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娟 劉曉芹 董 華
(棗莊市立醫(yī)院藥學部,山東 棗莊 277101)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起病危急的嚴重腦血管疾病,也叫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部供血中斷引起組織壞死或軟化的情況,患者多表現(xiàn)為頭痛、耳鳴、眩暈、猝然暈倒等癥狀,預后較差[1]。腦梗死后,患者機體會產(chǎn)生大量的自由基,從而破壞腦細胞結(jié)構,導致患者腦水腫、神經(jīng)功能損傷等。藥物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用方法之一,可有效提高患者缺血細胞自我修復能力,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均為神經(jīng)內(nèi)科常用的溶栓藥物,經(jīng)實踐證實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疏通梗死血管實現(xiàn)抗血栓的效果,但關于兩種藥物具體療效差異當前學界尚無明確定論[2]。為此,本實驗以前瞻性、對比研究的方式對大劑量阿托伐他汀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樣本選取時間: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樣本選取方法:隨機抽樣法;樣本對象:6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組資料如下:對照組中有18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50歲,最大75歲,平均(62.54±6.75)歲;合并基礎疾?。汗谛牟?、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分別為12例、8例、9例、2例。觀察組中有19例男性患者,12例,年齡最小55歲,最大73歲,平均(62.86±6.49)歲;合并基礎疾?。汗谛牟 ⑻悄虿?、高血壓、高血脂分別為11例、9例、8例、3例。2組上述基線資料對比均保持均衡性(P>0.05)。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經(jīng)顱腦CT檢查,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3];②起病在48 h以內(nèi);③臨床資料完整,能夠正常語言交流及填寫問卷;④均了解研究調(diào)查內(nèi)容,且達成書面協(xié)議。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②近期其他藥物治療方案,且對部分藥物藥敏;③無法正常凝血者;④伴有影響疾病治療效果的疾病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選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口服1次/天,1次75 mg。觀察組另加大劑量阿托伐他?。ㄝx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治療,1次/天,1次40 mg,術前服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兩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臨床療效、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厚度、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IMT)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有關數(shù)據(jù),并加以比較和分析。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年制定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評分標準》[4],擬定判定標準?;救篘IHSS評分降低>90%,可獨立生活;顯效:NIHSS評分降低45%~90%,病殘2~3 級,需在他人照料下生活;有效:NIHSS評分下降18%~45%,病殘程度為1級,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無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惡化: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增加>18%??傆行?1-無效率。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定: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估[5],該量表包含11項評分內(nèi)容,總分為0~42分,神經(jīng)功受損程度與得分呈負相關。
hs-CRP檢查: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進行檢測其hs-CRP水平。
IMT檢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生產(chǎn),型號:IU22型)對其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進行測量,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IMT超過1.3 mm視為粥樣硬化斑塊。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患者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軟件對分析,療效評定結(jié)果、不良反應監(jiān)測結(jié)果(n,%)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獨立t檢驗,組內(nèi)對比使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在對照組中,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惡化分別為6例、8例、6例、8例、3例,總有效率為64.52%(20/31);在觀察組中,基本治愈者12例,顯效11例,有效5例,無效2例,惡化1例,總有效率為90.32%(28/31),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χ2=4.521,P=0.033<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治療前,觀察組NIHSS評分為(18.14±3.43)分,對照組為(17.82±3.12)分,無明顯差異(t=0.384,P=0.351>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為(10.26±1.52)分,對照組為(14.35±1.37)分,組間差異明顯(t=11.129,P=0.000<0.05)。對照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70,P=0.000<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具有顯著差異(t=11.694,P=0.000<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治療前,觀察組hs-CRP水平為(8.76±1.92)mg/L,對照組為(8.68±1.86)mg/L,無明顯差異(t=0.167,P=0.434>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水平為(3.84±1.21)mg/L,對照組為(4.79±1.06)mg/L,組間差異明顯(t=3.288,P=0.001<0.05)。對照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117,P=0.000<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水平具有顯著差異(t=12.070,P=0.000<0.05)。
