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晨 詹 強 沈琛越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廣興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2 杭州市兒童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14
筆者跟隨導師診治1例脊柱側彎患者,基于“以筋為先”理念僅治療1次后,患者癥狀改善,2周后復查X線提示脊柱側彎曲度明顯改善。介紹如下。
患者,女,18歲。2019年8月5日就診。主訴:反復頸部、腰部酸痛3年余?,F(xiàn)病史:患者3年余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頸部、腰部酸痛,期間就診于外院,行針灸、推拿等治療,癥狀反復,遂至詹師門診就診。查體:脊椎旁局部肌肉緊張,兩肩不等高,剃刀背征+,叩擊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澀。輔助檢查:脊柱全長正側位:脊柱側彎,COBB角約為23°。中醫(yī)診斷:脊僵,氣滯血瘀證;西醫(yī)診斷:脊柱側彎。治療:在胸背部采用滾法、一指禪推法、肘壓法等一共約15min,在推拿觸及緊張點處重點操作,并做標記,用刃針在標記處松解剝離肌筋膜,再行拔罐,最后行胸椎三維定點整復法1次(①坐位旋轉:囑患者坐于馮氏正骨椅上,固定雙足及骨盆,醫(yī)者位于其右側,左拇指頂住向右偏歪的棘突,醫(yī)者右臂自患者右腋下穿過抓住患者右肩,讓患者彎胸腰部至偏歪棘突關節(jié)間隙擴大,引導患者向右后方轉身,當左指感覺棘突松動時用力推患椎棘突,然后再向反方向重復上述操作。②背伸上提:囑患者雙手交叉抱枕,雙肘彎曲,醫(yī)者于其身后,雙手自腋下向前穿過抓住患者上臂,胸部貼緊患背,讓患者彎胸腰部至偏歪棘突關節(jié)間隙擴大,配合深呼吸至呼氣末,醫(yī)生前臂用寸勁上提向后上復位)。術后囑患者改正坐姿,每日牽引。通過治療1次后,患者頸部、腰部酸痛明顯改善,2周后外院復查脊柱全長正側位提示COBB角約4.2°,3月后隨訪患者無酸痛再發(fā)。
按:詹師認為,脊柱側彎的骨關節(jié)改變?yōu)榻Y果而非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脊柱兩側組織異常應力造成不平衡牽拉所致?!端貑枴ゐ粽摗吩啤白诮钪魇嵌麢C關”,筋柔方能骨正,因此在治療脊柱側彎中應以筋為先,筋骨并重。通過推拿手法觸診、定位、放松脊周緊張點及肌肉痙攣處,發(fā)揮推拿理筋手法“診療合一”的作用下,結合刃針松解肌筋膜,拔罐祛瘀生新再灌注,能疏通經(jīng)絡痹阻點,緩節(jié)柔筋,改善循環(huán),從而有效調整脊周軟組織的異常應力,為重建人體脊柱力學平衡提供條件。其次,在推拿理筋手法放松肌肉下行整復手法,能減少患者行整復手法時的抵觸心理,增加手法安全性,延長療效。在理筋手法達到“筋柔肉松”狀態(tài)下,再行胸椎三維定點整復法整復骨關節(jié),便可有效調整脊柱應力,重建脊柱內(nèi)外源平衡,達到治療目的。術后囑患者每日牽引,行牽拉肌肉,緩解痙攣之法,更有利于骨關節(jié)的自我矯正,減少復發(f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