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該炎癥通常會出現可逆性呼氣氣流受限,致使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反復發(fā)作,發(fā)作強度隨時間發(fā)生變化。目前,針對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臨床上尚未研發(fā)出高效藥物或者特效方法,對其選擇的治療方式多以科學藥物治療配合良好生活方式、作息習慣等控制臨床癥狀,使支氣管哮喘常見的臨床癥狀緩解或消除。多索茶堿多用于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支氣管痙攣等癥狀;布地奈德在臨床上主要用于糖皮質激素依賴性或非依賴性的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慢性支氣管炎。多索茶堿與布地奈德作為臨床常用藥物,在單一應用的情況下,因患者機體差異、耐藥性等因素,治療效果也存在差異性。為探究臨床用藥方案的科學性,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實際病例,將多索茶堿與布地奈德聯合用于支氣管哮喘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并合理探究其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4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雙色球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7 例。其中,對照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20~65 歲,平均年齡(42.36±7.56)歲。觀察組男24 例,女23 例;年齡20~65 歲,平均年齡(42.61±7.5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屬自愿參與,參與者及家屬獲知情權。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2018 年)》中相關診斷標準[1];②2 周內未使用過激素類藥物;③免疫功能正常;④意識清楚,可配合研究,無精神疾?。虎菪?、肝、腎等重要器質性功能正常。
1.2.2 排除標準 ①血液循環(huán)、淋巴系統等功能障礙;②藥物過敏;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合并消化系統疾??;⑤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預防呼吸道感染、鎮(zhèn)靜、吸氧、化痰等綜合治療措施。
1.3.1 對照組 采用布地奈德治療:給予患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4,規(guī)格:2 ml:0.5 mg)2 ml,加入生理鹽水2 ml混合,霧化吸入,2 次/d,持續(xù)5~7 d。
1.3.2 觀察組 采用多索茶堿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布地奈德給藥方法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給予注射用多索茶堿(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08,規(guī)格:0.1 g)0.3 g,加入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1 次/d,持續(xù)5~7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及痰液指標、肺功能指標,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血清及痰液指標:通過實驗室檢驗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樣本及痰液樣本中的紅細胞沉降率、血清C 反應蛋白、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②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山東歐萊博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MSA99)檢測兩組的FEV1、FVC、FEV1/FVC、PEF 水平。③治療效果判定標準:依據全國哮喘防治協作組制定的咳嗽變異性哮喘(CVA)診斷標準進行評估,并劃分等級,顯效:治療后,咳嗽、哮喘等臨床癥狀改善,1 個月內未復發(fā);有效:治療后,咳嗽、哮喘等臨床癥狀改善;無效:治療后,咳嗽、哮喘等臨床癥狀未改善或改善不明顯。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記錄兩組治療期間出現的頭暈、心悸、嘔吐、過敏等不良反應例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及痰液指標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紅細胞沉降率水平為(13.70±1.46)mm/h、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為(7.26±1.26)mg/L、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為(13.70±4.27)%;觀察組紅細胞沉降率水平為(13.52±1.77)mm/h、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為(7.63±1.76)mg/L、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為(14.83±4.53)%。治療后,對照組紅細胞沉降率水平為(9.34±1.43)mm/h、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為(3.69±0.43)mg/L、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為(7.22±1.04)%;觀察組紅細胞沉降率水平為(7.67±0.62)mm/h、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為(2.36±0.22)mg/L、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為(3.73±0.34)%。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血清C 反應蛋白、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538、1.172、1.244,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血清C 反應蛋白、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7.346、18.877、21.867,P<0.05)。