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英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公明中學 廣東深圳 518106)
近10年來,我校堅持打造心理健康品牌特色,其中重點項目之一是讓班主任上心育活動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是大面積、高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學生受益的方法和途徑之一。
在班主任剛接到要上一堂心育班會課的任務之后,心里多少會有這樣的困惑:怎樣的課才是一節(jié)心育班會課?它與傳統(tǒng)的主題班會課有什么區(qū)別嗎?我該怎么上?……其實,這兩者有相似之處:一是都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二是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有大團體情景。但兩者卻有一個不同之處。以課例《團結就是力量》為例,班主任在整節(jié)課中以“奧運女排精神”材料切入,引導學生愛護班級,團結一致,這是一節(jié)很精彩的主題班會課,重在發(fā)揮德育的教育功效,但整節(jié)課的互動形式給人一種事先已設置答案的標準化感覺。但從心育班會課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學生似乎沒有得到更多的心理體驗,只是在整堂課中向這些權威的標準靠攏。而在心育班會課中,同樣的主題,班主任以小組合作方式,全部分為6大組,分別以“木棍傳遞”“瓶口逃生”為活動載體,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體驗,分享活動中得到的感悟,再由遠及近,討論到班級中與團結有關的問題,既讓學生得到足夠多的心理體驗,又解決了班級存在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相對主題班會課強調(diào)的德育教育功能,心育活動課重在解決同一年齡段學生共同關心的自身成長問題,它注重的是個體的人格發(fā)展問題。所以,在準備一節(jié)心育班會前,班主任應思考一些問題:班級里有哪些是學生的共性問題?課的設計流程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嗎?通過課堂的既定流程,能否達到我想要的效果?以《夢想的力量》一課為題,班主任以短視頻為材料導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夢想,再到父母寄語,夢想加油環(huán)節(jié)結束整節(jié)課,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有講有說,但在熱鬧的背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發(fā)言似乎更靠近標準的“套話”“空話”,缺乏真情實感。問題在于班主任設計課堂問題時,沒有更多考慮學生心理特征。在初一心育課《不一樣的我》,班主任以文字猜人切入,以班級學生為例,讓學生猜描述的人是哪個同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成功吸引了全班同學的興趣,自然引出了課堂主題——“我”是獨一無二的,然后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特點,最后展開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整個課堂如行云流水,非常真實、輕松、充滿活力[2]。
心育課應該是輕松的?活潑的?熱熱鬧鬧的?莊嚴肅穆的?……課堂的外在呈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但在心育班會課里,班主任的設計里必須要考慮的是整節(jié)課溫暖、安全的團體氛圍。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有一些觀念上的轉(zhuǎn)變,我們不再是常規(guī)班會課上布置學校任務的老師,也不是課堂上發(fā)號施令的掌管者,我們是課堂的引領者、組織者、傾聽者。在《挫折中成長》一課中,課堂中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談一談成長中的挫折經(jīng)歷”,但只有幾個學生很勉強地談了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歷,既不深刻也不詳細。究其原因,班主任在課程設計時,沒有更多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只是認為課堂應該到達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但當時的課堂根本未形成一種安全分享的狀態(tài),學生的回答自然有刻意回避的心理。如《感恩父母》一課,在前面環(huán)節(jié)有了足夠的鋪墊后,全班已進入一種舒適、安全分享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順其自然切入到與父母沖突、矛盾的場景,部分學生在分享中真情流露,熱淚盈眶,班主任成了傾聽者、鼓勵者,不急于打斷學生,課堂效果達到了最佳。所以,班主任要精心地致力于輔導氛圍的營造和維護,善于在心育課堂中感知課堂氛圍的變化,不急于追求課堂活動的結論而終止討論,草草收兵。
在心育課堂中,本應該是師生心理融洽、安全、舒適的心理氛圍,但如果班主任沒有角色轉(zhuǎn)換,認真謹慎,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傷害學生的行為出現(xiàn)。
如在《積極暗示,發(fā)揮潛能》這一課,課程開始,教師用視頻導入,提出問題“請談一談你觀看視頻的感受”,這時候,班上馬上一個男生站起來回答,但回答的內(nèi)容與班主任心中的答案有差距,班主任立刻打斷和否定,這個男生臉上一片灰綠,后面一節(jié)課基本不再回答問題。面對這種情況,老師需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談話,不急于否定學生,即使有差距,也要適當引導。
班主任應對全班學生的情況充分了解,在輔導過程中本應重點關注班中的特殊學生,讓他們有閃光的表現(xiàn),但要謹慎操作。如課例《我有我的優(yōu)點》,班主任在進行“我的亮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特意提問到班中一個男生,但見男生支支吾吾了很久,都沒法回答其中一點,其他同學也在翹首以盼。但最終這個男生也沒回答出來一個字??上攵?,這節(jié)課對于男生來說就是一場災難。而在另外一節(jié)類似的課堂上,班主任也遭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他很巧妙了用了另外一個辦法,讓班上的同學說出他的優(yōu)點,“人品善良”“做事認真”“樂于助人”……這些詞在班中回蕩,那個學生臉上掛滿了驚喜[3]。
班主任要善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在實際心育課堂中,我們往往看到在課堂的某個角落,個別學生接二連三地舉手,但我們的班主任就是視而不見,這對于舉手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
總之,在心育課堂里,班主任多一些接納、鼓勵和肯定,用心傾聽學生的話,課堂氛圍會更融洽,師生交流會更順暢,課堂效果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