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凡 [澳]達倫·波克 陳榮生 羅振宇 柴 桑
無論干什么,都應(yīng)該有最正確或者最合適的姿勢。學(xué)習(xí)有學(xué)習(xí)的姿勢,工作有工作的姿勢,玩耍有玩耍的姿勢。姿勢本身是傳遞給大腦的一個預(yù)先信號,預(yù)示著馬上要開始干什么了,可以減少狀態(tài)切換時間??墒?,最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姿勢模式搞錯了。讀書不像讀書,玩耍不像玩耍,特別是在假日,完全混淆了做事情應(yīng)該有的樣子。躺在床上,不是睡覺,而是玩手機;玩手機又不踏實,趕緊看會兒書;看書又看不進去,那就聽一會兒書,聽著聽著便迷迷糊糊睡著了;早上醒來,不愿坐在書桌前寫字,而是安慰自己可以用語音輸入……
扭曲的姿勢,讓大腦摸不著頭腦,進而進入純粹的敷衍狀態(tài),進入低效率甚至是負效率狀態(tài)。正所謂一言一行皆是修行,要干什么首先要有干什么的樣子,姿勢不對,一切白費!
孤山夜雨//摘自2020年4月18日《廣州日報》/
上周末,我開車去參加一個演講活動,感到很緊張。
我已經(jīng)做了充分的準備,練習(xí)過幾次,知道這是給對的聽眾對的信息。但我還是感到緊張。那是一種壞感覺,但隨著我繼續(xù)往前開,我意識到那是一種好的壞感覺。
我感到緊張,是因為我要說的話很重要。我感到緊張,是因為我想把事情做好,以便教給我的聽眾一些重要的原則。我感到緊張,是因為我在乎。而這是一件好事。
還有其他一些好的壞感覺。大運動量鍛煉后的疲憊感就是其中之一,在嘗試一些事情沒能成功但你知道它值得一試的感覺也是其中之一。
//摘自陳榮生文字小屋微信公眾號/
開國上將粟裕將軍是湖南人,妻子叫楚青,出生在揚州,后來逃到上海。
上海解放后,有一次粟裕和楚青逛馬路,走著走著,粟裕突然指著一家咖啡館說:“嗯,這家咖啡館不錯。”楚青覺得很奇怪,粟裕從來只會打仗,現(xiàn)在怎么突然開竅了,還懂欣賞咖啡館了?
楚青就問他:“這家咖啡館哪兒不錯啊?”粟裕就說:“你看,這家咖啡館上要是架幾挺機槍,就可以封鎖整個街道。”
同樣一個咖啡館,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是不同的側(cè)面。什么是真相?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任何一個事實擺在各式各樣的人面前,事實本身已經(jīng)不是真相。
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思維模型,看到的東西才是真相。
林冬冬//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
人的認知天性中存在著“慕好、艷羨、自利”的心態(tài),在看見別人有什么好時尤其如此。如果看見別人,尤其是自己身邊的人偶然間取得了什么成就,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為什么不能是我呢?”
直到大學(xué)時有一次遇到一件很倒霉的事,特別沮喪時,我也試著想了想這句話:“為什么不能是我呢?”那一刻,好像突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曾經(jīng)一度視為羞恥心態(tài)的一種全新用法……
心理學(xué)家肖恩·阿克爾指出,我們不能單單依靠別人擁有的外部條件,去推測這個人的長期快樂程度。同理我們也不能單單依靠自己遭遇的一些不順,就過度否定自己,質(zhì)疑老天不公。既然“為什么不能是我呢”這個心態(tài)很容易被用在別人遇到的好事上,那我們不也可以把它用在自己遇到的壞事上嘛。人生簡直就豁然開朗了呢。
//摘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