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英
摘要:數學這門科目,不管到了哪一個學習階段,都是最難學習最難掌握的科目,在小學階段同樣如此。雖然小學階段是知識最為簡單,最好理解的時候,但是,數學科目和其他小學階段學習的科目相比依然是最難掌握的。尤其是小學高年級數學中的應用題,是學生害怕學習,困難最大的一類題目,接下來,就圍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201-01
數學學科與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較為枯燥、抽象、實用性差的特點。由于小學生處于成長的特殊階段、心智尚未成熟、學習自控能力較差,學習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會產生逃避心理,難以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老師開展數學應用題解題教學難度相對較大。但是應用題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且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加強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用題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1.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xiàn)狀
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來說,應用題的解答還是比較困難的,并且比較難掌握。解題時,部分學生缺乏解題的思路以及方法,導致其不知從哪里入手,從而深陷應用題解題的泥潭,無法脫坑而出。一般情況下,老師在講解應用題的時候,會將重點放在課本的例題以及公式上,想要通過不斷地練習來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但是實際情況卻與老師的初衷大相徑庭,學生不會掌握住課本上的知識點,卻對教材上的例題格外關注,在解題的時候就會按照書上的解題方式來進行套用,雖然答案正確,但是卻缺少自己的思考以及對知識點的認識。在學習書上例題模式的同時,學生們的思維模式也會被例題的模式所限制,小學階段這樣的情況甚為嚴重,因此需要老師們對學生進行悉心教導,如此才能保障小學生良好發(fā)展的基礎。數學中應用題在解答時,需要學生具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若是無法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問題,就會對學生們判斷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產生影響。
2.策略
2.1?引導學生準確掌握應用題結構。
應用題通常都涉及已知條件、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問題這三個因素,同時這些因素也是學生解題過程的起點與重點。但是由于應用題很多條件和數量,問題間的關系都屬于隱蔽性的,所以學生必須通過分析和整合已知條件與數量,及選擇相應運算符號,并經過相應推理與計算獲得未知量,之后再進行問題的解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清應用題結構,在理清解題思路的同時,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并獲得最佳解題方式,同時這也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前提。
2.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若想在小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在一些計算速度、距離、相對運動題型的應用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往日常上學行走、運動賽接力賽等情境方面進行想象,可以充分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更加順利地將自身代入到教學情境中,便于進行應用題的理解。同時,老師可以適當地設計一些較為開放的應用題來讓學生進行解答,這種應用題需要同時具備多種解題思路,讓學生們在經過課堂或課下思考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為學生們拓展解題思路,從而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和解題效率。
2.3?將應用題教學聯(lián)系到生活。
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題難度越來越高,對于學生來說做題壓力也越來越大,若是僅僅憑借老師的講授便去深入了解題型和知識點,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引導學生去理解題意,只有深刻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和情境,才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的進行知識的吸收。而將應用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則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通過應用題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可以讓學生想象自身所經歷過的事物,并進行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同時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將抽象的題目進行具象化。
2.4?讓學生們擁有充分思考空空間。
為了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教師們應該把重心放到學生們進行思考上面。教師的講解僅僅占據了教學過程中的一小部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學生可以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得出結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不可以急于求成,要讓學生們擁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避免長篇大論的空洞陳述,主要將時間用于引導學生上面,讓學生經由自己的指導之后可以進行充分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這種方式可以讓同學們通過自主思考獲取知識,而不是再完全依靠老師,也能減少他們對于老師的依賴性,全身心參與過程來得出結論。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的參與度增強,導致他們對于數學應用題的興趣會更加濃厚,很多時候都會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答問題。
2.5?設計開放型應用題題目。
教師們在選擇學生需要解答的應用題題型時,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的應用題。因為很多時候傳統(tǒng)的應用題就是將條件和問題全部列舉出來,然后讓學生們進行解答,但是很多時候不能讓同學們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學會顯得比較死板、生硬,所以為了讓同學們發(fā)散思維,教師們可以改動一下題型,增加開放型應用替,讓同學們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更加積極主動進行問題探索。僅僅只列出一部分的條件,接著可以讓學生們來進行補充和解答,在這個過程學生們會提出不同的補充條件,也會得出不同的解題結果,可以充分鍛煉學生們對于應用題的探究性和積極性。而且之前學生們習慣了全部條件列舉出來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們覺得眼前一亮,面對應用題越來越難的現(xiàn)狀,這種方式可以重新煥發(fā)同學們對于應用題的解題熱情。
結語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們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同時難度也在隨之增加,尤其是數學應用題,一直都是數學的重難點,如果學生們在應用題方面無法得到提升,那么數學學科就無法進步。所以教師們要根據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們提高自己的應用題解題水平,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能力。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多思考。
參考文獻:
[1]?譚鄭春.小學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探討[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3).
[2]?陳莉.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