閱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閱讀文本中的功能語言和話題語言完成課外人物傳記類文本填空,并嘗試運用這些語言以傳記體的形式描述喜歡的人物,將語言與文本語境緊密結(jié)合起來;在寫作輸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搜索材料及閱讀文本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支架,仿寫一篇人物傳記。雖然讀寫任務與閱讀文本在主題語境話題上保持高度一致,但內(nèi)容是半開放性的,需要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這使得課堂互動更具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提高主題語境的協(xié)同效果,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意愿,進而幫助他們探究文本主題意義,從而進行多層次的深度閱讀。
1.與文本互動,提煉體裁要素
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快速瀏覽文章標題——A Biography of Isaac Asimov,確定文本體裁——a biography,并預測傳記類文本的基本要素。
【教學片段】
T: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in this passage?Or,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s in a biography?
S1:The birth and death information.
S2:The major events happened in his life.
S3:Nationality...and marriage.
S4:I think the qualities of that person should also be included.
T:That’s a very good point.
讓學生持續(xù)默讀課文,運用思維導圖(見下頁圖1)工具,自主概括、整合傳記類文本的基本要素?!墩n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設計中知識結(jié)構(gòu)化過程要有有效的導引工具和方法”(教育部2018)。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表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整合零散的信息,梳理文本結(jié)構(gòu),提升語篇理解能力。
2.與同伴互動,解讀文本結(jié)構(gòu)
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梳理文本細節(jié)內(nèi)容,獲取艾薩克·阿西莫夫主要生平事跡的信息,并用思維導圖進行整合。在學生歸納出文本結(jié)構(gòu)后,用問題鏈引導他們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In what order was this passage arranged?
(2)Were all the elements in the biography arranged in the above order?
(3)Based on the above two question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此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全文“先總后分”的結(jié)構(gòu),除首段之外,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一生。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他們學習語言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直接影響其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教育部2018)。如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涵及意義是達成寫作意圖協(xié)同的關鍵。寫作的目的是向潛在的讀者傳遞事實、觀點、情緒/情感、想象等(葛炳芳 2013)。因此在這個階段,可引導學生關注全文的意義主線,關注寫作動機,培養(yǎng)他們的讀者意識,并傳達寫作是有目的的行為。
在梳理了文本結(jié)構(gòu)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第一段,尋找全文的核心主題句,提煉主題詞,如 an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和 an amazing mind 等。在學生概括了艾薩克·阿西莫夫生平事件所展現(xiàn)的品質(zhì)之后,教師可追問:“Why did he receive such a fame?”將所有的品質(zhì)概括起來,歸結(jié)為an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和an amazing mind(見圖2)。
圖2
文本結(jié)構(gòu)的思維導圖在這一步產(chǎn)生了變化,原本看似零散且沒有聯(lián)系的信息被整合起來了。全文看似用時間順序記敘了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一生,但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側(cè)重選取了艾薩克·阿西莫夫浩渺人生歷程中最能體現(xiàn)其性格品質(zhì)的生平事件,希望借由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非凡成就讓讀者感受人物的獨特魅力和精神品質(zhì)。
通過以上與文本、與同伴、與作者的互動,學生逐步感知了傳記類文本的篇章結(jié)構(gòu)、寫作要素,同時通過教師的一系列追問,感受到了傳記類文本選擇敘事材料的獨具匠心,明確了寫作意圖的重要性。此時可安排學生進行第一次寫作活動: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明確寫作意圖,提煉核心品質(zhì),建構(gòu)文本結(jié)構(gòu),確定寫作要素,有側(cè)重地選擇事件。
語言風格是指語言體系本身的特點和語言運用中各種特點的綜合表現(xiàn)(杜建超2018)。借助文本結(jié)構(gòu)思維導圖,教師可讓學生尋找文本中關于人物傳記的話題語言和功能語言。
Read the text and find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key structures in the text while describing the life events of Isaac Asimov and fill in the table.(見下表)
【設計1】
引導學生關注以上遣詞造句的方式在表達信息中產(chǎn)生的作用和功能。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語言特色后,引導他們操練,并搭建寫作支架,使他們能仿寫出與原文語言風格協(xié)同的文章。
【設計2】
Analyze and practice the useful structures.
