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敏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288-01
我國合作學習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毛詩》中就已提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戰(zhàn)國《禮記》中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中也提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些描述無不體現(xiàn)了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這是合作式學習最基本的理念。在西方,著名的社會互賴理論闡明了在教學中使用合作式學習的原理,是合作學習的理論支撐之一。群體中共同目標的存在產(chǎn)生了參與者之間的互相依賴,而在這樣一個群體中,任何成員狀態(tài)的變化都會導致其他成員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成員內(nèi)部會相互依靠,從而為彼此提供動力,激勵整個群體的奮發(fā)。綜上所述,合作式學習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而如何將其更好地應用于農(nóng)村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探討。
1.合作式學習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1.1?教師對合作式學習的理解不夠深入。
由于當前農(nóng)村學校的師生存在的參與培訓、交流活動的機會較少等一些問題,因此無法及時掌握教育部門頒發(fā)的一些指導性文件,同時缺少先進教學工具的輔助,導致在一些農(nóng)村小學語文合作課堂上出現(xiàn)了以下問題:教師設置的一些教學活動超出課程標準;部分教師依然將自己放在主導地位;有的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建議、討論反饋信息,導致課堂合作的效率不高;教師缺乏對部分學生合作學習參與積極性的關注。
1.2?生生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中青年到城市、城鎮(zhèn)務工,導致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生生合作講求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來增強彼此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且很多學生是左鄰右舍的關系,在這一特定優(yōu)勢下,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教師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會選擇合作式練習題目。但實際上,農(nóng)村小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不高,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真正做到生生合作。
1.3?小組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小組合作與生生合作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其優(yōu)勢在于變化形式多樣,如既可以三五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進行學習,也可以針對某一個學習任務進行小組間的協(xié)同合作。然而,小組合作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并不樂觀,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缺乏自律性,在小組中不能很好地與其他學生進行協(xié)作,甚至有時還會出現(xiàn)合作混亂的局面。
2.關于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式學習開展的建議
2.1?明確互動目標,重視合作活動。
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合作學習”,應該是既有學生互動,也有師生互動,而且這些互動不是一般的聊天,而是基于語文學習目的的互相幫助,從而獲得語文知識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這就需要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要有互動的目標。只有確定了互動的學習目標,才能保證體現(xiàn)教學互動的學習本質。我們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流程時,應先行確立好互助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多是通過人員編組,讓不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再通過布置任務,讓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合作互動,共同提高。小組活動的合作效果遠高于個人學習,這主要是因為小組活動中,成員的任務依賴于他人的協(xié)同,只有協(xié)同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活動中,易于形成良好的語言交流氣氛,學生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沒有課堂上獨自回答時害怕出錯的焦慮。這種自由平等的氛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語言交流,尤其是對那些來自邊遠山區(qū)的內(nèi)向的學生,在這種壓力和焦慮感較低的氛圍中,能更積極主動地與別人交流。
2.2?因人制宜,科學分組。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理,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這更是無可厚非。所以,在進行分組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性別、基礎差異,以“各有所長,優(yōu)勢互補”為原則,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發(fā)揮出自己無限的潛力,最大化提升小組合作效率。以20人的班級為例,4人一組,共分為5組。學習小組長先讓領導能力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善于與他人溝通、合作的人擔任。分成的小組盡可能做到在一個小組內(nèi)既有活潑開朗的又有內(nèi)向靦腆的,既有成績優(yōu)秀的又有成績較差的,既有心思縝密的又有馬馬虎虎的,既有思維活躍的又有遲別人半拍的,如此才能“動靜結合”,取長補短。另外,男女生的搭配比例應該盡量保持在1:1?;凇巴韵喑猓愋韵辔钡脑瓌t,讓優(yōu)秀的女同學去管調(diào)皮的男同學,讓優(yōu)秀的男同學去幫助成績較差的女同學,既減少了同性之間的矛盾,又提升了合作的效率。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強度的不同,匯報合作成果時,小組應推舉不同的成員作為代表來匯報,不應次次都讓能力強的學習小組長來匯報。如此,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合作式學習的快樂。當然,為了保持合作學習小組的新鮮感,教師可以兩三個月后重新分一次組,讓學生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他們?nèi)穗H交往的能力。
2.3?教師適時參與互動討論活動。
在學生合作互動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通過具體指導來實現(xiàn)師生互動。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當學生在專心互動的時候,教師不是袖手旁觀,而是融入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互動。融入的形式既可以是傾聽、會意,更需要指導,讓學生在質疑問難過程中,學會并積極進行思考,獲得認知。在學生分組互動討論時,教師時不時參與到某組活動中去,依據(jù)各個小組進展狀況,給予指導。同時,又注意把握全局,對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反饋性的解答和指導。
參考文獻:
[1]?蔡慧琴.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2]?黃英.小學教師合作學習現(xiàn)存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3]?蔡靜.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