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高血壓是中老年患者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以血壓升高為臨床體征,而腦出血則是該疾病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1],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這類的患者,臨床上主張進行及時的治療,避免病情延誤,加重治療的難度,而在治療的同時,有效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治療順利進行,以及保障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為了研究有效的護理手段,臨床的學者不斷進行研究,通過研究的數(shù)據(jù)表明,急診護理模式的臨床護理效果較好,提高了護理的質量,為了證實這一研究結果,本文以護理措施對比的方式,進行如下的探究。
從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患者中按照入院的順序選取60例進行研究,選取的時間范圍為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對 這60例 患者 進行對等分組,一組為進行急診護理,命名急診組,一組進行一般護理,命名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最小62歲,最大73歲,平均(66.27±2.59)歲,急診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最小59歲,最大72歲,平均(65.72±3.01)歲,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文的研究目的,且自愿參加,所有患者的納入標準為:①符合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診斷標準;②排除患者自身存在其他重大疾病;③無用藥過敏史;④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對照組:該組患者進行一般護理措施,內容為: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病情,詢問患者的感受,告知患者注意事項,輔助患者做好術前的準備。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在術后定期進行病房的消毒和通風,及時的更換患者的床上用品,叮囑患者家屬做好陪護,巡視期間觀察患者的面容,觀察生命指標和恢復情況,做好記錄。
急診組:該組患者進行急診護理措施,內容為:術前:①建立急診護理小組,以護士長為組長,對組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提高其專業(yè)水平和素養(yǎng),使其有效的了解急診護理的流程,建立急診護理的制定,對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分工,明確每位護理人員的權限和工作職責;②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進行詳細的評估,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輔助醫(yī)生對患者制定詳細的診療方案;③對于意識較為清晰的患者,需要詢問其感受,安撫患者的情緒,提高其信心,以熱情和溫和的態(tài)度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狀況,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降低患者與患者家屬的心理壓力[2];④在具體的診療計劃出來后,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將治療的方式、治療過程以及治療的效果進行告知,同時叮囑其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期間需要配合的工作,提高患者與患者家屬的配合度。術中:①觀察生命體征,輔助醫(yī)生和麻醉師進行手術治療,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輔助醫(yī)生進行用品的傳遞;②及時供癢,保證患者的呼吸順暢[3]。術后:①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有無異常情況,做好手術物品的核對工作,在無異常的情況下將患者送回病房,做好交接的工作;②針對于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需要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使其正確面對且做好防范的工作;③在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的時候,做好陪護工作,并將檢查的結果及時告知醫(yī)生,為后續(xù)的治療提供依據(jù)[4-5]。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危重護理評分、安全護理評分、技術操作評分以及NIHSS評分和GCS評分。
其中GCS評分滿分為1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昏迷程度越輕,NIHSS評分滿分為4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受損越嚴重。危重護理評分、安全護理評分、技術操作評分均代表護理質量的內容,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該項的護理質量越高。
急診組的每組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結果均為P<0.05,代表急診組的護理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急診組的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急診組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急診組的患者昏迷情況以及神經(jīng)功能受損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護理質量分析()
表1 護理質量分析()
表2 NIHSS評分和GCS評分分析()
表2 NIHSS評分和GCS評分分析()
本文以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為例,對其分別進行了一般護理和急診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方式的護理質量[6-7],從統(tǒng)計學結果上看,急診護理明顯優(yōu)于一般護理,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急診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對癥護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做好術后的并發(fā)癥防范工作,做好術前的輔助檢查,有效的幫助患者及早的確認病情,制定診療方針以及盡快的康復,使得治療的整個過程中保持科學、有效、有序的進行[8]。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患者進行的急診護理措施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