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菊
(江蘇省太倉市經貿小學,江蘇 太倉 215400)
統(tǒng)編版教材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運用,通過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中,除了精選的課文外,詞句積累(詞語表、資料鏈接、詞句段運用)、古詩文積累等更加豐富、系統(tǒng)化。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的李亮博士說:“新教材中語言積累材料似珍珠般散落;積累的不僅是語言,更是文化?!蹦敲慈绾巫寣W生將統(tǒng)編教材中似珍珠的語言積累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呢?本文談談自己的實踐體驗。
拿到統(tǒng)編教材,我們看到選入教材的課文更具中國化、經典性和時代性。中國相關的故事增加,精選的課文中都能很好地滲透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更好地弘揚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家國情懷”中有課文《古詩三首》(《出塞》《涼州詞》《夏日絕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家國之殤”中有課文《古詩三首》(《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少年中國說》《圓明園的毀滅》《無名島》;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革命歲月”中有課文《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如此多的經典作品語言如何積累呢?在課堂中我們應多想辦法,多引導,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積累。
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讀、讀熟才能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課文的言語進入學生心田,只有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才能讀有所值、讀有所得。不僅僅停留在讀,經典作品更應該引導學生能運用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進行復述,訓練學生系統(tǒng)連貫的表述能力。復述時不但能幫助學生熟悉詞語、句式和章法,而且促使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篩選。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內化,提高學生理解、記憶、概括等多種能力。
低年級可以進行簡單復述,比如二年級《蜘蛛開店》,教師可以根據(jù)思維圖(即板書)讓學生將蜘蛛開店的過程復述出來;中高年級則可以進行詳細復述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比如五年級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可以講給家人同伴聽,將故事中生動的描寫詳細復述,故事會更具吸引力,《獵人海力布》可以讓學生以海力布或鄉(xiāng)親們的口吻講述海力布勸說鄉(xiāng)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轉換角色更具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葉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讀稱為“美讀”,并指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此,引導學生在朗讀時應動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動積累語言。比如五年級上冊的《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就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文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句式排比整齊、氣勢磅礴,與下文“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四字短句比喻恰當,語言通順暢達、氣勢淋漓,形成呼應一氣呵成。教師引導學生誦讀時可以補充資料理解,添加畫面想象,配以音樂熏陶等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促積累。
教育家朱熹說過:“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北痴b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可借鑒古人的方法;但對某些經典語言材料,也可不必追求理解上的一步到位,先記下來,再反芻。比如新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有許多名人名言可能要用一生去理解。
除課文之外,新教材中有許多值得積累的內容,作為教師應該全面捕捉引導學生積累,不放過教材的每個角落。
統(tǒng)編教材中單元導讀的提示語體現(xiàn)了“雙線組元”的特點,比如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導讀的上面有著名詩人艾青的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體現(xiàn)了本單元“家國之殤”的人文主題;在下面則是語文要素“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單元導語中有許多經典語言,都值得好好品讀積累。
統(tǒng)編教材最后安排了“識字表”“寫字表”“詞語表”,明確了本冊教材學生應該掌握的生字詞,較以往的教材更明確;新教材中的語文園地有“詞句段運用”一欄,不要忽略其中的“泡泡”提示學習方法。在單元語文園地中也穿插了許多詞語積累,教師應引導學生多元了解詞義促進積累。其中成語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巨大的文化,它們結構嚴謹、言簡意賅,通常四個字就可以表達出完整的意思,作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不斷豐富積累。
1.關注詞語結構特點。學習成語不但可廣識、達禮,甚至可以修身、治天下。教師應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比如三年級語文園地中就有這樣的成語“搖頭晃腦、披頭散發(fā)、張牙舞爪、提心吊膽”“面紅耳赤、手忙腳亂、眼疾手快、口干舌燥”;還有三組成語“百發(fā)百中、百戰(zhàn)百勝、百依百順”“四面八方、四通八達、四平八穩(wěn)”“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腳”,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幾組成語的結構特點,可以比賽誰能說出更多類似的成語等調動學生學習成語的積極性,更多積累相似的成語。語文園地中AABB、AABC、數(shù)字成語、反義詞成語等較多,記住結構歸類識記效果甚佳。
2.創(chuàng)設情境勾連舊知。中國的成語浩如煙海、含義豐富。對于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來理解,符合兒童思維容易接受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的特征,讓成語與該成語所表達的事物或情景在兒童的頭腦里掛起鉤來,使其身臨其境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那么成語積累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比如四年級上冊“神話”單元的語文園地中“騰云駕霧”“各顯神通”“三頭六臂”出示有關神話故事的圖片,如《八仙過海》《哪吒》等讓學生回憶神話故事內容,了解神話中人物的神力等。
3.圖文并茂想象畫面。使用圖文并茂法可以將成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再現(xiàn)學生眼前;也可以運用想象畫面來讀懂成語,這樣積累成語才不會被遺忘。比如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中“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等成語,教師可以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邊看邊用成語說話,不僅理解成語的意思,而且學會運用。
新教材在“詞句段運用”中能體現(xiàn)許多創(chuàng)新之處,巧妙地將詞語和句子有機結合起來學習積累,比如五年級上冊單元中“把成語的意思用具體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左右為難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這個練習不僅將成語具體化、形象化,而且將課文內容融入詞語教學中,從文中記詞,從詞中悟文,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積累主動性,并及時加以理解運用。
呂叔湘先生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狈e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僅靠課堂上的語言積累只能是杯水車薪,只有豐富課外閱讀形式,強化課外閱讀積累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預期效果。比如課外閱讀時將優(yōu)美語句摘抄在“采蜜本”上,每天積累一句優(yōu)美語句等。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將自己的讀書感悟及時表達。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習作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fā)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習作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要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tǒng)靈活自如地運轉,必須加大語言周轉的密度,為此,應要求學生常練筆。但千萬不能成為學生的負擔,我們應在設計習作練習和講評習作上花力氣,可以口頭與書面結合、片斷與成文結合、大作與日記結合、自由作與統(tǒng)一作結合,分步練、集中練,教師評、學生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讓學生在不斷運用語言中,激活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自身語言。
當今是信息時代,傳播媒介豐富多彩,微信、喜馬拉雅、抖音等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網絡交流傳播平臺,可以通過這些網絡媒介學習積累運用語言??梢怨膭顚W生圖文結合發(fā)微信,在喜馬拉雅朗讀推薦好書等進行交流學習運用,碰到一些新詞、妙句,隨時積累語言文字。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做好語言積累,豐富學生語言建構,運用經驗準確把握年段語言積累要求,讓學生打好語文基石,在語文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