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紫 陳佳(通信作者)
410013湖南省胸科醫(yī)院,湖南長沙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導致死亡的最常見癌癥,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中老年群體是肺癌疾病的高發(fā)人群,多發(fā)生于40~60 歲,且病發(fā)前并無明顯癥狀,患者多伴隨輕微咳嗽或者咳痰等一系列癥狀,很多患者以為是普通咳嗽,自行服藥緩解癥狀,但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對疾病病情的掩蓋,錯失最佳治療時間。肺癌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態(tài)勢,臨床上傳統(tǒng)診斷方法有胸部X 線片、支氣管鏡、痰細胞學檢查等方法,缺乏足夠特異性和敏感性,大多數(shù)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腫瘤標志物具有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標本易獲取、創(chuàng)傷性小等優(yōu)點[1-2]。因此,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不僅對于肺癌患者治療和預后管理有重要意義,更可用于健康體檢肺部惡性腫瘤篩查及肺部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本研究對存在肺部良惡性病變患者60例進行8項腫瘤標志物及血清腫瘤相關物質篩查測定,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明確各指標在肺部良惡性病變中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
2018年1-12月收治肺部疾病患者60例,其中肺部惡性腫瘤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肺部良性病變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經支氣管鏡下活檢或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于肺部病變部位取得病理組織,并進行病理學診斷。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9~74 歲,平均(52.93±12.94)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1~72 歲,平均(51.30±15.5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均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使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血清分離,所有患者均無高脂血癥等,所有標本經過測試之后按照容量進行分裝放置在-20℃冷凍室進行保存,使用電化學發(fā)光熒光法進行成分分析,相關標準與質量控制樣品均由Roche 公司提供[3]。對兩組患者相關腫瘤標志物含量進行測定,包括CEA、細胞角蛋白19 片段、鱗狀細胞癌相關抗體、胃泌素釋放肽前體、CA19-9、CA125、CA15-3、血清腫瘤相關物質篩查。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分析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分析比較(±s)
組別 n CEA 細胞角蛋白 鱗狀細胞癌 胃泌素釋放 CA19-9 CA125 CA15-3 血清腫瘤相關(ng/mL) 19片段(ng/mL) 抗體(ng/mL) 肽前體(ng/mL) (U/mL) (U/mL) (U/mL) 物質篩查(U/mL)對照組 30 2.85(1.95,3.50) 2.15(1.04,3.01) 1.45±0.58 23.14(12.34±30.25) 10.8±3.22 19.10±6.28 13.76±4.72 80.23±8.22觀察組 30 6.55(4.15,36.28) 4.21(2.45,19.61) 2.25±1.02 36.23(23.16±85.25) 12.15±3.47 25.13±7.66 21.22±6.58 83.03±11.87統(tǒng)計值 Z=-5.243 Z=-4.191 t=1.750 Z=-2.740 t=0.505 t=0.256 t=1.962 t=1.062 P<0.001 <0.001 0.085 0.006 0.834 0.799 0.055 0.293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應用SPSS 20.0 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分析比較:觀察組血清腫瘤標志物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鱗狀細胞癌相關抗體、CA125、CA19-9、CA15-3、血清腫瘤相關物質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肺癌是我國臨床常見的腫瘤之一,具有發(fā)病率、致死率高等特點,對人類的生存存在嚴重威脅。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咳血、胸痛、胸悶氣短、貧血等癥狀,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易出現(xiàn)皮膚病變、肺源性骨關節(jié)增生癥等并發(fā)癥。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關鍵,提高肺癌的診斷水平已成為臨床工作中的現(xiàn)實問題。目前肺癌的診斷方法多依據影像學檢查,但影像學檢查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早期無法發(fā)現(xiàn)陽性結果。而確診肺癌多依據特異性較高的組織病理和細胞學檢查,但敏感性不高。因此,檢測血液中肺癌腫瘤標志物逐漸成為檢測肺癌的理想指標。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fā)生和增生過程中,腫瘤與宿主相互作用而產生或者是由腫瘤細胞生物合成、釋放的一類物質。腫瘤標志物檢查作為肺癌診斷的重要依據,可為臨床醫(yī)生診療提供重要的依據,同時在檢測腫瘤療效、預后、復發(f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作用顯得日趨重要。近年來,隨著臨床惡性腫瘤診斷和治療快速進步,其診斷和治療率得到顯著提升,但是對于肺癌早期診斷尚且缺乏有效臨床方法,直接導致肺癌的致死率較高。對于肺癌,臨床主要有細胞學、影像學、病理學診斷方式。但一些微小病灶難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全面檢查和發(fā)現(xiàn),并且對患者本身容易形成某種損傷。與此同時,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方式較為有效可行,腫瘤標志物主要產生于惡性腫瘤中,其在增長繁殖過程中會導致惡性腫瘤細胞分泌合成各類對機體損傷較為嚴重物質[4],是惡性腫瘤快速增殖的結果。臨床進行研究,記錄其量變數(shù)量,能夠較好提示腫瘤存在和生長情況。腫瘤標志物檢測的優(yōu)勢主要是能夠較好幫助人們認知其影像學改變情況,并證實惡性腫瘤存在,為后續(xù)的輔助性診斷,病情全面治療,惡性腫瘤的早期判定等提供便利。
盡管現(xiàn)在有許多腫瘤標志物不斷被發(fā)現(xiàn)、研究和應用,但由于肺癌組織病理的多樣性、同種病理腫瘤細胞的異質性和腫瘤生物學行為的復雜性,目前還沒有找到一種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的腫瘤標志物。各項腫瘤標志物單獨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理想,對多項腫瘤標志物進行聯(lián)合檢測是一種能有效提高肺癌檢出率的方法。
肺癌病理呈現(xiàn)多樣性的特征,不同的腫瘤標志物對于肺癌存在不同敏感性和特異性,僅僅使用一種標記物進行檢測可能存在敏感性、特異性相對較低,檢測結果出現(xiàn)偏差等相關問題。在本次的調查研究中,肺部惡性腫瘤患者的CEA、細胞角蛋白19 片段、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均較肺部良性病變患者顯著升高,提示這三種腫瘤標志物對于肺部惡性腫瘤有較好敏感性及特異性。CEA 升高主要見于肺腺癌,肺鱗癌及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可輕度升高[5-6]。細胞角蛋白19片段升高主要見于肺鱗癌,肺腺癌和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可輕度升高。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升高主要見于小細胞肺癌,本研究中肺鱗癌及肺腺癌患者無明顯升高,提示該標志物對于小細胞肺癌有較好特異性。而鱗狀細胞癌相關抗體、CA19-9、CA125、CA15-3、血清腫瘤相關物質篩查在肺部惡性腫瘤及良性病變的患者中,差異無顯著性,提示上述標志物對于區(qū)分肺部良惡性病變意義不大。
綜上所述,腫瘤標志物在病理性肺癌檢測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同的腫瘤標志物也存在其特異性特征,聯(lián)合進行各類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效果良好,對患者診斷和后期治療意義重大,適用于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