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萍
游學古已有之,是古代知識分子人格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素為歷代文人學者所重。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里,游學是富有內涵的一種活動,“游”不只是游玩、游覽,還包含了學習當?shù)鼐竦?,是一種精神上的旅游。而“學”也不只是學習而已,更有修養(yǎng)身心的意思?!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則表明了游學結合的重要。[2]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際正成為時代的突出特征。[3]現(xiàn)代的游學即“在游中學”,是離開傳統(tǒng)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體驗獲得感悟的一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教育教學形式,游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教學的現(xiàn)場不在教室和學校,而是在另一個國家的真實社會中; 教學形式不是教師的灌輸和講解,而是學生自己的體驗??缭轿幕捏w驗和交流,讓學生接觸不同文化,發(fā)現(xiàn)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通過反思和認同,思考多元文化共同體的建立,提高文化敏感性和國際化意識,為能夠更好地在多元世界中生存和發(fā)展做準備。[4]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參加短期游學前后的文化智能有了明顯變化,在文化智能的四個維度,即認知、元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的表現(xiàn),后期均優(yōu)于前期。
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開闊學生視野,2011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武中學與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高地中學結成姊妹學校。彼此相互開放教學課程,發(fā)展伙伴關系,促進學校師生的發(fā)展。其條款之一是為促進雙方學校學生中英文的學習與理解,兩校進行一年一度的赴美和來華短期游學項目。我們中方三周的赴美游學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中國學生在美國家庭住宿,體驗美國家庭氛圍,融入美語環(huán)境,鍛煉海外獨立生活能力。二是跟隨住宿家庭的孩子一起選修美國高中課程,走進美國課堂。插班學校課堂,感受同期課程。與美國學生一起上課、學習、交流,天天開口說英語,體驗美式教育。課后參與學校選修的課外活動,或了解美國家庭習俗,動手做西餐體驗美國飲食文化。三是周末根據(jù)當?shù)貙W校或者美國家庭的安排領略美國本土文化,走進美國社會,參觀當?shù)孛绹叩葘W府阿克倫大學、當?shù)夭┪镳^,感受美國本土文化?;顒影才虐▍⒂^職業(yè)中心、當?shù)氐奶厣晾蛽u滾博物館,以及觀看NBA賽事等活動。自2012年開始,這個項目已經(jīng)進行了6年,受益人數(shù)近百人。
從學生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與興趣層面來說,在短期赴美游學實踐中,學生住在美國家庭,學在美國高中課堂,所有的語境都是真實有效的,讓學生的態(tài)度從害怕說英語轉向使用英語口語交際。學生自覺深入地學習和表達英語的態(tài)度,能更好地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赴美游學的過程中,學生跟住宿家庭成員說英語,跟同學交流說英語,出去購物、參觀都說英語,能讓他們自然地想學好英語、說好英語。參加短期赴美游學實踐后,學生對英語學習變得更積極、更主動,不僅僅學習課本知識,也從新聞、影視劇等渠道學習英語。
從學生知識與文化提升的層面來說,關于知識與文化,三周的赴美游學并不會使學生的具體知識增加很多,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美國文化的理解。學生第一次去教堂,第一次參加慈善晚宴,第一次參加校園舞會,第一次觀看NBA球賽等,這些體驗與課本里的描寫或者電影里的畫面完全不一樣。雖然中美文化存在諸多差異,但學生觀察、體驗到的真善美是相同的。
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獲得更多關于美國學校教育的直觀認識。如美國學校的愛國教育并不自由散漫,學生的愛國情感發(fā)自內心。學生在短期赴美實踐中觀察到,只要美國學校響起國歌,學生無論在課室,還是在走廊,或者在其他專用場所,都會立即站立,右手放在胸口,莊嚴地進行唱國歌儀式。在美國的課堂里所有學生挺拔地站立齊唱國歌的情景,深深地刻在參加短期赴美游學的學生的腦海里。再比如,美國人的遵紀守法是從小做起、從父母做起的。一位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是,有一次與寄宿家庭外出,在去目的地途中要經(jīng)歷一個轉彎,轉彎處標示“綠燈亮后過三秒再前行”,但是并沒有秒表計時,而且路口幾乎沒有行人。可是,寄宿家庭的爸爸依然是在綠燈亮后數(shù)了三秒才繼續(xù)行駛。這就讓學生明白了為什么第一次到達美國學校參加全校的歡迎儀式時,全校1000多名師生在整個歡迎儀式中沒有一句不和諧的聲音,而且儀式結束后,他們又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安靜、有序、不留任何垃圾地離開了。父母的身體力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這樣的環(huán)境把遵紀守法牢牢地根植在孩子們的心中。
我校開設國外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美國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情況,培養(yǎng)學生“地球村”公民、“世界公民”的思想觀念,形成全球的胸懷和視野,具備國際責任感,同時提高學生初步的跨文化比較能力,讓學生在熱愛本民族、本國家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能夠以“世界公民”的胸懷來尊重、包容別國的文化傳統(tǒng),學習和借鑒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華,推動中華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
實踐證明,國外游學課程可以為青年學生提供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文化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旅程,有利于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和文化寬容精神,增進其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尊重,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傳承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與歷史。國外游學在語言強化訓練、思想道德教育、人格養(yǎng)成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世界和平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現(xiàn)已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及教育界、相關國際組織與機構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