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平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748100)
直腸脫是直腸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由肛門向外翻轉脫出的一種疾病。 如果僅直腸末端黏膜脫出,則稱為脫肛。 中獸醫(yī)稱本病為“掉蝶肚”。
1.1 肛門括約肌弛緩或腹內(nèi)壓增高。
1.2 伺養(yǎng)管理不善,營養(yǎng)失調; 或長期便秘、腹瀉、慢性咳嗽、分娩努責、久臥不起、直腸炎等。
1.3 因刺激性藥物灌腸后引起強烈努責,腹內(nèi)壓升高,促使直腸向外脫出。
1.4 牛陰道脫出也是誘發(fā)本病的原因。
脫肛,常發(fā)生在排便之后,脫出的肛門呈赤紅色,時久呈紫黑色,脫出的腸管黏膜水腫。 病牛不斷弓腰努責,后腿頻移,食欲、反芻減少,口色淡紅,脈象遲細。
直腸脫,常繼發(fā)于脫肛之后,也有原發(fā)的。 其特點是直腸末端黏膜脫出時,可在肛門外形成一個呈暗紅色、半圓球形突出物,表面形成橫文皺褶,中央開口。 經(jīng) 1~2天后,由于黏膜淤血、水腫而體積腫大。 如果脫出時間過長,長期暴露于體外,則可使黏膜發(fā)生干裂,以致壞死。 嚴重病例直腸脫出較多,似圓柱狀,由肛門垂下,向下方彎曲,常常發(fā)生黏膜損傷、壞死或直腸破裂。
根據(jù)臨床癥狀可以確診。
4.1 內(nèi)服驗方
4.1.1 黃芪 30g,白術 30g,陳皮 24g,升麻 30g,枳殼 30g,柴胡 2g,黨參 30g,當歸 20g,甘草 15g,研末沖服或水煎內(nèi)服。 同時對努責過度的病牛,可在用交巢穴用2%普魯卡因封閉,每次用量10~20mg,再服中藥效果良好。
4.1.2 白術 67g,小茴香 68g,附子 72g,槐花 70g,牡蠣 76g,升麻 75g,甘草 46g,陳皮 60g,赤石脂55g,干姜 45g,肉豆蔻 66g,當歸 77g,黃芪 60g,石榴皮 70g,麻仁 76g,訶子 56g,五味子 46g,共研細末,開水沖調,一次內(nèi)服,每天 1 劑,共服 5~7 劑。4.1.3 太子參 94g,五味子 16g,柴胡 31g,防風25g,訶子47g,升麻31g,若脫出部分有炎癥化膿,則加黃連、乳香、沒藥各19g。 用法,將上藥加水3000g,煎存一半,去渣內(nèi)服。
4.2 內(nèi)外藥聯(lián)合應用驗方
4.2.1 先用手術整復,后用70%酒精20ml 于肛門周圍分4 點注射。 再服下方:當歸47g,赤芍31g,黨參 47g,白術 31g,黃芪 47g,升麻 63g,火麻仁63g,茴香 31g,炙甘草 31g,將上藥加水 5000ml,煎汁 2500ml,一次內(nèi)服,每天 1 劑,連服 2~3 劑。
4.2.2 用7%白礬水洗凈患部,再涂花生油等潤滑劑,用手指將肛門脫出部分送回肛門內(nèi)使之復位,后服下方:蓖麻仁(去殼)250g,搗爛加水500g內(nèi)服。 再用蓖麻葉10 片,疊好包扎在天門穴處。
4.2.3 先用柚子葉加水煎后,用以清洗患部。 若有浮腫者,用梅片適量涂抹,使其消腫后,用花生油少許涂患處。 然后進行手術,將突出部分送回肛門內(nèi),使之復位。 術后病牛必須保定數(shù)小時,不讓牛臥地,以免重新脫出,再服下方:黑芝麻200g,糯米500g,豬大腸頭1 個,將藥加水煎至粥狀,內(nèi)服,連服 2 劑。
4.3 外用驗方
4.3.1 防風、明礬煎汁,用來洗凈脫出的腸管。再用少許冰片放進活著的田螺內(nèi),然后取出螺殼內(nèi)化的水,涂在脫出的腸管上,脫出的腸管即可自行收縮進肛門。
4.3.2 蔥白 30g,陳艾 25g,花椒 30g,木鱉子 6g,五味子 30g,枯礬 30g,龍骨 30g,密陀僧 15g,煎水取汁,洗肛門。
4.3.3 茄子稈、白礬少許,煎水洗滌,洗后整復。
4.3.4 冬瓜葉、荷葉、苦瓜根、茄子根各適量,共燒灰研末,香油調,擦敷患處。
4.3.5 水蛭適量,土炒研末,撒敷患處,腫退后洗凈,送回肛門,熱鞋底熨之。
4.3.6 陳艾 50g,蒼術 30g,菖蒲 30g,茶葉 23g,苦楝根30g,煎水洗肛門。
4.3.7 石榴皮 10 份,防風 7 份,白礬 5 份,花椒 1份,加水煎沸,候溫用以洗凈脫出部,緩緩送回。如黏膜送回困難時,同時用兩塊浸有溫藥液的紗布,交替托住肛門,直到不脫出為止。 治新鮮脫肛或直腸脫尚未感染或輕度感染。
4.3.8 金櫻子根、槐樹根皮煎汁洗患處,再用馬勃焙干研末,香油調擦患部,每天3 次。 治脫肛紅腫。
4.3.9 溫開水適量化入少量食鹽,將脫出的直腸洗凈。 涂布澆酒,用枯礬末適量撒布,進行整復。 再用兩塊浸濕熱醋的紗布擰干,交替暖托1 小時。治虛寒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