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5歲的饒平如就在南昌經(jīng)歷了日機轟炸。他見證了無辜百姓被屠戮的慘狀。后來,他們舉家回老家避難,依然不得不和同學們一起跑警報。在沒有轟炸的日子,父親如往年一般將書帖搬到外面去曬。岳飛那幅“還我河山”的拓片,在他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1940年7月,饒平如尚在讀高中,他報考了黃埔軍校?!吧嫌行珠L,下有幼弟,父母不愁供養(yǎng)。我可以放心上戰(zhàn)場了,大不了就是戰(zhàn)死沙場,反正也沒打算活著回來?!睅е?00元錢和一個母親給的戒指,他走上了通往黃埔的路。那個年代,是真的“走”。從上饒走到湖南株洲經(jīng)廣西象山再步行廣西宜山、貴州貴陽、四川重慶……一天四五十里路,身上只一件夏天穿的單衣。大半年后,他才抵達。自小在家連洗臉水都沒有倒過一次的“饒少爺”,為了吃飽肚子,一路上很快就花光了200塊錢,還擺攤賣掉自己的手表和羊毛毯。最后餓著肚子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成都本校。如今,他依然記得校本部大門掛著那幅著名的對聯(lián):“升官發(fā)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兩年半后,炮兵科優(yōu)等生的他,沒有接受學校留校的邀請,選擇參軍。 到了1945年,雖然整個戰(zhàn)場形勢已經(jīng)扭轉(zhuǎn),但抗戰(zhàn)勝利似乎還遙遙無期。日軍依舊兇殘,在湘西拼湊20萬人進攻雪峰山,試圖先取芷江機場,再威逼重慶。那年4月19日,日軍開始往芷江機場方向移動。當時,饒平如能看見對面山上有一排一排的人馬在行軍,有騎馬的,坐轎子的,還有坐滑竿的。他當即決定阻擊敵軍,但是迫擊炮800米的射程顯然夠不著對面山頭。年輕氣盛的他當場違反了迫擊炮的操作規(guī)定,將戰(zhàn)線前移。于是,在15分鐘內(nèi),他們狠狠發(fā)射100發(fā)炮彈,打得對面山頭的日軍措手不及。第二日,興奮的饒平如又領著迫擊炮排四、五十人在原地阻擊,這一次日軍有備而來。“只聽見身邊到處是機槍子彈打在土上的噗噗聲。那時候,我抬頭看看,藍天白云,青山莽莽,自己葬在這塊地方也不錯……” 機槍子彈沒有擊中他,卻打中了離他不遠的四班班長。再后來,他們終于奪得了雪峰山會戰(zhàn)的勝利。他不無興奮地告訴說,那是他一生“最驕傲的事”了。
父母雙亡后,跟著祖父生活的程峙,14歲便參軍當兵。 1937年盧溝橋事變,15歲的程峙已經(jīng)在裝甲兵團當了1年兵了。當年,他的駐守地是南京。長江之上,程峙看到過鮮血染紅江水的場面。日本飛機掩護四艘軍艦封鎖長江,軍艦放下快艇,快艇上的機槍,見人就打。那是一場力量差異懸殊的戰(zhàn)斗。年輕的他,槍法不好,也不打算游泳過江了。他抱著必死的決心對戰(zhàn)友說:“把你們的手榴彈都拿給我,我(會)在陰暗角落里等著,日本人來了,我不開槍,我炸死一個就行了,炸死兩個我就賺一個?!?兩個戰(zhàn)友連拖帶拉,將他帶上一個用木板扎成一個簡易木筏。他們順著木筏飄到了八卦洲,接近中午時,被沿江老百姓用大麻繩拉上了岸。當天下午,他們用蘆葦扎成筏子,中間放上木板,半夜利用圓鏟圓鍬劃到了對岸。程峙當時不知道的是,他曾短暫停留的八卦洲,不久后成為人間地獄。成千上萬的南京軍民在那里被屠殺,而他撿回了一條命。同樣是1937年,原本一心想考取北京大學的趙振英決心棄筆從戎。他搭上最后一班火車緩緩駛出北京。那車頭掛著的白旗和不遠處不斷被鬼子突破的中國軍隊陣地是他一生的痛。8年抗戰(zhàn),從蘇北到粵北,最后到緬甸北部戰(zhàn)場,趙振英輾轉(zhuǎn)多處。1944年底,湘桂失守,日軍突至貴州獨山,直逼重慶。趙振英所在的部隊從緬甸被急調(diào)回國救火。在湘西的雪峰山會戰(zhàn)中,他們重創(chuàng)日軍,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中的最后一場大戰(zhàn)的勝利。
1945年9月9日,趙振英經(jīng)歷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舉世矚目的中國戰(zhàn)區(qū)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趙振英所在的40團第1營是打前站的先頭部隊,在8月20幾號便開始飛往南京做準備工作?!包S埔路一路彩旗高掛,大門口里的廣場道路兩旁,每十步就豎有彩旗,每根旗桿下就有一名我營的警衛(wèi)士兵肅立。我營擔任整個儀式的警戒任務。我們頭上戴著美式鋼盔,全部戴白手套,端美式?jīng)_鋒槍,精神煥發(fā),威武莊嚴……”
趙振英還記得受降儀式當天在會場里,他親眼見到了何應欽、顧祝同、冷欣等大人物,也看見了盟軍的幾位高官,更目睹了崗村寧次灰頭土臉地向中國軍人遞交降書的那個振奮人心的畫面。那個畫面曾經(jīng)無數(shù)次被他自豪地提起。作為投降簽字儀式會場內(nèi)外警戒工作的負責人,他是當時“會場內(nèi)唯一能自由走動的人”。幾年前他還說:“親歷南京受降,這是中國參戰(zhàn)軍人的最高榮耀?!?/p>
來源:騰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