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胡 帆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樣我們所有的堅守和努力都是值得的?!?/p>
十月的大別山,天已轉涼。清晨6點多,和往常一樣,羅田縣希望小學校長方榮在操場上等待學生們集合。上學路途較遠,有一定生活能力的高年級學生都在校住宿,只在周末回家,早上6點30分是他們早操的時間。
這所不大的學校建于1991年,是全國第四所、湖北省第一所希望小學。學校所在的羅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學生大部分來自附近的山村,最遠的距離學校有10多公里。
方榮是2009年師范畢業(yè)后來到這所學校的。學校條件艱苦,地理位置偏遠,參加工作第二年,和她一同來學校的同事就調入了鎮(zhèn)上條件更好的中學任教。而她選擇了留下來,一干就是10年。
十年來,在這個師資力量匱乏的學校里,方榮先后教過數(shù)學、英語、音樂、美術等10門課程,兼任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圖書管理員、女生宿舍管理員。從2018年開始,這名“90后”姑娘擔起了校長的重任。
方榮常稱自己是“希望人”,不僅是因為她在希望小學任教十年,還因為她也曾是從希望小學走出來的學生。
方榮帶領學生跑操
方榮出生于1990年,家就在希望小學附近的洗兒嶺村。小方榮家境貧寒,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她和兩個弟弟都在上學,家里的經(jīng)濟收入依靠在上海務工的爸爸。
2002年,她就讀的村小學撤并后,轉到希望小學繼續(xù)六年級的學業(yè)。這一年,迫于經(jīng)濟壓力,母親也外出務工。是學校老師們的關愛和教導,幫她度過了艱難的一年。
小學畢業(yè)后,她繼續(xù)讀完初中,繼而參加了一個青年鄉(xiāng)村教師培養(yǎng)項目。畢業(yè)之后,很多同學向領導要求安排到條件較好的鎮(zhèn)小或初中,方榮主動要求回到希望小學。“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有深厚的感情?!?/p>
如果說選擇來到這里是因為感情,那么選擇留下來則是因為責任。十年來,眼見身邊很多年輕的同事都相繼走出了大山,走上了更寬廣的人生舞臺,而自己還在原來的地方,方榮心里還是免不了有些失落。但學校教師嚴重缺乏,代課教師占了一大半,教師隊伍非常不穩(wěn)定。
“我是本地人,如果我也一走了之,豈不是對學校很不負責任,也對不起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對不起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p>
方榮選擇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作為學校為數(shù)不多的年輕教師,她肩負起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學校每周正課有30節(jié),她常常需要上20多節(jié)。忙碌的時候,她全天沒有一節(jié)空的課,這還不算早中晚自習。
剛到校的學生在教學樓前合影
學校還有兩處山區(qū)教學點,每周三、周四,她都要獨自騎摩托車趕到那里教英語。其中一個教學點,位于10多公里以外與安徽省交界的松子關村。
這樣的生活堅持了10年,她毫無怨言,因為她明白這所希望小學對周圍十來個村莊的孩子意味著什么。“就像她的名字一樣,這所學校是他們走出大山的希望?!?/p>
像全國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村地區(qū)一樣,這些村莊發(fā)展落后,種地收入微薄,青壯年往往選擇外出務工,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斑@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往往不重視教育,在他們看來,沒有上學,在工地做事照樣能賺到錢?!?/p>
這種思想影響到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加上缺乏家庭管束和輔導,導致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方榮說,她擔任六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孩子到了六年級,連乘法口訣都不會。
曾經(jīng)也是留守兒童的方榮,經(jīng)歷過相同的處境,明白學校和老師的關愛和指導對他們的重要性。除了在生活上對這些孩子給予特別的關照外,她認為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轉變學生的觀念。
她不厭其煩地教導他們,生為農(nóng)村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必須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她常常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他們讀書對自己人生的改變。
在她的啟發(fā)下,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很多班級的學生逃避課后作業(yè),而在她送教的班級,學生們會在放學后追問:“方老師,今天的小練習是什么?”這讓她感到十分自豪。
做衛(wèi)生的學生
吃完午餐返回教室的學生
在這所偏遠的山區(qū)小學,方榮送出去了一批批的學生,也常常為遠方傳來的好消息感到高興。10年來,有30多名從這里走出的學生最后考取一本院校,還有人跨入了清華大學校門。
早操過后是早餐時間,低年級的學生乘坐統(tǒng)一的黃色校車,陸續(xù)來到學校。方榮介紹說,這些校車由專門的機構運營,他們從學校收集學生的信息,安排路線接送學生,山里的孩子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徒步上學。
相比十年前,學校的條件的確有了很大的改善。昔日的平房如今是五層的教學樓,土操場也被籃球場和橡膠跑道代替。
方榮介紹說,希望工程發(fā)起之初的主要任務是資助學生,避免貧困兒童失學;現(xiàn)在學生物質條件好了很多,希望工程轉而資助學校項目建設,幫助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使農(nóng)村孩子也能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幫助實現(xiàn)教育公平。
羅田縣希望小學建成后,相繼在學校里建立了希望廚房、音樂教室、希望圖書室,還給學校培訓了專職的音樂教師,教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但是在方榮心里一直有一塊心病: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成為校長之后,她需要直面這個問題。
她發(fā)現(xiàn)雖然每年能夠招聘一批新老師,但同時總會流失一批。他們或者選擇去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或者轉行從事其他的職業(yè),留在學校的時間往往只有一年。
眼下,600多個學生的學校只有20多個老師,尚有約10個老師的缺口。年輕教師中,除了一位共事超過三年的外,其他人都是入職一兩年的新老師?!叭绻幸蝗豪蠋熆梢栽谶@里和我一起呆上三年、五年,我會覺得特別幸福?!?/p>
過去十年,所有困難都沒有難倒她。在她看來,什么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無非是再辛苦一點,多付出一些。但是這一次她遇到了難題。
為留住老師,她做了很多努力:在生活上給予最大的關照;在工作上給他們發(fā)揮才能的機會;為他們爭取外出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提升業(yè)務素質和專業(yè)水平。
盡管眼下還看不到解決問題的跡象,但方榮并不氣餒。生于斯,長于斯,她對這片土地充滿不舍,對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孩子有著深入骨血的責任感。
“我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更加體會到孩子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p>
早餐過后,方榮目送五歲的女兒蹦蹦跳跳跑進學??可揭粋鹊挠變簣@。長期住校工作,對家庭虧欠太多,能夠每天看到女兒,她感到些許寬慰,而兩歲多的兒子則不得不拜托母親照顧。
“我的實習老師告訴我,愛自己的孩子你會是一個好媽媽,愛別人的孩子你會是一個好老師。”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樣我們所有的堅守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方榮說。