分析文本中的重點詞匯和句型,并進行簡單操練。
1.朗·霍華德(Ronald William Howard)是美國的電影導演、制作人及演員。他不僅有驚人的智力,能夠?qū)”纠锩總€角色都有全面的解讀,而且有著出眾的想象力,能夠以別具一格的方式講述故事。
學生1:Ronald William Howard was an American film director,producer,and actor. He had both an amazing mind with which he searched for thorough explanations of each character in the scripts and an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that gave him the ability to tell stories in creative ways.
2.最初,他只被認為是一個有天賦的,曾在兩部電視情景?。╯itcoms) 中扮演過引人注目(high-profile)角色的童星。直到1977 年他執(zhí)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俠盜獵車手》(Grand Theft Auto),他在導演方面的天賦才顯露出來。
學 生2:Originally,he was just regarded as a gifted child star having played two high-profile roles in television sitcoms. It was not until 1977 when he directed his first film Grand Theft Auto that his talent for directing became obvious.
3.在之后的生涯中,他努力導演了大量的成功電影。在他那些最富盛名的作品中,有一部獲獎的電影叫作《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學生3:Later in his career,he strove to direct a large quantities of successful films. Among his most famous works,one for which he won an award was A Beautiful Mind.
4. 這部影片大致是以John Forbes Nash,Jr.坎坷的一生為原型的,他是美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因其在博弈論(game theory)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
學生4:It was loosely based on the challenging life of John Forbes Nash,Jr.,a famous American mathematician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game theory.
【設計3】
Students practice orally introducing their favorite writers,scientists,actors,sportsmen etc in a group,using the key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學生通過以上與文本、與同伴的互動,不斷回看原文,產(chǎn)生了有質(zhì)量的深度閱讀,同時對文本語言進行遷移訓練,進一步推動了對文本語言風格的深層次理解,使后續(xù)仿寫的語言風格與這一階段的閱讀輸入產(chǎn)生拉平效應,達到語言風格的協(xié)同。學生最后產(chǎn)出的作品摘錄如下:
Liu Cixin a Chinese computer engineer and writer who wrote 13 books that are almost sci-fi stories.He has both an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that gave him the ability to explore the future world and an amazing mind with which he searched for thorough explanation of the problem of limits in a philosophical way. He was born on 23 June 1963 in Yangquan,Shanxi,where Liu’s parents worked in a mine. Among his most famous works of sci-fi,one for which he won an award was The Three-body Trilogy,three novels about the invasions of an alien civilization and how different camps on Earth cope with it.Much of The Three-body Trilogy was loosely set during 1966—1976. However,it is not cultural difference that makes Liu’s writing extraordinary.
讀時要關注作者,寫時要關注讀者,這樣才能換位思考,更好地達成協(xié)同(葛炳芳2018)。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教師要創(chuàng)設機會使學生與讀者互動。可在課后設計一次“我最喜愛的人物”作品展,并設計同伴互評表,讓更多的“讀者”參與進來,投票選出最佳作品。因為有課后展示,學生對于寫作任務更加認真,通過同伴互評,能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修正自己習作中的問題。
英語教學中活動任務的設計必須既有核心的關注點(如語言、信息理解、聽力或閱讀技能點訓練等),又有綜合的視野(任何任務都涉及內(nèi)容、思維和語言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活動,不可能單獨存在)(葛炳芳2013)。本文雖然從主題語境、語言風格和寫作意圖三個方面實踐了協(xié)同理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環(huán)節(jié)仍有相互交織的情況。
寫作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訓練過程,絕不能一蹴而就。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關注語法圖式、詞匯圖式、話題圖式、題材圖式、體裁圖式、文本解讀圖式和文本創(chuàng)造技巧圖式等。啟發(fā)、誘導、點化學生在反復接觸和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內(nèi)化語言知識,逐步體會和感知語言的規(guī)律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思考、創(chuàng)新的能力(陳儉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