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泗佳 張耀超 黃 晶 張軍峰
老年人由于各種原因接觸信息的途徑和正確信息的量相對較少,獲取的口腔保健知識少,采取正確口腔健康行為的情況也不盡相同[1,2],本研究采用現(xiàn)場問卷的方式,調(diào)查分析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狀況,為老年人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據(jù)。
1.1 調(diào)查對象 選取2019 年2 月~2019 年4月來西安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科就診的60 歲及以上的老年患者180 名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其中男性患者99(55.00%)人,女性患者81(45.00%)人,年齡60~95 歲。
1.2 調(diào)查方法 參考《口腔預防醫(yī)學》第六版和《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diào)查方案》自制調(diào)查問卷,主要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長期居住地、身體狀況、吸煙、飲酒、缺失后是否鑲牙、牙齒修復的種類、口腔檢查頻率、刷牙方式及次數(shù)、牙刷更換頻率等?,F(xiàn)場發(fā)放問卷,自行填寫,由一名醫(yī)師負責解答并當場回收問卷,不能自行填寫的由該醫(yī)師詢問后代為填寫。
1.3 統(tǒng)計分析 通過雙錄入法將采集到的信息錄入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數(shù)據(jù)資料的不同經(jīng)SPSS22.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基本情況 老年人平均年齡69.30±7.12歲。男性平均年齡69.39±7.22(60~95)歲,女性平均年齡69.19±7.04(60~91)歲。60~69 歲99(55.00%)人,70~79 歲65(36.11%)人,80~95 歲16(8.89%)人。自認為身體狀況良好85(47.22%)人,一般92(51.11%)人,較差3(1.67%)人。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不同年齡段老年人患有心臟病和有活動義齒情況的P 值分別為0.004 和0.011,經(jīng)不同年齡段間的兩兩比較分析,60~69 歲、70~79 歲與8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患有心臟病方面的P 值分別為0.001和0.021;60~69 歲與70~79 歲的老年人在有活動義齒方面的P 值為0.003。
2.2 口腔健康知識 認為人老就應該掉牙的有110 人,認為不應該掉的有62 人,還有8 人認為能用一生;對看牙主要原因的調(diào)查,首要原因是牙疼,其次是要鑲牙,再者是拔牙,最后是牙齦出血。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段對看牙主要原因的P 值為0.002,經(jīng)不同年齡段間的兩兩比較分析,60~69 歲與70~79 歲對看牙主要原因的P 值為0.001;有148 人認為牙齒缺失后需要鑲牙,有21人不確定是否需要鑲牙,還有11 人認為不用鑲;牙齒缺失后選擇活動義齒修復的有128 人,選擇固定義齒修復的有35 人,選擇種植義齒修復的有17人,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段對缺牙后選擇哪種修復方式的P 值為0.033,經(jīng)不同年齡段間的兩兩比較分析,60~69 歲與70~79 歲對缺牙后選擇哪種修復方式的P 值為0.016;認為極度松動牙自行脫落后不需要修復的有10 人,認為自行脫落后需要修復的有50 人,認為需要拔除后修復的有120人,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段對極度松動牙處理方式的P 值為0.002,經(jīng)不同年齡段間的兩兩比較分析,60~69 歲、70~79 歲和80 歲及以上三個年齡段之間對極度松動牙處理方式的P 值分別為0.01、0.015 和0.009。
2.3 口腔健康行為 經(jīng)常吸煙和很少吸煙的人分別為33 人和10 人,從不吸煙或已戒煙的人為137 人;經(jīng)常喝酒和很少喝酒的人分別為21 人和63 人,從不喝酒或已戒酒的人為96 人;有37 人會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67 人不會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33 人從來都沒有做過口腔檢查,49人在牙疼了才去做檢查;有64 人在牙齒痛了后選擇吃消炎藥,有107 人去醫(yī)院治療,另有9 人選擇不做處理;有2 人很少或從不刷牙,有8 人不是每日都刷牙,有74 人每日刷牙一次,有96 人每日刷牙2 次及以上;有4 人用轉(zhuǎn)圈法刷牙,50 人用橫刷法刷牙,61 人用豎刷法,還有65 人無固定的刷牙方法。有77 人在3 個月及以內(nèi)就更換一次牙刷,有90 人在6 個月左右才更換一次牙刷,另有13 人認為不需要更換牙刷。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段對吸煙、喝酒、定期口腔檢查、牙痛處理方式、每日刷牙次數(shù)、刷牙方法和更換牙刷頻率的P 值分別為0.442、0051、0.825、0.991、0.611、0.591和0.154。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口腔保健也越來越重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健康問題也不斷的在增加[3]。本研究顯示,老年人身體基本情況良好和一般的居多,極少數(shù)人較差。王峰等[4]對西安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也顯示社區(qū)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為一般的人數(shù)較多。60~69 歲和70~79 歲的老年人都與8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患有心臟病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60~69 歲和70~79 歲年齡段的老年人均比8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患心臟病的患病率要高;60~69 歲與70~79 歲的老年人在有活動義齒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60~69 歲的老年人比70~79 歲的老年人有活動義齒的概率要小。
有61.11%的老年患者認為人老了就應該掉牙,說明老年人未能夠接觸或獲取到正確的口腔保健的知識,應加強口腔保健知識的多途徑宣講,降低甚至消除這種錯誤的認知。需要鑲牙和牙疼了才來看牙的人占比分別為38.89%和51.67%,對于牙齒缺失后是否需要鑲牙還有17.78%的認為不需要和不確定,說明了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還不高,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60~69 歲與70~79歲對看牙主要原因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0~69 歲的老年人看牙的主要原因是牙疼,而70~79 歲老年人看牙的主要原因是需要鑲牙。60~69 歲與70~79 歲對缺牙后選擇哪種修復方式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0~69 歲老年人選擇固定和活動義齒修比率分別為23.23%和62.63%,70~79 歲老年人選擇固定和活動義齒的比率分別為12.31%和83.08%,可以看出60~69 歲的老年人選擇固定義齒修復的比率要高于70~79 歲老年人,70~79 歲的老年人選擇活動義齒的比率要高于60~69 歲,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自身狀況和經(jīng)濟條件,年齡越大的老年人的由于自身牙齒狀況決定了不太適合再做固定義齒修復,來自經(jīng)濟方面的壓力也是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活動義齒的價格要低于固定義齒[5,6]。
吸煙是引起口腔癌和牙周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還可以使牙齒表面出現(xiàn)褐色煙斑,引發(fā)口腔異味,影響口腔健康[7]。本研究顯示各年齡段的老年人在吸煙和喝酒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40.56%的牙痛患者自行吃消炎藥或者不處理,說明老年人對牙痛的處理方式上還有待于轉(zhuǎn)變,不宜采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定期口腔檢查和口腔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提早發(fā)現(xiàn)口腔問題,提前預防及時處理,損傷小費用低[8-10]。本研究顯示僅有20.56%的人會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說明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還需要加強。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11]。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很重要,一般要采用豎刷法,本研究采用豎刷法的人只占33.89%。正常每日刷牙2~3 次,3 個月左右更換一次牙刷。秦玲[12]和劉錚[13]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每日刷牙2 次者分別占68.18%和49.8%。本研究每日刷牙2 次及以上的人占53.33%,3 個月左右更換一次牙刷的占42.78%,上述結(jié)果均表明,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行為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應加強口腔健康行為的宣傳和普及,使大家掌握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加大對口腔保健的財政和政策支持,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