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對照組FVC 水平為(3.66±0.49)L、FEV1水平為(2.93±0.36)L、PEF 水平為(2.97±0.89)L/s、FEV1/FVC 水平為(80.05±14.18)%;觀察組FVC 水平為(4.14±0.42)L、FEV1 水平為(3.72±0.59)L、PEF 水平為(3.89±0.63)L/s、FEV1/FVC 水 平為(89.86±12.41)%。觀察組 的FVC、FEV1、PEF、FEV1/FVC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099、7.836、5.784、3.569,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27例、無效8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2.98%(39/47);觀察組顯效16 例、有效29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74%(45/4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9,P=0.045<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fā)生頭暈2 例、心悸1 例、嘔吐1 例、過敏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64%(5/47);觀察組發(fā)生頭暈1 例、心悸1 例、嘔吐1 例、過敏0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8%(3/4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47,P=0.460>0.05)。
支氣管哮喘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多在夜間、清晨發(fā)作,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過治療后緩解。但因機體狀況及耐藥性等差異性,部分患者在治療后仍會出現加重現象,且隨病癥的發(fā)展可產生氣道不可逆性縮窄或氣道重塑癥狀。病理基礎以氣道高反應性為主,是經白三烯介導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作用下形成的變態(tài)反應性非特異性慢性疾病,與遺傳、免疫機制、精神狀況、內分泌等因素具有相關性,其表現表現多為長期頑固性干咳。研究指出,對支氣管哮喘的治療關鍵是迅速控制患者癥狀,減少哮喘發(fā)作次數,或預防哮喘的再次發(fā)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2]。因此,在藥物選擇方面,其原則性在于盡快緩解患者的氣流阻塞癥狀,清除氣道分泌物,減輕氣道炎癥,以恢復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通氣量[3,4]。
在臨床用藥方面,臨床對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主要以藥物靜脈注射與霧化吸入兩種為主,其中患者的用藥種類、方法不同,治療效果的影響也存在差異性。藥物共分為兩類,包括支氣管舒張類藥物和抗炎類藥物,而多索茶堿與布地奈德即支氣管哮喘常用治療藥物。多索茶堿作為茶堿類藥物,在進入人體后,能夠顯著改善呼吸道的平滑肌松弛度,增加平滑肌的抗炎效果;而布地奈德在進入患者體內后,能夠增加患者支氣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以及溶酶體膜的穩(wěn)定性,抑制患者支氣管收縮等[5-7]。結合藥物的藥理作用分析,布地奈德主要用于局部抗炎中,作為常見糖皮質激素,其在抑制免疫反應及降低抗體合成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可以減少患者體內的組胺等過敏性介質的釋放。支氣管哮喘是在氣道上皮細胞、中性粒細胞、T 淋巴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下的氣道慢性炎癥疾病。布地奈德的應用,可降低炎性活性程度,抑制支氣管收縮物質的合成和釋放。多索茶堿則為甲基黃嘌呤衍生藥物,能有效抗支氣管痙攣及抗炎。
由于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常見病原體在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中可生存,因此,多數支氣管哮喘患者在冬春季呈病癥加重的局面。賈渭等[8]學者研究指出,多索茶堿片聯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可有效治療支氣管哮喘,可以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比例,改善哮喘癥狀和肺功能。本次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采用多索茶堿片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后,紅細胞沉降率、血清C 反應蛋白、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指標明顯下降,肺功能改善明顯,且治療總有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考慮原因在于,布地奈德以霧化吸入的方式,可以將藥液高速變?yōu)槲㈧F滴,直接作用于炎癥器官、支氣管、肺泡等部位,提高局部藥效濃度,更能準確發(fā)揮消炎、解痙、平喘、排痰等作用。多索茶堿的作用,通過緩解患者的痙攣現象,降低其高反應性,在緩解哮喘癥狀,提高患者通氣量方面具備明顯優(yōu)勢,抑制細胞內鈣離子的大量釋放,以抵抗局部炎癥,增強患者呼吸系統內呼吸肌的收縮功能[9,10]。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病情特點、機體狀況、耐藥性等因素,將多索茶堿聯合布地奈德合理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可降低其紅細胞沉降率、血清C 反應蛋白、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指標,快速抑制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緩解其臨床癥狀;并通過改善其肺功能,增強其呼吸功能;此外,該用藥方案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具備用藥安全性,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