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駿怡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屯村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2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庇纱丝梢姡岣邔W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起步。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說話訓練時,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fā)言,可很多學生回答起來卻疙疙瘩瘩,語無倫次。那如何進行有效的說話訓練,讓言語訓練不再停留表面呢?筆者認為:要依據(jù)孩子認知的特點,利用教材優(yōu)勢,抓住課堂這一陣地,設計有梯度的言語訓練。
小學生初練口語表達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但通過老師耐心的引導,鼓勵他們敢于說,這樣學生就會慢慢養(yǎng)成踴躍發(fā)言的習慣,課堂也會日趨活躍。加強訓練,引導學生讀準字音,進而掌握適當?shù)恼Z調、語氣及速度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敢說話、說普通話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問:“圖上小鳥在干什么?”學生答:“在天上飛?!痹趯W生眼里,他們認為回答干什么就好了,沒有意識到一個句子沒有了主語(誰)就不完整。這是說話能力的欠缺。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整。通過有效的說話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通過有效的說話訓練,教師在課堂上提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師生共同暢所欲言,在相互交流中,學生體會到說話的樂趣,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說話的興趣,學生想說、樂說,才會真正達到說話訓練的目的。
小學生說話,先要敢于說,才有可能說得好。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說話訓練,模擬平時生活中的情境,在說話時注意文明用語,在和別人說話時注意場合、身份,說話時態(tài)度端正、表情自然。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以增強說話時的自信。
在課堂中,有時會遇到,老師一個問題下去,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學生說話參與度不高,究其原因,說話訓練中,缺乏情境的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說話是存在于某一個情境的。課堂中的說話訓練亦離不開情境。缺少情境,會降低學生的溝通興趣,使學生的表達能力下降。
在進行說話訓練時,可能會因為教師的自身文化素質,導致出現(xiàn)偏差,或者在學生語言不規(guī)范時,老師沒有進行適當?shù)闹笇В瑢е抡f話訓練達不到理想的程度。
課堂上,老師有時會因為時間原因,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充分打開,說話也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是要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說話訓練亦是如此。有些老師在指導說話時,寥寥幾句評價,無非是“不錯”“真棒”。評價并不走心,沒有評到學生的心坎里,這樣的評價明顯是蒼白的。
低年級孩子生活經(jīng)驗少,詞匯量較匱乏,對于一些話題可能不知道如何描述,導致無話可說。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有話可說。
圖文情境降低難度。低年級孩子,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往往對圖片的直接刺激比較感興趣。所以在說話訓練時,圖文情境的創(chuàng)設會降低學生說話的難度,讓孩子愿意說。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大多圖文并茂,這就為說話提供了很好的情境,特別是口語交際訓練里。如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中,提供了三幅圖場景,一幅是問路的場景,一幅是借文具的場景,一幅是請別人幫忙撿球的場景,每幅圖還配有泡泡提示語。這些場景是平時生活中常有的,只是向學生再現(xiàn)了生活中的情境,這就為學生的說話搭了一架梯子,讓學生愿意開口。
故事情境激發(fā)興趣。故事是以語言的形式給學生描繪的情境,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魅力無窮的。創(chuàng)設有趣的故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提高學生說話的興趣。如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一課,整個說話的練習建立在《父與子》這個故事情境中,要求學生按照順序講清圖意,再發(fā)揮想象,繼續(xù)編故事。學生對于喜歡的故事就樂于講,編故事也編得特別起勁,參與度非常高。
生活情境打開思路。語文是來自生活的。在說話訓練教學時,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自然有話可說。如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商量》一課,是訓練學生如何與別人商量事情,既要求學生注意商量的語氣,還要求把話說清楚。在教學之初,我故意忘帶紅筆,向小朋友借筆:“雨晨,老師的紅筆忘記從辦公室拿來了。我想借一下你的紅筆,可以嗎?”這樣的“商量”其實就是平時的生活情境。學生自然就融入了說話訓練之中。
說話訓練中最重要的是言語訓練。平時課堂中學生時常詞不達意,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言語儲備太少,語言不規(guī)范。所以說話訓練要從規(guī)范語言做起。
嚴謹教師語言。教師是一本“活教材”,其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說話訓練時,教師的言語要嚴謹,才會讓學生有正確的言語習得能力。
規(guī)范學生語言。在說話訓練時,學生的語言往往是零碎的,不規(guī)范的。教師此時需要幫助學生規(guī)范他們的詞句,讓他們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利用文本語言。低年級的說話訓練離不開文本本身。教師要利用好文本的語言形式,讓學生學會運用文本語言,提高語言的質量。
只有教師的語言嚴謹了,學生的語言規(guī)范了,才能更好地運用好文本的語言,讓學生會說,將說話訓練落到實處。
在說話訓練時,需要層層深入,讓訓練有梯度,才能讓訓練更有效。以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荷葉圓圓的,綠綠的”一句教學為例。
讀一讀,發(fā)現(xiàn)特點。課文通過疊詞的運用,寫出了荷葉的特點。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讀一讀,發(fā)現(xiàn)疊詞的特點。
扶一扶,學習文本。出示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像課本中的疊詞。再出示圖片,讓學生用兩個疊詞,仿照文本的句子說一說。
放一放,練習運用。最后,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練習說一說。同桌練習、小組練習,再進行全班交流。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說話,讓訓練得以充分。
通過讀一讀、扶一扶、放一放的訓練步驟,由扶到放,才能讓說話訓練真實發(fā)生。
評價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說話訓練時,評價不應局限于教師的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力量,讓評價豐富起來。
練習自我評價。在學生自主說話練習時,教師可以制定一些自我評價的標準,比如語句是否清晰,說話是否有禮貌,理由是否充分等。學生在自主練習的同時,針對自我評價的標準進行判斷,從而提高說話訓練的效率。
豐富教師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十分重要,小而言之,它能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活動;大而言之,它有時能影響一生的發(fā)展。說話訓練時,教師的語言如過于單一,便會影響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運用準確生動的評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表達、體驗到說話訓練成功的快樂。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敢說、會說的能力,需要語文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結合課文,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千萬不能盲目或急于求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規(guī)范語言、充分訓練、豐富評價等方式,進行有梯度的句式訓練,學生一步步拾級而上,才能真正參與到說話練習中,讓言語訓練不再停留表面,讓說話訓練真實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