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劍
川端康成說:美在于發(fā)現(xiàn),在于邂逅,是機緣。
我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幕場景:當(dāng)坐在公園長椅上僅僅隔著50厘米的兩個人各自低頭玩著手機時,兩人的周圍已悄悄畫上了一圈分界線,兩個圓彼此分離絕無交點。
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讓人們逐漸淡忘了從長椅上站起來,也讓人們忘卻了如何詩意地生活。我所說的“詩意地生活”不是吟詩作對,那太狹隘了,而是去發(fā)現(xiàn)去邂逅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我常在想,世上有了愚氓才襯出了智者,有了懦夫才舉出了英雄,是卡西莫多的丑造就了愛絲梅拉達(dá)的美。人是具有社會性的,絕不可能脫離身邊的一切而單獨存在,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比、相互交流才衍生出了現(xiàn)代文明的繁榮,而虛擬世界的召喚讓這種社會性開始消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逐漸背離了它原有的路。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春節(jié)。本該是一家人團聚的好日子,卻出現(xiàn)各自低頭刷動態(tài)搶紅包的場景。你會是第一個站起來打破這寂靜,蕩起這詩意一筆的人嗎?
本該是熱鬧的春節(jié),電子產(chǎn)品的枷鎖卻阻礙住了每一顆本該詩意的心。此時的詩意,正是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一家人團圓的其樂融融。
可是,我們放下手機就可以擁抱詩意了嗎?答案當(dāng)然是否定的。手機只是表象的載體與外在的束縛,而真正詩意的該是我們的心。這讓我想起了張愛玲,她雖寫下了太多充滿詩情畫意的句子,卻是一個不怎么詩意的女子。她隱居在自己的西木小屋里與世隔絕,少了交流,孤獨也不是一種詩意。而顧城,在新西蘭的草原上伴有自己的家人,詩意地生活便有了前提。
當(dāng)我們開始融入這個社會,便要學(xué)會去邂逅去感受每一個潛在的可能。用心去感受,才是真正的詩意所在。史鐵生在地壇里的日子是詩意的,盡管他總是獨自一人,盡管他只能推著輪椅行進,可他卻能歡喜那小伙子高亢的歌聲,卻能注視那對從年輕到歲暮的夫婦,卻能嗅到飲者腰間的酒香,周圍的一切他都在靜靜地感受。對啊,無論你的生活狀況如何,當(dāng)你的心詩意了,詩意的生活也就變得容易了。
詩意的生活也許只是你從長椅上起身站起,抑或是你主動打破新年的沉寂,又或許僅僅是你觸到的一縷風(fēng)、一片葉。
而我所能想到的最為詩意的生活,便是歸有光在《項脊軒志》里的那一段:“……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p>
讓我們詩意一會兒。
點評
本文的突出特點是既有鮮活生動的對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也彰顯了作者豐厚的文學(xué)底蘊。本文從公園長椅上玩手機的現(xiàn)象說起,再聯(lián)想到過年家族聚會時相似的情形,同時能不停留在玩手機這個表面想象,而更深入地思考問題的本質(zhì)——電子產(chǎn)品的枷鎖卻阻礙住了每一顆本該詩意的心,再運用張愛玲、歸有光等例子將詩意的生活非常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全文既有思辨性,又有形象性,結(jié)尾處對課本素材的活用是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