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取
(貴州省納雍縣新房彝族苗族鄉(xiāng)營盤小學,貴州 畢節(jié) 553303)
首先,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是青少年成長的必備素養(yǎng)。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和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其中可能會存在一些違法犯罪行為,會對青少年成長產生誤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法治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事物發(fā)展,辨別事物的好壞,能夠建立起健康的法治觀念。其次,法治教育是小學教學的基礎內容。無論是與學習結合教學,還是單獨開展法治教育,法治教育都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依法治國理念下,將法治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法治內容,又可以實現(xiàn)滲透式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法治意識。最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求。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小學教學不僅強調學生基礎知識能力,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素養(yǎng)也非常重視。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接班人,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是小學教學的必要任務。因此,要將法治教育融入語文教學,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理念,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好少年。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中含有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教師可以結合學校與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巧妙地將法治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精神。但這種課程必須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找準切入口徑,有機融入,有的放矢,春風化雨,真正提升小學法治教育實效。小學語文教學中需注重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治知識、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將法治教育滲透與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課文內容時,文章中記載到“有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此時,教師便可以將知識進行拓展,結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不能抓鳥兒”,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掌握課文中心思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學習到語文知識,掌握課文中心思想,又可以懂得為什么不能抓鳥兒的原因——保護自然環(huán)境、保護動物。同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環(huán)境保護理念,教師可以借機為學生普及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知識,講解破壞環(huán)境的危害,如動物棲息地被破壞、空氣污染等等,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鳥的天堂”的深層含義,還普及了環(huán)境保護的法治知識,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也幫助學生樹立了保護環(huán)境的正確觀念。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是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將法治教育與寫作教學進行結合,可以利用法治寫作主題滲透法治知識,讓學生主動收集和獲取法治知識,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時,語文寫作通常是記錄身邊事、生活事,將生活的點點滴滴與法治知識相融合,學生更容易理解和體會,實現(xiàn)應用可能性也較高。例如在進行“我的XX”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想寫家里的哪位長輩,她/他曾經做了什么事讓你最感動或者印象深刻等問題,然后從法律角度出發(fā),講解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義務,讓學生深刻體會長輩對自己的關愛,也明白自身所承擔的責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從感性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對長輩的情感,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還可以從理性角度滲透法治知識,加深學生對法治知識的感悟,也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通過感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結合,可以有效調節(jié)寫作課堂的氛圍,既可以讓學生明確感恩與孝順的意義,又強化了學生的法律責任意識。通過感性認識、理性總結再到法律常識的結合,學生進一步明白了孝敬和感恩長輩的意義。此外,“周記”也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每周寫一篇日記,將重要的事情、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描述能力,為日后寫作積累素材,還為學生構建了闡述心里想法的私密空間,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和情緒。教師在審批周記時,便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存在問題或不足,可以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正確指導,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引導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一些法律案例,讓學生意識到健康心理、規(guī)范行為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
為了改善傳統(tǒng)語文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組織語文活動是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文字詞、句型,主要目的是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和理解閱讀內容,所以構建“語文交流會、閱讀品讀會”既可以滿足教學需求,又能夠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形式。同時,在語文活動中,結合活動內容融入法治知識,可以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法治意識,巧妙地滲透法治教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語文活動,先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準備與誠信相關的閱讀故事,然后構建故事分享會,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故事內容,體會誠信的重要性。在故事分享完成之后,還可以組織討論交流會,引導學生針對剛才的故事內容,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教師對故事活動進行總結,牽引出相關的法治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誠信,意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還了解到誠信的利與弊,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道德品質”為主題的語文活動,將課文中蘊含的道德觀念、優(yōu)秀品質歸納出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相互分享傳揚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理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加強語文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聯(lián)系,發(fā)揚傳揚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觀念,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營造健康的成長氛圍,還實現(xiàn)了法治教育的內化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⑴囵B(yǎng)學生重規(guī)矩講誠信守法紀等方面有著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法治教育與語文內容的有機結合,將法治教育巧妙地滲透在寫作教學中,以及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語文活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法治教育氛圍等,豐富了語文教學形式和內容,增添了語文教學的法治內涵,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創(chuàng)新了思政課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