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群
摘要:呂叔湘先生曾說過這么一句話:“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是的,在小學階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認為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閱讀是一個最核心的部分。曾經(jīng)看過這樣的一句話:“怎樣使學生變聰明呢?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并非是補課或者增大作業(yè)量,而是讓學生不斷地進行閱讀,閱讀閱讀再閱讀?!睂τ谝粋€學生來說,是否擁有足夠的閱讀量是非常關鍵的,第一,當學生在不斷閱讀時,他所看到的高度也會不同于其他人,也就是眼界較高。第二,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會不斷吸收作者的思想,潛移默化,這對塑造學生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幫助。第三,當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他所想的思維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對小學生來說進行課外閱讀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4-0052-01
好的閱讀習慣能讓人終身受益,但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要經(jīng)歷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是學生們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而語文又是學習各學科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就顯得格外重要。一個人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知識獲取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相較于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是有一定差距的。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習慣極其重要。
1.從興趣讀物入手閱讀教學法
首先,要進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自然是從學生們的興趣讀物入手。最開始時,我們挑選的課外讀物需要根據(jù)學生們所處的年級不同而不同。像低年級的學生,最初可以挑選一些學生們喜歡的繪本,圖畫結合短段文字的繪本,并非是學生幼兒時期聽的故事書,出發(fā)點要以塑造學生的心性為出發(fā)點。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這時候挑選的書籍可以偏向文學類的作品。
例如,我在教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我所挑選的是出自楊紅櫻所寫的《笑貓日記》,這一系列的書籍是最適合三、四年級的學生閱讀的。這個階段的學生最先接觸楊紅櫻的作品是《淘氣包馬小跳》的動畫,這部動畫在中年級學生中掀起一番熱潮,自然而然學生們對《笑貓日記》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我給學生們定了個規(guī)定,每次讀完一本《笑貓日記》之后,可以與同學或者教師進行探討,比如說寫法上、用詞上或者一些小道理的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我聽取了許多學生的想法,在聽取的同時,我也會和學生分享我的讀后感,共同交流。
2.名著課外閱讀導讀教學法
我們在小學階段的課外讀物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教師還是極力推薦學生閱讀課外名著,這也是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活中需要慢慢完成的一項任務。對于課外的名著導讀,我會放在學生的寒暑假時間布置,所謂的布置只是為了更好地督促學生去進行課外閱讀。每次在假期結束之前,我會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這篇是從假期書單中的其中一本學生認為有啟發(fā)的名著而來的。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我布置的讀后感是不限篇幅的。
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學生語文時,提供給學生的假期書單是《魯濱孫漂流記》《童年》《做一個快樂的少年人》《中外動物故事選》《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格列佛游記》《做人與做事》等總共十本課外名著,我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5~7本書籍進行閱讀,在假期開始之前,我會做一個和書單中推薦的書籍相關的一個導讀的文檔,也就是把我對每本書的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閱讀這些書,我都會寫一個導讀,導讀的內容大概就是包含著名著中會涉及的人物以及大概的故事線,在最后會附上我讀書之后的看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課外名著,從而發(fā)表他們的意見。
2.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指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強調的就是興趣的重要性。閱讀習慣是在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是培養(yǎng)他們閱讀習慣的不錯方法。學生只有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才會主動去閱讀書籍;只有將閱讀當成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他們才會去享受這個過程,激發(fā)閱讀興趣,進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2?開展讀書知識競賽,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想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除了對學生這個主體需要采取措施外,還要對閱讀環(huán)境進行改進。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會增加學生們對語文閱讀的熱情與積極性。尤其是讀書知識競賽的開展,會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學生們會積極閱讀書籍,為這個知識競賽而努力。因此,老師可以在每一個章節(jié)結束后,積極開展一些讀書知識競賽,可以是班級的,也可以是校級的,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既豐富了教學活動,又促進了他們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學生之間還會產(chǎn)生一種競爭意識,形成一種學習氛圍。
比如,在教學進度完成一半左右時,老師可以開展讀書知識競賽,在這之前,告訴學生們競賽的書籍內容范圍,讓學生們有所準備。然后老師要認真篩選題目,以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目標,精心準備這場競賽。這種競賽主要是為了增加學生們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習慣,其次也是使學生們之間產(chǎn)生競爭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知道閱讀的好處。這種方式既能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增加他們的閱讀熱情,又能促進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閱讀是我們不能缺少的一種素養(yǎng),會讀書和愛讀書,不但能夠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最基本語文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使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鍛煉。
參考文獻:
[1]?王丹丹.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2):14.
[2]?朱鵬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