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婭瓊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實現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重要教學途徑,它也貼合課程教育目標中所做出的德育指示,主張教師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兼顧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發(fā)展,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質,最佳教學愿景。而展望小學階段學生的基本特點,他們身心尚未成熟,這一時期對外界事物接觸較少,思維簡單與個性單純。對此,若想強化其課程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實行生活化教學,使之從熟知事物入手逐步體會課程重點,經由教師專業(yè)指導吸收知識與扎實能力,以保良好學習收獲。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模式;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3-0027-01
若想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高效落實生活化教學,教師的策略設定便應立足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同時適當調整教學方法趨于生活化,并積極引用生活案例與素材作為教學資源。力求為學生構建和諧且愉悅的學習氛圍,注重其課程知識吸收、能力深化與道德品質塑造。
1.立足于已有生活經驗,從熟知事物體會課程重點
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效率關鍵在于教師在課程導入階段所做出的準備與工作,教師應明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便要在課程前期以教學方法和指導方式的調整,來將學生的目光轉移與課程重點,使之明確將要重點學習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從而以一定的知識儲備更快步入課程進度。對此,課程導入可立足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從其熟知事物入手,由教師對其思維進行啟迪與引導,使之逐步感至于體會課程重點。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學路上”課時內容時,本節(jié)課的認知行為與情感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交通標志及安全常識,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來保障自身安全。對此教師在課程導入過程中向學生發(fā)問“你經常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是否知道乘坐這些工具的安全事項?”、“在你過馬路的時候經常遵守哪些交通規(guī)則?”以及“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不安全的交通規(guī)則以及其引發(fā)的后果?”等。這些問題立足于學生已有經驗,通過提問方式便會引發(fā)其探究欲望,將其目光逐步轉移與課程技能與知識目標,并從已有經驗中獲取一定知識儲備更快步入課程進度,提升學習效率。
2.基于教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促進知識良好吸收與內化
課程講解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針對課程重點內容做出策略方法的調整,重點可將教學手段趨于生活化,全力為學生構建熟悉的氛圍與環(huán)境。并在此過程中加強教育與專業(yè)指導,促進其志士的良好吸收,使之以實際應用進行良好的內化。對此,教師可在課堂拓展一些體驗式的項目活動,將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總結為活動主題,讓學生以角色扮演和對話交流的方式在半真實情境中演示行為活動。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教材“課間十分鐘”模塊內容時,為了達到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課間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之掌握合理安排時間,以不影響學習精力與專注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合理安排課間時間,平衡學習與娛樂”為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合力探究與體驗。此過程中,小組內各成員可說出自己想進行的課間活動,及所占時長。然后由整個小組集體演示展示給教師和其他同學,在限定時間演示后,由各自成員和班級其他學生預測擁有不同課間活動與時間安排的同學在步入下節(jié)課堂時會具有怎樣的表現,而這種表現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然后教師針對消極表現做出問題指導,利用課程知識向學生表述課間活動適當與不當性以及合理安排時間的必要,進而強化課程知識吸收、及內容的深切認知與體會。
3.引用生活素材與案例,增強實踐分析與感悟思考力
課堂教學的支撐——教學資源的補充與拓展是必不可少的,而為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整體教學質量與水準,使教學形態(tài)更趨于生活化,那么教師便要基于已有教材尋求拓展,引入與學生相關的生活素材與案例作為補充與完善。以此能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脫離于教師枯燥化的理論講解模式,經由具體案例展開知識的剖析,以此有效強化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實踐分析與感悟思考能力。生活素材和案例可基于一些社會層面的專業(yè)報道內容與時事材料,還可以立足于學生已有生活經歷做出具體事件的提煉。
以一年級教材“吃飯有講究”為例,本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有關飲食健康的常識,并且能夠學會合理搭配營養(yǎng)事物的方法,深化熱愛生活與享受生活的美好情操。對此,教師可通過媒體課件展現一些有關人體各部分技能出現問題的圖片,包括手部蛻皮、頭發(fā)掉落、以及面色蠟黃中學生常見的病癥案例。然后由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對一個圖片所展示的病因進行剖析,根據已有常識探知這些都是由于缺乏哪些營養(yǎng)元素所導致的,以此指向課程重點,了解不健康飲食搭配以及偏食挑食的危害。之后,還可讓學生分享一些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健康的食物搭配方式,并說出這些良好習慣對身體的益處,從而在生活素材敘述中更好地認知課程知識,并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中強化能力掌握效果,體會課時目標并在有效感悟思考中全力達成。
4.總結
綜合來說,基于生活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從教學導入方式、具體教學手段、實際教學資源與課程教學案例方面做出重要調整,使之更趨于生活模式,旨在強化學生知識吸收與能力深化,全力達成課時技能與情感目標。
參考文獻:
[1]?崔顯花.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8.
[2]?趙雪蓮.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