2.4 比較兩組IMT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厚度:治療前,觀察組IMT值為(1.25±0.18)mm,對照組為(1.29±0.21)mm,數(shù)據(jù)相比,t=0.805,P=0.212>0.05;治療后,觀察組IMT值為(0.92±0.22)mm,對照組為(1.02±0.24)mm,對比分析可得,t=1.710,P=0.046<0.05。對照組治療前后IMT值相比,t=4.714,P=0.000<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IMT值相比,t=6.464,P=0.000<0.05。
治療前,觀察組斑塊厚度為(2.69±0.19)mm,對照組為(2.73±0.16)mm,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t=0.897,P=0.187>0.05;治療后,觀察組斑塊厚度為(1.91±0.17)mm,對照組為(2.42±0.23)mm,通過分析,t=9.928,P=0.000<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斑塊厚度相比,t=6.160,P=0.000<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斑塊厚度相比,t=17.034,P=0.000<0.05。
2.5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68%(3/31),發(fā)熱、乏力分別為2例、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13%(5/31),乏力、胃腸道反應各2例,發(fā)熱1例。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χ2=0.144,P=0.705>0.05)。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突然發(fā)病的腦循環(huán)障礙疾病,主要與腦部血管動脈硬化相關,特別是處于老齡化程度加深及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社會大眾在不良生活方式下(如飲食結(jié)構失衡、作息不規(guī)律等)極易突發(fā)不良腦血管事件。病發(fā)后,患者腦部血液供應不暢,會導致梗死病灶區(qū)域神經(jīng)細胞凋亡,遺留認知功能障礙、肢體障礙等一系列并發(fā)癥,預后較差[6]。急性腦梗死一般起病較為突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需要立即就醫(yī),對其進行對癥治療,以及時緩解其腦部缺血缺氧癥狀,改善其血液指標,以使腦部供血恢復正常,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7]。在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原因上,血栓形成是主要發(fā)病因素,臨床治療關鍵在于溶解血栓及疏通梗死血管,但溶栓治療需在發(fā)病4 8h內(nèi)進行,適應證嚴格。另外部分患者因年齡大,自身合并多種慢性疾病、身體功能減退,臨床用藥時具有較大的治療風險,極易誘發(fā)其他危險事件,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尤為重要。
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其能夠?qū)ρ“迨荏w和ADP的結(jié)合進行抑制,減少血小板聚集,其具有見效快、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例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病癥[8]。阿托伐他汀是臨床常用調(diào)節(jié)血脂的藥物,能夠抑制HMG-CoA還原酶與膽固醇生物合成,進而調(diào)節(jié)血液中各項血脂指標,另外該藥物還能夠影響FH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膽固醇形成[9]。從疾病發(fā)生機制角度分析,血管動脈硬化在腦梗死發(fā)病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業(yè)用,而阿托伐他汀的應用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促使腦部梗死病灶血管血液供應得以恢復,起到控制疾病進展的效果[10]。另外結(jié)合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關鍵要點:快速溶栓,選擇超早期溶栓復流能夠有效切中病機,再加之阿托伐他汀給藥劑量增大后會加快藥物起效時間,因此從理論上而言選擇上述藥物聯(lián)合方案治療可增強治療效果。
在本研究中,對觀察組加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其中氯吡格雷能夠?qū)ρ“寰奂F(xiàn)象產(chǎn)生抑制作用,有利于緩解疾病的發(fā)展,但對于已形成的血栓,其作用欠佳;阿托伐他汀作為選擇性的HMGCoA還原酶的抵制劑,HMG-CoA具有促進膽固醇形成的作用,其通過抑制HMG-CoA的作用降低患者機體內(nèi)的膽固醇指標,減輕其高血壓、腦卒中等癥狀的風險,而血清hs-CRP作為反映低水平炎癥情況的一種指標,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系,大劑量阿托伐他汀的使用使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減輕,有利于促進患者血清hs-CRP、IMT值及斑塊厚度的降低。所以,在本研究結(jié)果中,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清hs-CRP、IMT值及斑塊厚度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上差異顯著(P<0.05)?;颊哐録s-CRP、IMT值及斑塊厚度的降低有利于改善患者腦部的血流動力學,阿托伐他汀通過對血脂水平的控制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配合氯吡格雷的溶栓作用,兩種藥物聯(lián)合能夠有效改善腦部血供障礙現(xiàn)象,促進患者腦部供血正常,改善其神經(jīng)缺損癥狀,從而有效提高其臨床療效。因此,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高,且神經(jīng)功能改善明顯(P<0.05)。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安全性與安慰劑類似,無嚴重不良反應,其與氯吡格雷聯(lián)合應用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無拮抗作用,因此安全性有所保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照組9.68%<觀察組16.13%)無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聯(lián)合用藥方案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確切,能夠在保證治療效果的情況下,減輕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降低血清hs-CRP水平,改善其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癥狀,緩解病情,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